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张雷,高清丽,付亮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儿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儿童大叶性肺炎后并发的塑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局部或广泛性气管支气管堵塞,以炎症管型为主,可导致患儿肺通气功能障碍甚至急性致命性呼吸窘迫[1]。近年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可弯曲度大、可视范围广等优点,能有效清除塑型性支气管炎塑型物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但临床发现部分患儿存在呼吸道炎症反应重、塑型物质黏附性强的问题,单一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疗效不佳[3]。乙酰半胱氨酸是呼吸道疾病常用的黏液溶解剂,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可促进塑型物质排出或咳出,同时也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4]。为进一步优化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案,本研究纳入86例大叶性肺炎后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上述药物联用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后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86例大叶性肺炎后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纳入此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10岁,平均(6.64±0.75)岁;居住地农村17例,城市26例;塑型性支气管炎病程1~4 d,平均(2.42±0.53)d。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9岁,平均(6.47±0.83)岁;居住地农村15例,城市28例;塑型性支气管炎病程1~4 d,平均(2.48±0.46)d。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①大叶性肺炎符合第9版《内科学》[5]中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CT检查、痰标本病原学检查证实致病菌均为肺炎链球菌;②塑型性支气管炎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6]中标准,且经胸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③首次发病;④患儿神志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肺部功能的胸部创伤、胸轮廓畸形;②过敏体质;③严重心功能不全;④存在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补液、退热、高质量、高蛋白质饮食等治疗。对照组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前禁食禁饮4~6 h,充分镇静镇痛并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灌洗肺段。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徐州市恒大电子有限公司,型号VNL-1570STK)观察患儿各气道分值开口位置,吸取病变肺叶开口处分泌物,在纤维支气管镜到达病变肺段后用37 ℃生理盐水对肺泡进行灌洗,反复灌洗3遍,每次灌洗量30 mL,每周2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同对照组。将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681)置于德国百瑞公司TurboBOY N型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 mL,每日3次,持续治疗2周。
(1)临床疗效。依据《诸福棠儿科学》第8版[7]评估临床疗效。显效,即患儿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吸收>90%;有效,即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吸收>70%;无效,即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两组患儿发热、气促、咳嗽咳痰、湿啰音症状消失时间。(3)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治疗2周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备用,以4 000 r·min-1(离心半径15.0 cm),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4)肺通气功能。于治疗前、治疗2周使用肺功能测试仪(山东博科保育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K-LFT-Ⅰ)测试患儿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predicted value ratio,FEV1%pred)和1秒率(FEV1/FVC)
治疗2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血清TNF-α、IFN-γ、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pred、PEF、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FEV1%pred、PEF、FEV1/FVC水平均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水平均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
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起病急、危害性大,不及早入院治疗疾病可导致多种致命性并发症。部分大叶性肺炎患者可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数认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刺激作用下,呼吸道黏膜发生变态反应,继而导致患儿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细胞浸润于管腔、大气管内黏液分泌增多、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情况,最终导致患儿呼吸道出现树枝样管型物质[8]。临床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关键在于尽快排痰或吸出、咳出塑型物,以确保迅速改善患儿肺泡通气及肺通气功能[9]。
现阶段,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属侵入性操作,多次冲洗吸引、反复异物钳钳取会对患儿呼吸道产生刺激,引发呼吸道痉挛,此外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重,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促进患儿塑型物质的排出。乙酰半胱氨酸多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祛痰治疗,溶解黏痰能力强,有助于呼吸道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10]。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二者联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后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这是因为乙酰半胱氨酸分子结构中的巯基含量较多,能使患儿痰液中的黏蛋白二硫键得到快速分裂断解,达到分解黏蛋白、降低痰液黏稠度的目的[11]。同时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可让药物均匀分布在病变部位,起效速度快,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2]。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气管内树状塑型多紧密附着于支气管管腔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操作,通过将生理盐水注入患者支气管肺泡腔,并从支气管镜吸出灌洗液,可物理上直接快速排除塑型物质、炎症分泌物、肉芽等物质,继而改善大叶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13]。因此,上述二者联用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2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及各项肺通气功能均优,表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分析原因是乙酰半胱氨酸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并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抗氧化损伤作用良好,能有效减轻氧自由基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损害[14]。此外,乙酰半胱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抑制细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的产生,破坏已生成的生物被膜并对被膜下细菌产生灭杀作用,因而可效减轻患儿炎症反应,促进患儿肺通气功能恢复[15]。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联用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后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患儿肺通气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