传拓技艺引入美育课堂的意义、路径与价值

2023-08-26 15:51李坤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比什凯克国立大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6期
关键词:拓片拓印技艺

李坤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比什凯克国立大学)

传拓是中国印刷术的前身,在雕版印刷术没有成熟之前,通过传拓的美学技艺,可以极其方便地把石刻上的文字、图像和线刻等拓印在宣纸上,便于文化传播。在培养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大美育时代背景下,了解传拓技艺的起源发展、遗存发展状况,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美育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传拓技艺的艺术魅力,促进学生艺术审美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传拓源始

传拓也称“拓印”“捶拓”,是一种使用宣纸和墨汁印制文字、图案的技能。这种技艺起源于何时,现阶段还未有较为统一的结论。在唐朝石刻文献中有过“打本”的相关记载,唐朝诗歌中有对传拓技艺的形象描写,这些记载表明唐朝属于传拓技艺发展的成熟期。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有印章和封泥,也正是因为这两者的存在,为传拓技艺的产生形成了相应的契机。在东汉时期经学兴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家所传经文的文字内容存在显著差距,致使论证纷起的现象十分常见。东汉书法家蔡邕等人奏请汉灵帝订正六经文字,属于我国早期的儒家刻经。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石刻作品,使复制碑刻内容成为当时主要目标。加上东汉时期造纸术的发展使纸张使用成本下降,使拓印具有了相应的可能性,而墨的发明与普及应用为拓印技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重要基础。再复制石刻文献过程中,促进了拓印技艺的生成和发展,人们受到玺印、封泥的启发,使传拓技艺正式诞生。在《随书·经籍志》中记载了秦刻石、汉魏石经等拓本内容,成为北齐神武年间流行的拓本,所以北齐时期就已经出现成熟的传拓技艺方法。敦煌石室所发现的唐朝李世民手书碑刻的《温泉铭》也属可考证的拓本。在宋、元、明、清至今的时代发展中,出现了无数优秀的书法名家以及传拓佳作。而传拓技艺所具有的复制功能、历史文化传承诠释与审美重现功能,均为传拓技艺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二、传拓历史发展

(一)时间视角

传拓是我国特有文献保存的传统方法,其中“传”和“拓”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字彙·人部》解释为:传,续也;拓,指用纸和墨在铸刻器物中捶印出相应的文字、图像、花纹等,在拓印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技术方法,故称之为传拓技法,加上该技艺常用于各类器物中,尤其在碑刻、铜器、青铜铭文等,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也被称之为金石传拓技法。在东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刻石,在不便移动且人们需要阅读的情况下,复制碑刻内容成了人们的愿望。事实上,最早出现的正式刻石在战国晚期《石鼓文》中就已经开始,从秦朝、汉代发展过程中,刻石种类已有数百种之多,唐朝时期拓碑已经十分普遍,而在宋代以后,随着传拓技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拓片变得十分常见,甚至已经出现了刻帖行业,为传拓技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更为后代留下了十分丰富且珍贵的拓片成品。而在明朝时期,无论是传拓技艺还是纸和墨的使用,其技术水平已有一定突破,而在清朝时期,人们所制作的拓片变得更为精美,拓制范围不断扩大,传拓种类方法变得日益多元化。

(二)艺术视角

传拓技艺具有极其显著的特征。通常需用一张或两张生宣纸铺陈在石碑上来拓印,在揭取纸张的过程中,拓片偶尔会破裂或残缺。而在拓印过程中应当仔细测量所拓物体的各项数据信息,便于后期校正、修复拓片。作为一门复制技艺,传拓技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还原造像石刻的真实性,具有较高的还原度和观赏性,同时也提升了石刻作品内容的可读性。尽管在当下,各类新技术、工艺方法在不断研发,然而传拓技艺仍然运用在当今文物、考古、工艺、美术研究等领域中。传拓技艺的应用属于对石刻文字图像等进行保留的重要方法,对中国石刻艺术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拓片中所保存下来的铭文、纹饰、图像、风化部位状况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原石刻艺术的面貌,在修复、鉴别文物时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

(三)文化视角

从文化角度来看,传拓技艺具有极其鲜明的技术性、民族性特征,作为一种复制文献资料的典型手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应用这种传统复制技艺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迹进行重新拓印,旨在探索研究拓片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性价值,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在跨时空对话中提供更多可能性,便于人们在传统技艺中产生相应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中国和周边邻国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国家了解传拓技艺,并在文化交流中对本国艺术进行探究,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促进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金石传拓技艺在其中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实证,帮助人们更为清晰地了解古代器物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

三、传拓现状与拓本赏析

(一)传拓现状

传拓技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1.汉画传承保护

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汉画逐渐成了重点文化保护对象之一。南阳汉画的命名人是鲁迅先生。

中国汉画学会是当代汉画研究和传承机构之一,致力于推动汉画的创新和发展。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联络有志于汉画研究的海内外学者,秉承学术与应用并举、提高与普及互动的宗旨,推动学术研究,推动以汉画为载体传拓技艺的海内外传播活动。汉画包括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器物绘画等。其中数量最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两汉时期的墓室、祠堂、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的装饰,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觉形象,表现了先秦至汉代的许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们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汉代社会的文化遗存,汉画对于研究汉代文化、艺术以及中华远古文明具有极高的价值。近年来在政府部门、民间爱好者、收藏者的共同传承保护下,汉画的价值和艺术美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传拓技艺在对画像石、画像砖等拓印过程中可以复制出原始形象,这些原始细节给人视觉感官以充足的艺术美感和历史厚重感,同时拓片自身所具有的斑驳痕迹能激发观赏者思古的特殊情感,这是传统纸笔书写过程中难以产生的魅力。

2.西安碑林

碑林是古代石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拓技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现代,许多石碑已经无法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需要通过传拓技艺进行保护和修复。许多传拓工匠和学者通过对石碑的传拓来研究和记录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传拓为石碑的保存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3.民间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民间收藏者热爱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和传承。在这个群体中,许多人都喜欢通过传拓技艺来复制保存自己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从而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传拓技艺被广泛应用,展示了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实际效用和影响。

当代传拓技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为保护、修复和传承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拓本赏析

“鲁孝王刻石”又名“鲁孝王泮池刻石”“五凤刻石”。石长71.5 厘米,左高38 厘米,右高40厘米,厚43 厘米,石灰岩质。刻于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即公元前56 年)。

刻字位于该石右半部,隶书,刻字处长25 厘米,高24.5厘米。文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五凤二年为汉宣帝刘询;鲁卅四年,正值鲁第三王孝王刘庆忌王鲁,推算为公元前56 年。刻石字体醇古,结体浑厚,章法自然,笔画凝重雄劲,隶中带篆,对研究汉字书体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王澍《竹云题跋》:“按德裔题记,以此书为石。朱竹垞《曝书亭集》则云:‘五凤二年砖一块,嵌曲阜孔庙前殿东壁,篆文一行’,其书极古质,今虽模糊,断然是隶不是篆。竹垞记为砖又曰‘为篆’,皆不可晓。”

1978 年该石由曲阜孔庙同文门移入孔庙东庑,1998 年移入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五凤刻石发现较早,是最早发现的西汉石刻之一,所以金石著作多有著录。见著书目有《天下金石志》《古林金石表》《金石文字记》等。

四、传拓引入美育教学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观察拓片,赏析图文美感

美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接触审美教育的重点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传拓技艺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对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感知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拓片中的纹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传拓技艺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拓片纹理中呈现的墨色、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传拓作品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从中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加工形成新的形象,使学生得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在形成情感共鸣中使学生感受拓片背后技艺的艺术美感。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分析各类材质上纹理的基本形态特征,使学生在逐渐丰富鉴赏经验的同时,为学生掌握点、线、面所构成的明暗、空间、形态等变化状况,在充分感受视觉元素的形式美中,促进学生对传拓工艺鉴赏水平的提升;如果单纯从具象角度观察分析各类材质拓片的纹理图样,很有可能导致点、线、面所构成的视觉形象逐渐失去相应的独特价值。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与鉴赏过程中,要让学生结合视觉经验,促进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视觉意象,激发学生的造型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创新拓印表现形式,拓宽作品意境

传拓作品所呈现的图像往往具有极其丰富的意象美,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还可以促进其创作兴趣的有效提升。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赏析的过程中,因为每名学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思维存在差异,导致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意象美存在差距,而学生在其中的选择、判断、创意结果呈现多姿多彩的表现,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传拓作品的艺术内涵与精神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传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力。在以往的美术作品中,人们常用文字语言补充美术作品的内涵、提升其艺术感染力,而在传拓作品的鉴赏观察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拓印作品当中,通过借景发挥的手法,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下相应的文字,帮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文字、书法艺术素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构思内容,在拓印过程或在拓后的墨色拓片中,运用彩色进行点缀,尝试进一步丰富相应的画面氛围,促进画面意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扩展作品的艺术审美空间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三)借助视觉设计方法,拓展传拓运用思路

传拓技艺应用于美育教学中,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还要从视觉设计与创作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结合相应材质纹理的视觉形式汲取灵感,在融入自身创意需求和情感特征基础上,在创作应用中进一步发展视觉形式。首先,可以从传拓作品入手,从传拓作品中提取关键图像符号信息,由于这些信息和传拓图像的原貌具有密切联系,导致不同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官联想体验,引导学生在提取、转换、组合与再生操作的过程中,促进图像转化为更具有重要意义的图形,从而体现出图形信息的二次叙述、情感表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拓图形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效活跃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搜集的素材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继而汲取相应的设计灵感,使传拓元素应用于美术作品当中,便于在传承传拓技艺应用的基础上,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更具拓印文化气息的视觉美感。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拓印作品制作成传拓集,在校园内构建一道展览墙,用来展示优秀的传拓作品,使学生在相互点评、相互欣赏的过程中,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拓印创作技艺方法的了解与认识。学生在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对传拓技艺的审美体验与感受。

五、传拓融入美育教学的成果与价值

(一)教学成果

1.拓宽文史视野

在校园美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传拓技艺的过程中,使实际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逐步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挖掘、赏析生活中的纹饰形象美感,从而在结合“蝉翼拓”“乌金拓”“彩墨拓”“全形拓”等技艺方法的基础上,为更多学生呈现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有效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使学生得以拓展见识的同时,促进其文化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2.增强学习专注力

在学习传拓技艺的过程中,学生在覆纸、刷纸、拓墨、揭纸、修复等技艺应用环节需要极强专注力和耐心,加上组织学生欣赏拓片等多项主题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能够应用4次以上的宣纸拓印出合格的精美传拓作品,且能够保持纹理的清晰性、墨色的均匀和局部浓淡立体特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传拓技艺在其中逐步形成了长期性、连贯性、深刻性的传统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汲取更多审美愉悦的同时,促进学生专注力和耐心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3.提升审美素养

从教学方面来看,将传拓技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商周甲骨、秦砖汉瓦、书画碑刻、明清砚拓等方面知识有着更为丰富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在感受传拓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传承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提高教育品质、丰富办学内涵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同行辐射引领作用,使更多校园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美育教学工作,将传拓技艺融入美育教学的案例和成果变得日益丰富。

(二)应用价值

1.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将传拓技艺渗透于美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水墨画的方式,以古砖进行传拓,继而在拓片上丹青入画,并题上诗书以提高画面立意,这种古意盎然的水墨画别有一番韵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拓片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屏气凝神、保持高度专注力,一旦出现分神的情况,则很难完成细节方面的拓制目标。拓片不仅可以利用黑墨进行制作,也可以利用彩墨、朱砂等,除了拓印秦砖汉瓦,还可以在雕塑、造型等方面进行传拓,因传拓是一种天然复刻手段,视为“万物可拓”的意识。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利用书法教育渗透传拓技艺,也可以利用历史教育渗透传拓技艺,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传拓技艺,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种历经千年的文脉传承技艺,传拓技艺渗透于美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拓片展馆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拓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中所展示的拓片属于文物拓印和艺术创作相互结合的文创作品,通过宣纸、墨水、拓具的运用,使拓片呈现出精巧绝伦的艺术美,这些拓片均携带着文化基因和密码,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一幅幅拓片文创作品诠释了学生对于古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学生在积极制作拓片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个人的综合能力,这一过程往往对学生的传拓技法、实践操作能力、审美认知、知识积累、创新意识以及传承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在学习、应用传拓技艺中,以材质肌理变成创造美的源泉,从中完成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拓片文创作品,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拓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专注力、知识储备、共享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校园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传拓技艺作为见证历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充分彰显出古人的智慧与艺术丰碑。将传拓技艺应用于美育教学工作中,在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目标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完善与发展,使学生在传拓作品鉴赏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艺术文化地位。

猜你喜欢
拓片拓印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海绵拓印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