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馨晴,吴梓源,杨钰宁,朱 林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整合各类农业资源,聚焦优势产业,多维度、多主体协同发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基础和关键[1]。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带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在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3]。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村积极响应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完成了“黄瓜山梨”地理标志品牌认证,逐渐形成以梨产业为主导、多种特色农产品共同发展的局面。然而,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黄瓜山村面临着农产品质量提升困难、增产增收渠道单一、品牌发展模式固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综合运用SWOT 分析法,全面剖析黄瓜山村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旨在推动黄瓜山村区域公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黄瓜山村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郊,因所处山形酷似黄瓜而得名,山脉中段平均海拔600 m,年平均气温15 ℃。光照充足,物产丰富,有“中华梨村”之称。黄瓜山村隶属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管辖面积20.08 km2,人口6 562人,以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为3 大主导产业,盛产黄瓜山梨、大米、生姜、花生等优质农产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 余万元,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 800 元。
黄瓜山村以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现代农业3 大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全村实施土地流转超513.33 hm2,辖区内共有13 个规模型产业园、17 个观光景点和49家旅游接待单位,逐渐形成以黄瓜山梨为核心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完成“黄瓜山梨”地理标志品牌认证,优质梨种植面积达到333.33 hm2,建设以互联网为主的“智慧梨园”,实现优质梨产业数字化、生态化;培育猕猴桃、葡萄、桑葚、草莓及脐橙等特色名优水果66.67 hm2,实现特色水果优质化、多元化;拓展生姜、萝卜、牛骨头大米等黄瓜山村优质农产品100.00 hm2,实现黄瓜山村农特产品规模化、口碑化。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与积累,黄瓜山村的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为进一步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1.1 自然条件优势
黄瓜山村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地处黄瓜山山脉,因发展梨业而闻名,素有“中华梨村”的美称。黄瓜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其农业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永川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黄瓜山属丘陵地貌,平均海拔600 m,区内怪石嶙峋,重峦叠嶂,风光秀丽,旅游业发展迅速。黄瓜山自然资源丰富,是石油、天然气重点开采和科研基地,林区内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猪獾、白鹭等野生鸟兽的栖息地,生态环境良好。
2.1.2 人文条件优势
2.1.2.1 文化底蕴深厚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黄瓜山村的锦绣山河,也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黄瓜山村民风淳朴,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礼仪习俗,村民注重家风门风建设,乡贤文化盛行。当地流传着一些歌谣诗词和神话传说,表现了农民艰苦的劳作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出黄瓜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2.1.2.2 农产品知名度高
依托黄瓜山优渥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黄瓜山村逐渐形成了以梨产业为主导、多种特色农产品共同发展的局面。黄瓜山村目前的主栽品种黄花梨,是经过数次品种选育和改良后得出的最优结果,外形品质皆为上乘。除了黄瓜山梨,永川花生、孔久葡萄等产品也因其较高的质量,在当地享有良好的口碑。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与口碑积累,黄瓜山村的农产品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顾客黏性大,产品竞争力强,市场认可度高,为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黄瓜山村通过政府出资、村民集资等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修建多条公路,形成交通网络;2)改造高低压线路,增大用电容量,安装天然气,改善人居环境;3)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美化村庄环境等。目前,黄瓜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
2.2.1 年轻劳动力缺失,村民文化程度低
虽然黄瓜山村人口众多,但由于城乡差距较大,乡村人口有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年轻劳动力的缺乏使得村庄发展的源动力不足。当地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文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庄的进一步发展。
2.2.2 专业人才匮乏,自有劳力培育困难
无论是现有产业基础的巩固,还是区域特色农业的构建,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缺乏,是黄瓜山村难以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原因。而造成当地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1)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人才梯队建设机制不健全,难以培养出专业人才;2)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低;3)农业生产以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对农户的统一管理与培训,不具备大规模发展产业化农业的条件,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2.2.3 网络销售机制欠缺,宣传渠道单一
黄瓜山村的农产品主要通过自产自销、批发零售、果园采摘等线下渠道进行销售,线上销售渠道狭窄。既没有搭建专门的网络销售平台,也缺少对产品的网络营销,农民只能通过微信朋友圈或熟客推荐的方式进行宣传。
2.2.4 科技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
黄瓜山村虽然有专业的科研基地和加工厂,但标准化生产并未在村内大规模推广,科技基础薄弱,农民仍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村庄目前主要售卖的是梨、姜、花生等初级农产品,大部分梨子酒、梨膏等农副产品都是村民手工制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
2.3.1 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根据党中央的要求,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中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即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布局13 项重点工作,以确保目标的实现。黄瓜山村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巨大。
2.3.2 农旅融合蕴藏巨大升值空间
农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是产业渗透的有效手段。随着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体验感。而农旅融合集旅游、康养、娱乐、农业等产业于一体,适应了当前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形象,为农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升值空间[4]。黄瓜山村的旅游业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正朝着农旅融合的方向努力,发展前景广阔。
2.3.3 “互联网+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如今,“互联网+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科技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有利于拓展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1 市场竞争激烈
黄瓜山村以梨产业为主导,盛产梨、花生、生姜等农产品,而梨作为我国盛产的主要水果之一,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4大梨产区,分别是环渤海秋子梨和白梨产区、西部地区白梨产区、黄河故道白梨和砂梨产区、长江流域砂梨产区,其中又以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四川省等地最为出名。近几年,由于物流运输条件的改善、储存技术的进步、网络购物的兴起,跨省交易的难度逐渐缩小,重庆市引进了陕西贡梨、新疆库尔勒香梨等外地品种,对本地特产的黄花梨、圆黄梨等品种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全市范围来看,重庆市作为我国主要的梨产区之一,生产面积有3.55 万hm2,产量43.7 万t,集中在永川区、巴南区和渝北区,主要品种为黄花梨、高山梨、圆黄梨等。虽然黄瓜山村的梨产业发展迅速,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渝北区、渝中区等地知名度并不高。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黄瓜山村如果要进一步占领市场,就需要在产品创新、扩大产业规模、发挥品牌优势等方面寻求“破局”之法。
2.4.2 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黄瓜山村的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大多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自然条件具有不可控性,地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重庆市属于丘陵地带,地形闭塞,经常发生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仅2020 年就先后发生了61 起自然灾害,造成綦江区、开州区、荣昌区等38 个县(区)322 万人受灾,对农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黄瓜山村的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以梨产业为例,黄瓜山梨的发展目前面临诸多问题。1)种植规模难以扩大。黄瓜山梨的种植规模小且分散,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黄瓜山梨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少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村民满足于现状,没有扩大生产的意愿。2)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本身具有供给弹性小、价格不稳定、储存成本高的特点,经过精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但黄瓜山村的大部分产品没有经过深层次的加工包装,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急需统一的标准和技术保障产品质量。
构建黄瓜山村区域公用品牌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以区域内相关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为主要力量,共同参与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政府需充分发挥支持引导作用,立足于发展实际,对黄瓜山村实施分块管理,以子品牌带动母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优化品牌布局,完善品牌策略。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让农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要紧紧围绕“特色区域农产品”,逐渐渗透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5]。构建全产业链条,推进三产融合,龙头企业是关键。构建区域公用品牌,要重视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扶持、招商引资的方式,鼓励和吸收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入驻后,要明确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引进资金和人才,促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黄瓜山村的部分特色产品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标准,造成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落实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同时,要增强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品牌文化资源,尽快设计出原创的商标、包装、文创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