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思考

2023-08-25 00:06:42邹杰
高教学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区位学科经济

摘  要:经济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科学重要的核心和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然而该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因此,该文从经济地理学的课程设计框架、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和多方法融合教学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思考,以期为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为培养实践与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教学思考;经济地理学;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计框架;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实践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00-04

Abstract: Economic Ge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re and compulsory courses of geographic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ubje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over, and it assumes the role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However,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complex and theoretical,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fully acquire subject knowledge throug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refore, this study carries out curriculum teaching thinking from four aspects: the curriculum design framework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urriculum, the practice content of curriculum, and the multi-method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work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 lays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teaching thinking; Economic Geography; geographic science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framework; curriculum theory basis; curriculum practice content

經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格局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1]。其学科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史志描述阶段,主要是对经济地理现象进行记录描述,《山海经》和《禹贡》是我国可追溯的最早记录经济地理学的文献;第二阶段为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至18世纪欧洲学者通过著作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代表性著作是齐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第三阶段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学科形成,1882年,地理学家葛茨发表文章论述学科特征,标志着经济地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经济地理学是高等教育地理学科中重要的核心和必修课程之一,也是相关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在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2]。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交叉,课程中的经典理论、基本方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应用日益广泛。同时,经济地理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3]。然而因为其学科交叉与快速发展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够解决经济地理学教学和实践上的问题。因此,对高等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教学思考,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教学提供帮助,而且可满足经济地理学实践与创新兼并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国内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曾刚等[4]以创新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教学内容上取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解决经济地理学现实问题能力的目的。张伟等[5]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互动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地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方法中,探究式、案例、参与讨论和实践调研等教学方法讨论较为深入[6-10]。综上,国内大量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思路,科学的教学方法。经济地理学是作者主讲的课程,教材是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在教学过程中从自身角度的“教”,从学生角度的“学”出发,时常思考几个问题。学科课程设计框架、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和多方法融合教学等方面的提升可以促进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从这四方面开始思考,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经济地理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一  学科课程设计框架

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基础理论不完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随着地理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二者研究重点并不能同步,因此在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学科内容兼容问题,导致学科的体系框架不精密,内容复杂而散乱。所以当学生在完成经济地理学课程后,作者通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发现学生对于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的知识点互相联系把握不清,通过反思作者应该精确把握经济地理学的课程设计主线,从逻辑上没有理清各章节的上下衔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经济地理学的逻辑框架体系,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

(一)  理清课程设计逻辑框架

理清课程设计逻辑框架应在全部课程的第一课。在讲授绪论部分时帮助学生理清本学科重点研究对象、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意識到经济地理学在全球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宏观上了解经济地理学能应用到什么领域。同时结合课本目录介绍课本的编写指导思想及各章节的结构安排。以李小建先生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教材为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目录,教师宏观上对教材章节逻辑关系进行讲解,从逻辑上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建议同学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我认识,可以从不同角度构建经济地理学学习的思维导图,例如按照宏观尺度、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人类经济活动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建立经济地理学的逻辑体系。在以上的逻辑框架建立起来之后,教师授课过程中将重点理论与知识点衔接到框架上,做到重点讲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快速掌握。

(二)  熟悉课程设计框架

在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理清该课程逻辑框架很重要,同时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上一章进行总结,在逻辑上引出下一章,这样也能加强学生对全书的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复习与预习的过程,保证学生有清晰的理解思路,同时应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整本书逻辑框架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时,可以带领学生对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区位的“哈坎森的全球扩张模式”进行复习,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章节的衔接过程[1]。所以在经济地理学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知识的逻辑框架设计与应用学习。

(三)  将逻辑学习贯穿全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阶段都应该贯穿课程逻辑思维。纵使开学第一课课程逻辑框架讲解很重要,但是不必过于细节,这是为了让学生对经济地理学有一个大致的第一印象。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章节衔接过渡的讲解,以往有的老师在不同章节讲授时并不注重衔接,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逻辑混乱,知识链接不紧密。在学期末复习时,同样不必注重细节内容,而是在宏观上带领学生对每一章节进行串联。这样学生在学习经济地理学内容和理论的同时,也培养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增强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交叉融合学科。现阶段高等教育使用的教材重心偏向于地理学,更多的实践应用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科特点是知识量较大,所属分支学科较多;地理学科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综合性较强。因此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知识过渡到经济地理学的讲授中,重要的前提是将经济地理学中的“经济”和“地理”厘清[6]。

(一)  经济地理学中的“经济”和“地理”区别认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类经济活动的四种基本行为分别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经济”的概念在这里突出人类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学者李小建等[1]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格局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认识的“经济”主要关于人类经济活动、行为的区位、地理空间分布,以及与其他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经济地理学中的“经济”重点在于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对位置的选择或者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地理学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结合,而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特征和分布发展规律。

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侧重人类经济行为和活动的空间特点。人类大部分活动在地理空间中进行,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和制约。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相同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时进行,结果经济现象会有不同,这正是地理空间差异性所影响。经济地理学空间分析研究是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但在传统的研究中认为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均质的情况下发生,排除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随着经济学科和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学者们慢慢意识到地理空间异质性也是影响经济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代经济活动研究开始转向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及与所处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发生时对地理环境的选择,因此经济地理学是关于空间或区位选择的学问。经济学中选择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方式生产,经济地理学选择在哪里生产。因此区位的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中心思想。在李小建编写的《经济地理学》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区位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和实践例子,也可以体现出区位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因此,经济地理学也是研究人地耦合关系的学科。所以在经济地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学科“经济”和“地理”的区别与联系。

(二)  建议补充经济学基本原理

补充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在经济地理学教材中,多处出现经济学中的专业词汇,例如需求、供给等,这些知识点虽然比较好理解,但是没有明确的解析,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误解。笔者所教的班级主要是地理学的本科生班级,在上经济地理学这门课之前,笔者没有专业系统地学习经济学的知识,在教材中也没有解析。因此,建议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点,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建议学生自学、选修初级微观经济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经济地理学。

补充传统经济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学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方式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具体来讲生产什么产品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的;为谁生产也是根据市场出价而定;用什么方式生产涉及到技术和效率的问题,在完成生产的同时使用什么技术可以更加高效、更加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的问题。传统经济学的问题中都没有涉及经济活动应该在哪里进行的问题,例如经济活动中厂房的选址、总部的选址、研发部门的选址。而在经济地理学中区位空间的选择正是核心内容,指导企业在何地生产更加合理。通过补充经济地理学传统研究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通过传统三大问题和经济地理学区位选择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补充经济学中与市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经济活动中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在任何一本与经济相关的书藉中,市场都是高频词,与市场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竞争、市场垄断等。在经济地理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补充这些知识,企業区位选址时要充分理解市场结构中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些市场状态的存在对于企业区位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补充经济学中与市场相关的概念理论,结合经济地理学中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经管和选址行为。

三  增加经济地理学课程实践内容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偏多,实践课程设置较少的现象比较普遍[11]。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这一现象,实习实践经费的短缺、学生外出实践时与企业对接的流程烦琐、师生外出时的安全保障都是制约经济地理学实践课程设置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有高校将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分析和规划课程连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重点偏向于区域规划实践,将区域规划相关实践内容融入到经济地理学,解决经济地理学实践不足的问题[2]。具体实现过程为在经济地理学基础上选取适合企业发展的区位,在此基础上对该区位进行规划,规划结果既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又有利于该区位全面发展。这样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区位规划的实践可以有效链接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优势解决外出实践困难的问题[12]。以往的实践课设置通常需要去企业实地考察,收集实验数据。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地理学实践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例如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官方网站公开获取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结合理论课程学习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的能力,又保障了实践的效果。又如对城市中心商务区空间结构的调查分析实践课程中,学生实地调查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的优势,对城市主要中心商务区的空间结构数据进行记录,例如道路系统调查,城市道路及其对连接性调查中,道路类型、道路等级、道路宽度等数据均可在地图上获取。中心商务区建筑楼栋调查中,建筑楼名称、层数、相对中心点位置和临街长度都可以从二维和三维地图中获取。问卷调查方法是经济地理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以往的调查使用纸质版问卷,费时费力,现阶段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设计电子问卷,这样既可以减少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接触,同时便于数据的收集。

四  多方法融合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李小建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教材设置中,第三篇是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新近进展,这一篇内容涉及了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学的GIS分析方法及经济地理学最新进展。但是在这一篇的讲解中很多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学。究其原因是教学课时的不足,另外还因为授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不足以保证这一篇内容的全部讲解。本研究认为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地将经济地理学涉及的方法贯穿到前二篇的课程设计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例理解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而关于经济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经典内容重点讲授,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文献,为学生灌输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

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因此经济地理学课程讲授不应该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空间分析软件,例如ArcGIS、ENVI、GeoDA等。在数据统计分析中,学习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在解决复杂经济地理学问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模型问题,因此也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例如R、Python等。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与其他教师合作提高学生解决经济地理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13],区域经济发展各项数据的可视化均可在地图上显示。经济地理学中的经济活动空间和区位问题可以通过地图绘制出来,教师利用地图可以更直观地讲授好知识。同时,随着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分析经济地理学的问题更加前沿[14],因此在经济地理学讲授过程中融入遥感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杨英.关于经济地理教学若干问题的讨论及建议[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101-103.

[4] 曾刚,孔翔.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9(4):48-51.

[5] 张伟,凌皎姣.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讨:以《经济地理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2):179-184.

[6] 李小建,罗庆,陈德广,等.“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17-20.

[7] 李大勇.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224-226.

[8] 张守忠,齐艳红,王俊杰,等.基于案例教学的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0):98-102.

[9] 刘晓春.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河北省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企业,2014(5):111-113.

[10] 黄珺嫦,蔚霖,张亚丽.参与式教学法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科学之友,2010(7):134-135.

[11] 韩剑萍,刘长秀.关于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李小建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教材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9):68-75.

[12] 彭宝玉.大数据时代经济地理学教学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133-136.

[13] 李孝坤,尹珂,高鑫.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12,8(8):96-97,101.

[14] 曾冰.区域经济分析与ArcGIS软件应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科研启动项目“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研究”(TCBS202053);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植被对土壤水分互反馈机制研究”(620320025)

作者简介:邹杰(1990-),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

猜你喜欢
区位学科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印刷工业(2020年5期)2020-03-29 06:47:00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超学科”来啦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