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 李乐豪
指导教师 曾丽萍
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校组季军、最佳风采奖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宪法照亮奋斗之路”。
当凤凰花开满了离别的路口,当纪念册写满了青春的记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了。
2022年6月8日,正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
总书记的到来让现场师生倍感温暖和振奋。“我叫何文杰,我想成为一名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我叫马熙梦,作为青年一代,我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面对这些即将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他还勉励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富在民、民富在勤,辛勤劳动是我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对青年学子而言,劳动是筑梦的基石,是幸福的源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苏政民,一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普通的彝族小伙,出生在大凉山深处。15岁那年,他因家庭变故曾一度面临辍学风险。好在他的老师和村支书在了解情况后,无数次带着希望来到他家,让他能够继续上学。之后,在政府与社会的帮助下,苏政民考上了大学。谈到毕业后的选择,他决定扎根基层,回大凉山当老师,用劳动把希望传递下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大凉山。当时他坐在火塘边,握着乡亲的手,抱着村里的娃,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火塘边的知心话,让彝村百姓倍受鼓舞。之后,在那片开满了索玛花的山坡上,在那片总书记深深惦念的土地上,老百姓学技术、谋发展,让天堑变通途,通过自己的双手勾勒出人生的画卷。现在,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是党和国家贯彻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根本要求的最有力体现。
正如总书记所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一撇一捺是个“人”字,就写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字里行间。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旨在使耕者有其田,让勤者有其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头等大事。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为稳就业、保民生,秉持着宪法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仅在四川省,面向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的“送岗上门”活动和在全国率先开展的“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就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让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的“六进”模式,伴随着好政策在校园内外落地生根。优质资源倾斜下沉,不仅让高校毕业生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更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此时,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正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带着赤子之心去铸就时代的荣光。
我国《宪法》在序言中庄严宣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通向美好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我也会和苏政民一样,和无数个中国青年一样,用信仰和力量、用智慧和勇气,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用责任和担当、用使命和奉献,让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李乐豪,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老有所依,法暖人心”。
我想先给大家看一封信,一封来自2001年的信。在这封信中,有人用隽秀的字体写道:“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能认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1年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2013年,总书记来到甘肃养老餐厅,亲手给老人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他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几千年前古人的大爱思想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之中,如今又被写进了国家的根本法里。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2.67亿(2022年9月1日数据),预示着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对我们的养老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就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8章,包括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这意味着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将得到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两年前,我成了匈牙利出口促进局西南代表处的一名外事志愿者。在成都,我遇到了82岁的老爷爷汉普斯,在交谈中我得知他爱做针灸,喜欢太极,出门就去城市公园。每当问到在中国的养老体验时,他总用一句标准的普通话笑呵呵地回答我:“好得很!”从布达佩斯到北京,从多瑙河到长江,“一带一路”上响起“新驼铃”,伴随着中国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无数国家感受着来自东方的春风。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每年打造1000个全国示范性的老年友好社区。这意味着,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日益健全的法治体系,将要为2亿多老年人的出行、就医、消费和娱乐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常言道:流年不弃桑榆老,春光冉冉映重阳。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有多久没牵过爸妈的手了?”老年人生活想要过得更好,不仅要有国家、社会、法治的帮助,还要有家人的温暖。山东、湖北、湖南,新疆、甘肃、青海,26岁的小伙樊林用三年的时间带着妈妈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说:“小时候爸妈牵着我们的手,现在该我们陪着他们慢慢走了。”
这是一个连心的家,这是一条陪伴的路。在宪法的指引下,在社会的关注下,今天的中国,我看到了一幅老有所享的富足图,看到了一幅老有所养的幸福图,更看到了一幅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新蓝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青少年法治教育:李乐豪同学你好,祝贺你在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请问当你得知自己获奖时是什么心情?在比赛中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李乐豪:心情比较激动吧。我第一次参加“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是在2020年,当时我还在上高中,但止步于省赛,这一次得奖也算是圆了之前的梦吧。在比赛的过程中,我的几位指导老师每天都会非常细致耐心地帮我磨合稿子,不合适的地方经常推翻重写,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我们最晚的时候会交流到将近凌晨一点。参加这个比赛绝对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在学校参加过与宪法法治相关的活动吗?你身边的同学都知道宪法、喜欢宪法吗?
李乐豪: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之后,便积极参与到宪法宣传周的各项活动中。周围同学看待宪法的角度虽不尽相同,但都知道它是我国的根本法。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当代青年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觉得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呢?
李乐豪:宪法需要人民,人民需要宪法。特别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给我国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不变的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它在劳动、教育、养老等方面对我们的保护,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想过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吗?通过这次比赛,你对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
李乐豪:我的本科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未来无论是在新媒体还是在自媒体,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我也会当好传声筒,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给老百姓,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