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弘扬研究

2023-08-25 09:08:04徐菲菲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徐菲菲

[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弘扬

现在国家注重以文育人,通过文明校园建设,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部也专门出台相关文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给予指导,要求高校应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培育大学精神、涵育师生品行、优化校风学风。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素养、激励大学生的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价值意蕴

(一)塑造美好心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自古以来是对审美教化的传承,通过诗歌、音乐等方式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以礼仪教化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塑造道德品格,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能让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对世界的热情,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观察能力,形成真理性认识,运用更丰富的文化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去描述各种世间的存在,并获得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且深刻的思想观点,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蕴含着君子品格、家国情怀等大美,以及流传于每一名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精神,陶冶大学生的人格情操,帮助他们成为志趣高尚的人。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这些独具魅力的诗文中获得或崇高、或怡然、或豁达的情感体验,以 及审美上的愉悦感,进而在心态和精神上实现身心和谐,成为体格健全、志趣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树立文化自信,赋予当代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学生是社会的新一代建设者,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底气的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强大的力量[1]。因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而言,其职责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和完整人格的重任。在校園美育活动中融入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和内容,借助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向学生们传递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应运用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传统文化精髓,提高美育文化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学生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教育领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指导;同时,全国也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在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各类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向广大师生们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但因个人文化背景和思想观点的不同,会对同一文化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也让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可进一步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达到新时期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丰富美育内涵,强化美育思想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且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朝代更替、社会发展中,不断和各类文化交融互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形态,以及强大的生命活力,并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均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可源源不断的为高校美育提供动力,向学生们传递各种有着较高教育价值的内容,拓展美育的范围和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的价值,不断深化校园的素质教育 [2]。目前,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下,高校教材也加大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力度,努力实现优质文化向美育教学的转变,提高教育的吸引力。而与美育的融合,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韵味。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忠孝文化在美育中的融合,可深化教育的呈现方式,在帮助学生们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完善精神品质。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的融合,有利于保持美育的新鲜热度,能够突出育人目的,改善学生品质和素养,提高新时期美育教育的成效。

(四)激发使命担当,点燃大学生谋民族复兴的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和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彼此提供发展所需的条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可通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作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着激励和鼓舞青年群体的巨大力量,能够促进青年群体感性和理性、个体和社会的统一。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能为大学生们提供丰盛的精神养料,让他们以豁达的心态、高远的境界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与实现民族复兴中所需的大我境界相一致。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美育文化核心,即要求学生们完善个人人格修养、立下鸿鹄之志、心系苍生逐渐走向家国天下的境界。因此,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可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将民族复兴为己任,并为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凝聚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

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将美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中[3],美育也因此迅速在全国各级学校得到推广和普及。大学教育中,美育对提高大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的作用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总体美育质量。

当前,不少高校因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美育的评价始终处于缺位状态。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有些高校在进行美育工作时因不注重美育的民族性,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民族“文脉”的延续。而且,从课程设置来看,一些高校未将美育设为必修课,而是作为通识或选修课的方式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也多表现为重知识、轻审美,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美育时,多习惯于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对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人文涵养的挖掘和宣扬。学校在美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及具体教学中的不重视,使得学生们很难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也无法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当他们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就容易对文化自信产生动摇。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高校只有努力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创造美,才能更好地形成文化自信,落实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重要责任。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

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含有与美育相关的内容,如数学游戏中的趣味美感、几何图形符合图案美术的美感等。各高校应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进入课堂,以教学制度的方式保障课程美育的实施。在课程方面,高校应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内容,促进美育和其他四育的融合。一方面,应引入语文、礼仪等人文素养课程,以及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让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浸润中提高审美水平,健全人格[4];另一方面,应将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在案例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学、名人轶事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庸之道观念,让学生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处事哲学。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组织“诗词大赛”“中国哲学讲座”等文化活动,开展武术、蹴鞠等体育活动,以及劳动实践等,让学生们在身体力行中实践美、传承美。

(二)在校园社团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实施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通过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栽种、建筑设计等方面融入传统绘画构图思想,创造自然美;在各类校园实践和教学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社会美;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风格,营造艺术美[5]。结合大学生审美心理和各专业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传统艺术展,如书法、国画、篆刻等,让学生们在创作和作品欣赏中体会到中华传统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美;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组织戏曲、民族舞、民族乐器汇演,以及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会到中华艺术、文学的韵律美和格调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高校应丰富社团种类,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精神。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

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合唱、合奏、舞蹈、话剧、戏曲等非物质文化进社区活动中,走进民间艺术实践工作坊、博物馆等场所,亲身体验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应坚守文化立场,认真开展美育实践,注重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融入传统美育文化,引导学生们从中发现自然美、生活美、心灵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提升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弘扬。

(四)积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体验馆

高校可从认知、体验、传承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传统美育文化体验馆。认知室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网络数字化平台,在互感体验设备中置入各类符合大学生群体认知和审美的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资源,如孝道、节日、礼仪、戏曲、书画艺术等内容,便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感悟传统文化的自然、人文、哲理之美。体验室可通过茶艺、经典诵读、书画等内容入手,设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们换上传统服饰,在浓郁的文化、美育氛围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体验,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验经验。传承室可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发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美育资源,如剪纸、篆刻、戏曲等,鼓励学生自觉传承,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在当代大学生培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将其积极引入课堂、校园社团和社会实践中,积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体验馆,更好地实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 06:48:14
弘扬爱国精神
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 02:13: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7:02:50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1:43:14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14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