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3000)
2018年6月开始,我国国地税开始合并,税收系统内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并通过不断优化税收管理平台,近些年已形成一个纵向和横向双向联合的互联网管理平台,这一变化使税收系统具备了更完善的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在比对企业信息时能实现高度关联和比对,对所有税款缴纳信息实行“一户式”收集,精准发现所有的涉税问题点,不断强化了税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所以国有企业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观念,建立更加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管理的需求。
在当前税收严加监管的大环境下,各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税收管理工作,从税收风险防范、税负成本降低等维度来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对国有企业来说,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监督、规范公司日常涉税事项、防范经营活动涉税风险点,进而提升公司效率,减少公司税收成本,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与税收机关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主动与税收机关沟通并协调有关工作,自觉依法纳税,通过诚实运营,提高国有企业税收风险观念和税收管理水平,进而减少和规避涉税问题;三是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理,能结合国有企业行业特性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汇总收集相关数据,深入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四是通过加强税收风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深入研究税收管理政策,合理运用政策依据来开展税收管理工作,避免对政策不了解或研究不透彻带来的税收违法成本增加。
在当前税收监管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面临多项风险,风险的主要成因来自管理层的意识层面,也有来自具体的执行层面,所以需要国有企业对税收管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税收风险管理对策制定提供依据。具体来说,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以来,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受制于体制内等因素影响,对税收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国有企业的行业特性和税收风险管理关联性不高,税收机构检查的重点更多聚焦于市场程度高的私营企业,从而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弱化了相关的内控管理。
近几年,由于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力度的降税减负,为保证国家税收总量同比增加,在降税减负实行的基础上,税务监管机构重点对国有企业加强税收分析,开展回头看的税收清查,给国有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潜在性的风险不断增大。
同时,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难以实现有效联动,融合不够深入,业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工作认识不全面,配合和参与的意识很弱,企业财务部门对税收涉及的风险问题仍停留在表面,对业务了解不透彻,所以导致税收风险增加,如国有企业会存在兼营、混营的业务行为,如财务部门对业务不了解,未提前做好响应的风险管控,在财务核算时未实行分类核算,或涉税科目运用错误,将导致涉税风险增加。
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税收总局会陆续出台多项税收管理政策以及更新相关不合理的税收规定,所以国有企业的相关人员就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认真研究税收政策。但是,从当前的税收管理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部门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充分合理运用政策来降低企业税负。国家近几年对增值税税率的不断调整,税率大幅下降,但是财务部门并没有充分做好前期研判,尤其在税率变动时点对相关的事项未做好筹划,导致税收成本增加,如财务部门未有效运用税率变化时点对签订的合同做好税收筹划,部分合同可以在税率降低前制定好相应的税收管理方案,如对部分已签订的合同可以让供应商提前开票,增加进项抵扣税额。
良好的税收管理内部环境需要国有企业各部门充分沟通和交流的,但是从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的税收管理情况来看,各部门内部是缺乏充分沟通交流的,内部的沟通机制并不顺畅。通过对部分国企税收内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系统,财务部门对前期工作参与度不够,很多业务都是发生后传递到财务部门,相关的税收风险已存在导致后期难以有效降低或需要发生很大的人力、财力来降低税收风险,如国有企业合同签订前期工作主要由业务人员全程承担,财务部门并不介入管理,而业务部对接人通常因缺乏相关的税收专业知识,忽视了对合同的涉税情况关注,在合同签订时只关注金额和法律责任的相关信息,增加了后期涉税风险。
同时,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是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痛点,由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对信息化不重视,导致税收的信息化水平较落后,难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来识别风险、汇总统计税务数据、运用政策开展税收筹划。
健全有效的税收管理机制是国企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当前很多国企都认识到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业务开展情况制定合适的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专业人才欠缺,对政策理解不透,不能依法依规开展税收管理工作;对涉税风险管理点不够敏感,往往错过了最佳预防时机,给企业增加额外的税收负担。同时,国企对税收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前期未制定明确的税收绩效考核目标或即使制定了对应的考核目标,后期的考核工作不到位,导致税收风险增加,如国企制定的年度税收管理目标是降低综合税负一个百分点,但是对该项税收目标未做细化分解,后期是否完成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难以推进责任部门按要求完成税收管理目标。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形成的成因来自多个方面,所以国有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性,认真分析相关税收管理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体系,有效降低税收风险,降低税收成本。
从税收风险管理意识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税收管理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层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税收管理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体制,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并能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中,高度关注税收风险管理。
二是管理层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税收管理环境,并定期组织税收管理培训,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税收管理工作中,提升全员的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国有企业需要推进业财部门一体化管理,财务部门要从税收管理工作角度出发,了解企业的整体业务,提前介入到业务管理前端,了解税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避免后期税务风险出现时难以整改,增加企业的税务成本;业务部门也需要了解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融入税务管理思维,全力配合财务部门开展税收管理工作,实现税务风险的降低。
针对国家出台的新的税收管理政策,国有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认真研究政策,并能结合业务开展需求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尤其针对税收优惠管理政策,能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政策为企业降低税收管理成本。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能全面了解各项基本税收管理政策,清晰了解税务局管理规定,保证所涉及的各类税收按期正确缴纳,防止漏报漏缴的税务风险,形成良好的日常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二是能根据税收管理政策以及税收监管趋势,做好事前、事中的税收风险控制,灵活运用税收管理政策,并能确保所开展的税收管理工作符合政策规定,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收管理成本;三是成立专业的税收管理团队或部门,将税收管理工作形成日常动态的管理工作,提升税收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及时关注政策走向并能将政策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所提出的方案为最优的税收管理方案。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涉税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涉税资源共享系统,健全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实现涉税数据的全方位监管。国有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税收数据“一站式”归集管理,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税收管理工作中,促进企业涉税信息的传递。
如2020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面向全国推行电子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管理系统,企业纳税人可以在网络平台内对发票开具的内容实现“一站”审核,对购销各方的全票种发票进行下载,可以对由于购销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涉税问题与财务风险实现“集成化”,国企也可利用增值税发票开具的综合应用平台来防止发票开具错误的风险。
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共享相关数据,打通部门间隔阂,共同推进税收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如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工具组建税务工作交流群,以方便各部门能及时对税收管理政策咨询、税收难点答疑、税收风险管理方案等。
国有企业税收风险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共同推进来降低税收管理风险:一是内部监督分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督。首先,事前监督旨在识别潜在的税收风险。国有企业在税收管理工作开展前就必须要完善好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跟踪管理制度,提前介入业务开展工作前端,及时发现税务管理风险,并将风险点呈现给管理层。其次,事后监督在于对已出现税收风险的管理、监控和反馈,依据相应法律对有关单位、个人实行追责、处罚后,根据税收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并强化税收内控管理,避免同类型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外部监督方式包括国有企业通过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涉税情况进行专业分析和全程筹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如税务中介机构能站在更专业的角度对国企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并能根据自身参与的各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提出各种税收管理方案,更好地助力国有企业降低税务风险。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对税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评管理机制,在年初制定好税收管理任务目标,并细化分解多职能部门和对应责任人,定期分析工作完成情况,在年末对税收考核目标进行评价分析,将考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得分的依据,对完成情况欠佳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人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以保障绩效考核的刚性,更好地推进税收管理工作的完成。
当前,国有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融合还有待深化,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运用与税收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和管理发展目标,增强税收风险意识,在税收管理能力和治理结构方面持续用力,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经营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