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的回忆》之民族性音乐风格特征及演绎分析

2023-08-25 09:08吴佳恬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5期

吴佳恬

[ 关键词]《波多黎各的回忆》;戈特沙尔克;民族性特征;演绎分析

路易斯·莫罗·戈特沙尔克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钢琴家。作为美国专业音乐的先驱者,他在音乐上突破了对中欧音乐风格的全盘模仿,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改编与创作,展现出其作品中鲜明的民族性,这为美国之后的专业音乐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钢琴作品《波多黎各的回忆》是戈特沙尔克的代表作之一,又名“吉巴星进行曲”,创作于1857 年。该作品结合了波多黎各当地音乐特征,特别是多变的舞曲节奏,体现出其鲜明的民族性音乐风格特征。

一、《波多黎各的回忆》之创作背景

《波多黎各的回忆》作曲家戈特沙尔克于1829年5 月8 日出生在美国南部的海港城市新奥尔良,他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克里奥尔人,也是接触音乐圈的上流名媛,同时家中还有一位来自非洲的黑人女仆,因此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在优异的家庭条件下成长,戈特沙尔克3 岁开始学习钢琴,8 岁就开了人生第一场音乐会,12 岁时被父母送到法国继续学习音乐,16 岁便开始自己谱写作曲。1850 年,戈特沙尔克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学习和演出,他大量的创作素材和曲调灵感多来自自身多国的游历经历。

1857 年,戈特沙尔克在波多黎各普拉祖拉地区的生活期间,受到当地传统民间音乐影响,创作了这首《波多黎各的回忆》。他曾在日记中记录,居住在普拉祖拉时,他的小屋能够看到整个村庄的美丽样貌,正是这样美丽自然的景色赋予了他創作的灵感与动力,而《波多黎各的回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创作的[1]。

二、《波多黎各的回忆》创作之民族性音乐特征

(一)节奏韵律及特征

“强烈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聆听《波多黎各的回忆》这首钢琴作品时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作者在这首作品中多次运用了具有民族特性的节奏型,这样的节奏不仅推动了乐曲主题的变化发展,同时也突出了该作品独特绚丽的民族色彩,展现出该作品强烈的民族性特征。

该作品中主要运用了三种拉丁美洲地区常见的节奏型:哈巴涅拉(habanera)节奏、特雷斯洛(tresillo)节奏及辛基洛(cinquillo)节奏。其中,特雷斯洛节奏和辛基洛节奏是由哈巴涅拉节奏变体发展而来。

1. 哈巴涅拉节奏型(habanera)

在哈巴涅拉节奏中,重音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作曲家可以根据作品的节奏风格把重音放到任何一个音符上,不同的重音位置能使得同一种节奏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

在《波多黎各的回忆》中,作曲家将哈巴涅拉节奏的重音放在了每小节最后一拍的八分音符上,为节奏进行提供了动力,推进了小节之间的连接(见图1)。

2. 特雷斯洛节奏型(tresillo)

特雷斯洛节奏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通过大西洋奴隶贸易被带到了加勒比海地区,并在古巴开始流行。[2]

在特雷斯洛节奏中,同样可以将重音放在任何一个音符上。而在该作品中,作曲家将特雷斯洛节奏的重音放在了两个不同位置:

(1)第一种是将重音放在了第二拍的第二个八分音符上,打破了四二拍强弱规律,加强了不稳定感,增强节奏的动力进行(见图2)。

(2)第二种是在每个音上都加了重音,使得音响上更加明亮辉煌,推动了乐曲情绪发展(见图3)。

3. 辛基洛节奏型(cinquillo)

以上两种辛基洛节奏作曲家都没有标注重音位置,笔者在弹奏和学习该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到放在第一拍的第二个十六分音符较为合适,能够更加强调切分的效果。

上述三种极具拉美地区民族特性的节奏型都具有较强的动力性,其原因主要是附点的运用改变了原本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原本的均分节奏被打破,使得整个作品带有极强的民族舞曲性节奏感。

(二)旋律来源及变奏

1. 主题旋律来源

这首作品的主题旋律来源于当地的一首 圣诞歌曲《圣诞歌》(Si Me Dan Pasteles),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就是Si Me Dan Pasteles,该曲原本是没有乐谱记录的,直到二十世纪才逐渐有作曲家对这首作品进行整理和改编。这首歌的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和形式,以下是展示的是其中两个版本(见图6、图7)。

2. 主题旋律变奏

该作品以四二拍为拍号,两个主题旋律(A 和B)在降e 小调的基础上进行了五次变奏,作者主要是通过音区、力度、织体的改变及材料的引入与重组等方式将整个作品呈现出“低—高—低”的山丘式音乐进行,是一首双主题变奏曲,整个作品描绘了一幅波多黎各人们欢庆圣诞的画面(见图8)。

三、《波多黎各的回忆》之演绎分析

(一)音乐形象及表现

音乐是语言与画面的间接性表达,而当欣赏者或者表演者想要更好地感知作者所希望表现的画面抑或是情感时,就需要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为桥,将音乐语言与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和意境连接起来,以此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丰富音乐表达。

通过对《波多黎各的回忆》这首钢琴作品的分析和演奏,笔者对该作品作了以下联想。

1.“庆典开启 乐队初现”(1—16)

该作品从极弱的pp 开始,旋律以低音区降e 小调的主音构成八度和弦开始进入,节奏短促,运用了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进行曲节奏。高声部保持主持续音,低声部利用低音区的八度和弦突出音色上低沉的色彩。整个引子部分就好似乐队从很远的地方而来,伴随着零星的鼓点声,若隐若现。

这个部分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开头八个小节进行曲节奏的气口,以四个小节为一个呼吸点,推进旋律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注意,八分音符上的跳音记号时值不能过短,可以适当延长来突出重点音。

2.“欢庆舞蹈 气氛热烈”(17—201)

从第17 小节开始主题A 和主题B 开始出现,从59 小节开始进行变奏发展。旋律的出现就好像人们渐渐开始聚集起来,在乐队附近歌唱和舞蹈。而主题的五次变奏就好似欢庆队伍越来越壮大,气氛越来越热烈,场景越来越热闹,最终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欢快地边唱边跳,热闹非凡。

这个部分包含了五次变奏,是全曲最中心的部分。

在演奏中需要注意:① A 主题旋律由右手的三度双音程和左手的八度弹奏构成,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右手双音连奏要做到连贯干净,而左手的伴奏音型需要注意节奏的重音位置处理。②相较于A 主题较强的切分动感,B 主题则更为抒情,因此在演奏时需要表现出两个主题的反差感。③从第149 小节开始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八度和弦以及密集的节奏型,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因此在演奏时需要特别注意带动自己的全身力量通过正确的方式将力量送到手指上去弹奏。

3.“黎明将至 回归平静”(202—293)

乐曲的高潮过后作曲家利用一段连接段过渡,以“反向呈现”的方式从变奏2 回到变奏1’最后进入与引子部分相呼应的尾声。就好像黎明降临,欢庆的人们渐渐散去,最后回归宁静。

这个部分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处理连接段(202—219)从ff 到pp 的力度反差,保持旋律之间的流动性,注意演奏时对手指触键力度的把握。

(二)演奏难点及分析

在鋼琴作品《波多黎各的回忆》中同音反复后紧跟的远距离大跳以及连续快速的八度和弦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技巧,是演奏中需要特别注意和练习的地方。

1. 同音反复后紧跟远距离大跳的处理

在变奏3 的A3 主题部分,出现了同音反复后紧接着两个八度的大跳,同时双手要快速交替演奏主旋律,这个部分在弹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同音换指不够干净清晰、远距离跨度后出现错音和旋律不流畅的现象。

首先在弹奏同音反复的部分可以使用4321 的指法进行练习,在弹奏的过程中要保持音的颗粒性,力量和速度均匀,手腕要稳。其次两个八度的大跳需要多次单独练习来找到对应位置的手感。最后双手交替弹奏旋律时可以先把这个部分背下来,然后进行脱谱训练来记忆双手的位置,从而达到旋律连贯的衔接。

这三个部分分别练习后,可以将其进行组合练习:①同音反复加上低音练习;②同音反复加上中声部旋律练习;③中声部旋律加上低音进行练习;④三部分的总体练习(见图9)。

2. 富有表现力的八度和弦的连续弹奏

该作品中有多处都出现了八度注释和弦的连续弹奏,这是西方浪漫主义作曲家常用的一种炫技手法。在该作品的变奏4 中出现的一段连续八度弹奏可以说是全曲最难的地方。

快速的连续八度弹奏非常容易出现大面积错音、模糊旋律的现象,在练习时需要注意指尖保持有力的触键,类似于“推”的力量,而不是僵硬的“拍”键或者“砸”键。离键之后要立即放松,为下一次的触键做准备,同时还需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在练习的时候加大对重心移动的训练,加强八度和弦之间的流动性。

(三)踏板分析及运用

踏板在乐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音乐力度的表现和音乐形象的整体塑造。在《波多黎各的回忆》这首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在突出节奏和烘托情感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1. 突出节奏

《波多黎各的回忆》中运用的多种民族性节奏大都是带有切分的节奏型,通过踏板的加入能够使得节奏更加鲜明。

在有标注重音的节奏处加入踏板能够使节奏的重音更加突出,推动旋律的发展进行。如该作品59—62小节低声部的特雷斯洛节奏处,在重音位置加上踏板强调重音能够增强该节奏的摇曳感。

在没有标注重音的位置演奏者可以在节拍重音上加入踏板,如可以在178 小节的辛基洛节奏中间的节拍重音音上加入踏板,使得切分感更加强烈,突出辛基洛节奏的舞曲性动感,推进音乐的发展。

2. 情感烘托

踏板的正确运用有助于音乐情绪的表达。该作品的引子部分,作曲家添加了pp 的记号来表现乐队由远及近的场景,而这时加入弱音踏板能更好地营造距离感,更能达到作曲家想要的“逐渐接近”的效果,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而在作品的高潮部分,作曲家通过大量的八度和弦营造出了热烈欢庆的场面,这时全曲的情绪到达顶峰,需要有强烈的音响效果来支撑,这时就可以运用到延音踏板来加强音响厚度,烘托出热闹的场景。如该作品中第165 小节到172 小节的部分,这时延音踏板可以跟随着旋律声部进行换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大面积的八度和弦连续弹奏的位置加入踏板容易出现大片音响模糊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碎踏板的踩法——将右踏板上的脚掌快速上下抖动,以达到更清晰、更连贯的音响效果[3]。

适当加入踏板能够为作品增色添彩,但在初期练习作品的过程中还是尽量不要使用踏板,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锻炼手指和雕琢作品。

四、结语

《波多黎各的回忆》这首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戈特沙尔克身处于西印度群岛的安的列斯群岛时所创作的,运用了波多黎各当地的圣诞歌作为旋律主题进行变奏,并加入了多种具有民族特性的节奏,配合上欧洲传统音乐技法,渲染了一幅波多黎各人们欢庆圣诞、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整首作品通过两个主题不断地变换交织,以及大量炫技手法的运用展现出一场极具民族性的绚丽辉煌的舞蹈。该作品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音乐特征,更展示了作曲家对多民族文化融合以及各民族文化平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