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视角下老商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2023-08-25 16:24欧金婷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保護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考察广州永庆坊时指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强调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的必要性。每座城市都蕴藏着独特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依赖历史街区等重要载体。然而,许多承载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或被废弃,或变得破败杂乱,这使城市独特的文脉被割断,城市的记忆也随之丢失。城市的“失忆”使人们在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同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也变得更加迷茫。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衡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确保城市的独特记忆得以记录、传承和弘扬。近年来,老商街等历史街区在保护与更新工作中面临着建筑风貌受损、功能业态单一、空间功能不足等环境问题,还面临着城市居民缺乏情感认同、地域认同等问题。文章基于城市记忆理论,挖掘街区记忆的具体表现,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记忆再现策略。以梧州市骑楼老商街为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并辅以案例研究,以延续老商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为同类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城市记忆;历史街区;老商街;保护与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3

0 引言

城市的存在依赖记忆,每个城市都有非常独特的记忆。城市记忆是当地居民地方认同感的体现和支撑居民追忆过往、延续历史的要素。老商业街是指保留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区域,以较高的历史价值和集中了著名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而闻名。老商街作为独特的“场所”,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特色、风貌、灵魂和魅力的良好载体。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冲突在不断增加。当古老的商业街衰落时,其珍贵的文化价值很容易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被忽视或被淹没,导致记忆和灵魂渐失。因此,“让城市留下记忆”这一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当前,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主要停留在建筑立面修缮、绿化和空间等外在形式上,但这远远不足。作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老商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记忆。因此,维护集体记忆不仅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必要部分,而且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学界主要关注如何从城市记忆角度探讨历史街区的记忆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它们,城市记忆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再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1 城市记忆与历史街区

1.1 历史街区的城市记忆

爱默生说,“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1]。在西方的研究语境中,城市记忆即集体记忆。当谈到城市的历史与发展时,集体记忆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记忆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感情,是独特文化的源头。老商街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跌宕起伏,还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时代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征。

过去,人们往往通过显性物质实体如博物馆的文物、图片、绘本或者口述的方式去探寻珍贵的集体记忆,与城市的其他载体相比,历史街区具有变化性和延续性的特征。街区的集体记忆结合了时间、空间和主体的认知,其重要性在于传达了外在表现形式中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尽管空间场所可以被重新构建,但空间场所内的集体记忆无法轻易再现,作为聚居区域,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记忆特征,能够让人们把记忆留存在空间场所内,成为物质化的表征。这种物质表征是不同于其他载体存在的重要因素。

1.2 城市记忆在保护与更新中的作用

近年来,城市记忆理论逐渐被引入城市更新实践中。以城市记忆理论所指导的历史街区改造更新实践不断涌现,但不同城市的发展规划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需求各有不同。在保护与更新中,物质遗产、历史文化等相关载体容易被毁坏,从而造成部分集体记忆缺失。原住居民是形成街区集体记忆的主要群体,这些集体记忆引发的情感共鸣则成为城市记忆产生的基础。街区物质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受到居民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因此恢复和保存集体记忆对深化街区情感和地方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是保护和振兴历史街区的动力,也是创造地方认同的基础。

集体记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建筑、记忆场所、口述历史等物质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记录了街区原有的生活环境。为了使更新成果更具有原真性,这些物质文化可以作为保护与更新的补充参考。因此,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记忆要素的挖掘,具体呈现方式有助于澄清这些要素和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2],并解决目前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2 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具体表现

2.1 空间记忆

当谈及历史街区时,空间记忆是指街区的空间肌理和空间格局。在梧州骑楼老商街,由于管理的疏忽和居民保护意识的欠缺,街区内部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密布,破坏了街区原有的空间格局。重塑空间肌理可以保护历史街区的空间记忆。

2.2 建筑记忆

历史街区的建筑是城市记忆的核心。当建筑落地于不同城市时,都会受到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属性的影响,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与当地社区形成紧密联系。梧州骑楼建筑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在建筑中设置了水门和沿街柱列上的系船铁环,这正是一代又一代梧州人与洪水作斗争的记忆。在历史街区,建筑作为重要的记忆载体,在保护与更新中应优先考虑保留其独特的风貌和魅力,同时探索使用更优质的建筑材料和提升建筑功能的方式,以便实现再利用,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建筑记忆。

2.3 文化记忆

历史街区集成了城市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历史文脉。如果记忆未被外在媒介所表述或固定,那么它们就是易碎的、不稳定的,会随着记忆者的消失而消失。然而,物质化的集体记忆可以存在,并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等物质遗存,这便是记忆的实际存留和生命力。家庭记忆只能延续100年左右,但集体记忆的媒介化能够永久保持。当人们想要重新追溯并体验历史街区的文化记忆时,可以现代方式在特定环境中再现历史。

2.4 生活记忆

特定空间是人们形成生活记忆的重要因素。历史街区则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元素构成了人们生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老梧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井文化已经深深烙在梧州人的集体记忆中。1960年最具代表性的是沿街叫卖的和味橄榄、和喉柑子,特殊的叫卖声深植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市井味”和“烟火气”是历史街区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构成历史街区生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城市记忆下的老商街保护与更新

3.1 保护与更新原则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秉持“修旧如旧”老商街更新改造的核心原则,加强对老商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炼思路,为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3.1.1 完整性原则

在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时,应当避免简单地更改所有建筑风貌。相反,应当清除非法私建的建筑,并维持原有街区格局、当地生活习惯和民族习俗的连续性,以确保历史街区的整体性和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如果随意改变历史街区的风貌,就会给人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3.1.2 参与性原则

历史街区是居民共享相同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的生活空间,只有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并实行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才能释放历史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逐步推进街区居民的自主更新,并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以满足街区发展需要。同时,要让社区居民和民间资本认识到他们在其中的和谐参与是确保历史街区循序渐进更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1.3 可持续性原则

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采取中庸之道,既不能固执地全盘继承传统,又不能将历史古迹视为残损或旧物,应该将其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加以保护与更新。

3.2 保护与更新策略

老商街存在历史风貌破碎、建筑利用不当、空间功能和交通管理不足等问题。老商街作为当地居民曾经非常重视的部分,现在却逐渐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孤岛”[3]。这种现象导致城市文脉断裂和记忆丧失日益严重,老商街的保护迫在眉睫。因此,应探讨如何建立记忆与空间之间的联系,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策略。

3.2.1 挖掘历史记忆,延续街区风貌

通过梳理历史信息,摸清街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延续原有格局,并且重塑景观和空间布局,使老商街的场地、空间以及违规建筑重新整合为新的景观节点,形成连贯通畅的空间,唤醒记忆。同时,对街区内老字号进行景观层面的更新,保留店铺外貌特征是“老店情结”的展现,柱廊空间则是店铺与街道空间的纽带,只有这样才能在时间演变中延续老店风貌,并满足市民生活高度融合的基本特质。

为保留街区的原真性,应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保护方式。为了展现街区故事的人文情怀,可以设置历史事件、民俗旧事陈列展示区,在这里传承“老故事”,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街区浓郁的地方风景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记忆共鸣,还能为街区增添更丰富的景观特色。

3.2.2 增加多元业态,凸显地域特色

挖掘历史老字号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老商街不仅有实体价值空间,也是使老商街重新焕发生机的系统工程。历史上留存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生活方式,包括传统老字号也成为街区特色名片之一。恢复部分老字号,能更好地传承街巷历史和集体记忆,并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如梧州骑楼城老商街曾经有许多“老字号”,汇聚了纸包鸡、六堡茶、冰泉豆浆、炒田螺、酸牛杂、龟苓膏、老河粉等本地美食文化,可以恢复“老字号”,进一步凸显梧州“百年商埠,梦幻骑楼;岭南美食,香飘万里”的岭南水都城市意象[4]。

解决老商街区业态低端问题。针对此问题,要建立商业、文化和服务等方面的业态准入清单,并且明确正负面准入标准。采取管控措施有效清理低端业态,腾出空间招商,引进合适的商业、文创和服务类业态。业态的更新可以促进就业类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营造符合街区文化价值的氛围。

3.2.3 着眼文化传承,再造繁荣市井

老商街作为城市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涵盖了传统技艺、音乐、戏剧等各个方面。老商街不仅是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而且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以梧州骑楼老商街区为例,应该进行分区、分级保护,制订保护规划。利用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空间实体展示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人们对曾经的骑楼街区的记忆。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为有效保护与更新歷史文化,不仅要保护其载体,还须关注传承者的利益。同时,必须注重街区内文化挖掘和精神传承,满足居民的意愿与需求,促进原有文化底蕴和现代生活融合。由于城市发展和周边交通环境改变,因此出现了衔接城市的交通和街区内交通双重恶化的趋势,出行安全受到威胁,成为街区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增强街道市井氛围的重要条件。

4 相关案例分析

4.1 上海外滩保护

上海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群之一,也是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在改造中,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并将它们转变为商业和办公用地。此外,在外滩河边新建了许多高档住宅和写字楼,这些新建筑物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4.2 成都宽窄巷子更新

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区具有代表性的老街区之一,其更新主要涉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商业功能的提升。成都通过丰富人文内涵、推广文化旅游等方式,促进了宽窄巷子的保护与传承。

5 结语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更新对留住历史原貌、延续历史文脉和弘扬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更新中,除了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之外,更应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记忆空间的构建,这应从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等方面推进。城市记忆是对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并延续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参与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单个人或部分人的努力。同时,要充分了解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和价值,以便更好地保护其集体记忆。最终目标是实现新旧共生,通过提升历史街区的品质和再现文化内涵来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工作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艾斯.城市记忆保护视角下历史街区“微改造”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2] 丁伟健,刘峰.集体记忆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J].建筑与文化,2022(2):207-210.

[3] 陈子坚,杨睿琪,陈坚.城市记忆再现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与策略研究:以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5):197-199.

[4] 赵巧艳.福柯“异托邦”视角下老商街梧州骑楼城空间营造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3):46-51,62.

作者简介:欧金婷(1999—),女,广西梧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反思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