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做人之道。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诚信品质和意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部分学生在言行举止、日常学习、社会公德、人际交往等方面会存在一些不诚信行为,究其原因与他们的自身发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对此,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诚信意识;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路径;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2-0125-04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生道德诚信教育途径多样化研究”(立项号:GS[2021]GHB1006)
诚信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美德之一,具有积极的正能量,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历来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1]。诚信也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必备的品质,其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意识十分重要,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青少年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长期坚持和努力。下面,笔者结合青少年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意识培养路径进行探究,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有益参考。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经常面临着诚信考验,在考验面前,有的学生能够坚持诚信,有的学生则可能出现不诚信的语言和行为,要想高效开展诚信教育,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诚信表现。
1.学生言行举止方面的诚信状况
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是体现他们诚信意识的重要方式,而能否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衡量学生诚信意识状况的重要标准。当前,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具有较好的诚信意识,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都要讲究诚信。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能力、意志力有限,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诚信的状况。例如,对于承诺他人的事情,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许下承诺时没有深思熟虑,或者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及心理承受力,在需要兑现承诺时因无法完成而出现临时反悔的情况。还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诚信意识缺乏,在言行举止方面的诚信表现不佳,不愿意遵守自己的承诺或者按计划去行事,在履行承诺或执行计划时表现得随心所欲。
2.学生日常学习方面的诚信状况
学习是青少年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他们接受知识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通常能够体现出他们的诚信意识,如学习任务是否独立完成,是否存在抄袭情况,考试时是否作弊等都是考查学生诚信状况的重要指标。当前,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良好的诚信表现,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诚信问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具体来说,有的学生因为贪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出现抄袭行为。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学习内容,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而出现抄袭行为。还有的学生对作业不以为然,认为抄袭不是什么大事,而出现抄袭行为。这些行为都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此外,考试作弊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诚信问题。部分学生受到高分诱惑或者害怕教师、家长责怪,在考试时试图通过抄袭他人答案的方式获得高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学习诚信意识缺失。
3.学生社会公德方面的诚信状况
社会公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今后成长发展中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是否具有诚信意识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诚信意识培养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2]。如果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诚信意识不足,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诚信情况值得关注。当前,部分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捡到他人物品时,有的学生会主动交给老师或等待失主,而有的学生则会因公德方面的诚信意识不足,而将物品据为己有。又如,在看到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时,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些行为不可原谅,要严厉打击,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这些行为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这部分学生对不诚信行为表现出的冷漠也表明他们社会公德方面的诚信意识不足。
4.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状况
人际交往是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习知识、沟通方法等,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诚信是最基本的准则,只有用诚信的态度进行交往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和尊重,因此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备诚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诚信意识不足,有些学生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存在失信行为,如与朋友进行约定后,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失约,或者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这些都是诚信意识不足的表现。出现这些诚信问题后,有的学生可能会真诚道歉说明原因,而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不放在心上,这对其今后发展十分不利。
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认知不够成熟,他们的某些失信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同渠道习得的。因此,教师要科学分析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学生诚信意识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1.社会上某些不诚信行为的影响
当前学生处于飞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环境中,接触的信息、事件等纷繁复杂,而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和抵制能力不强,一些负面信息可能给学生的言行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學生诚信意识形成。第一,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面对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时,个别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诚信行为,如不诚信经营等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些有违诚信的负面事件的曝光,如拜金、失信等,对很多人可以起到警醒和震慑作用,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则可能因无法理解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而受到负面影响,进而产生诚信问题。第二,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然而互联网上会存在一些不良信息,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出现诚信问题。
2.学校诚信意识教育存在偏差
学校是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诚信意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这给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带来了阻碍。第一,部分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主要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而部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为其安排的课时较少,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课本,这使得学生接受的诚信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多元,因此无法全面了解诚信的内容和意义,进而导致学生诚信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第二,部分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形式单一。当前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基本都是通过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以理论灌输为主,较少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而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理解,因此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诚信意识难以有效形成。第三,教师开展诚信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开展诚信教育时,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诚信教育知识和技能,只是机械地诵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这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第四,部分学校的一些不恰当教育行为无形中破坏了诚信教育成果。例如,个别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修改课程表,训练学生回答问题,个别教师为了公开课比赛而要求学生配合表演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
3.家庭诚信意识教育存在缺失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3]。当前,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重视不足,部分家长忽视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这会影响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第一,部分家长自身不恰当的言行观念会对学生诚信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家长的言行及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个别家长自身诚信意识不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不兑现承诺、失约、不守时等行为,学生耳濡目染下也会对诚信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第二,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关注不足,错误地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出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对孩子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也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功利思想,进而出现一些不诚信行为。
4.学生个体主观因素影响
诚信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之一,当前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会出现一些失信问题,除了与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有关外,还与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水平、自律意识、心理发展状况等因素密不可分。第一,青少年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并没有真正理解诚信的含义和做法,很多情况下说话做事都是凭借本能进行,如面对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时为掩盖错误而撒谎,受好奇心驱使而撒谎等,这些都是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诚信意识不足现象。第二,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因此当他们被忽视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撒谎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如向家长撒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向同学炫耀自己没有的玩具或衣服,以此获得他人的关注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学生诚信意识不足的重要原因。第三,学生思想不成熟、自律意识欠缺也是导致他们失信行为的重要因素。自律意识是明确道德规范,能够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对自己言行的约束力较弱,有时候明知某种行为是错误的,也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1.发挥社会的誠信教育积极影响作用
社会是开展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和家里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社会的诚信教育作用,通过社会课堂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深刻立体的诚信认识,这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大有益处。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发展迅速,学生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取多种多样的信息,这会对其思想行为产生各种影响。基于此,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各种主流媒体,并为学生推荐其中宣传诚实守信的事件,以及对失信人员曝光信息,以此营造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诚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视诚信社会的构建。第一,相关部门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言而有信,对承诺的事要按时兑现,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第二,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健全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讲诚信的企业或个人要通过法律给予制裁,以此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失信制裁措施,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诚信,树立诚信意识。第三,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一定限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助力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2.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核心途径,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有着直接影响。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学校要改变以往诚信教育边缘化的状况,充分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首先,丰富诚信意识教育内容。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教师除了要利用已有教材开展诚信教育,还应广泛搜集诚信教育素材,如社会中的诚信事件、有关诚信的影视剧视频,与诚信有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事迹等,并将这些资源和素材合理引入诚信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对诚信建立起全面深入的理解,进而在思想和行为上认同诚信理念,提升诚信意识。其次,创新诚信教育方法。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喜爱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教师如果单纯采取口头讲解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诚信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诚信教育方法,提升诚信教育质量。例如,在校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与诚信相关的活动,如诚信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还可以编排以诚信为主题的剧目,通过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示诚信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诚信的真谛。在校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拜访诚信榜样等,以此提升诚信意识培养效果。最后,构建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内通过标语、黑板报、展示画、班队会等营造诚信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建立起诚信意识。此外,学校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思想、语言和行为方面都要坚持诚信原则,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3.發挥家庭诚信教育的基石作用
家庭是学生品质形成、品德发展的基石,孩子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的影响。诚信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诚信教育方面肩负重任,要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积极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4]。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家风。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待他人和孩子都要讲究诚信。例如,家长如果犯了错误要主动道歉,承诺孩子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对待朋友也要诚信,与人有约时要严格守时等。通过这些事情,家庭中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诚信意识,形成诚信品质。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孩子诚信意识的培养。家长要改变长久以来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传统理念,认识到健康的身心、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更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和习惯,要经常向孩子灌输诚信理念,对于孩子出现的失信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对于孩子的诚实守信行为要给予肯定和奖励,从而引导孩子逐渐建立诚信意识。
4.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价值观
诚信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除了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外,学生自身的努力也必不可少。学生是诚信行为的实施者,他们的诚信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学习和发展而形成的思想、心理、行为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提升,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会不断变化,因此家庭和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价值观、自律意识等,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同并践行诚信。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当遇到诚信元素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诚信,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诚信价值观,积极思考什么是诚信、诚信包括哪些行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会怎么做等,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建立起诚信意识。第二,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独立思考。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诚信意识,其自律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面对利益诱惑时才能保持诚信。
综上所述,诚信意识培养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为有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意识,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提供丰富的诚信资源,从外到内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理解诚信并实践诚信,从而为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家军.青少年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01:)43-45.
[2]刘红梅.做教育麦田的守望者———基于家校合作的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11):13-14.
[3]陈惠萍.家校共育,培育学生诚信、友善的品质[J].江西教育,2021(30):17.
[4]曹周天.学生学习诚信问题的教育伦理学批判[J].当代教育论坛, 2022(01):52-56.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grity Awareness among Young Students
Ma Fei
( Jingning County Weirong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Jingning 743400, China)
Abstract: Honesty is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and way of life for a person. Teenage students are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y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ving integrity qualities and awareness is crucial for their healthy growth.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grity awareness is self-evident. Currently, some students may exhibit some dishonest behaviors in their words, behavior, daily learning, social eth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In this regard, society,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integrity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grity awareness; teena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 path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