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意义,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良好统一,这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0-0041-03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要跳出语文教材的限制,走进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语文现象,促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的内涵也有所差异。统编语文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为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學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在传统的说教式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情况,学习效果欠佳。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抽象的文字、语言进行探索,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而学生也会在兴趣的导向下,更加自觉地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情感认知[2]。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抽象语言理解能力、社会认知水平等也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指引学生借助生活的实际经历,真情实感地领悟语文形象。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语文教材知识,便于学生深入把握语文知识内涵,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意境,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升华学生的文化感悟。
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通过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教育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指引学生灵活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意识。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充分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成就感。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契合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将目光聚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以生活为切入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探索语文知识,能进一步培养语文应用能力[3]。生活化教学能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体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教师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指导学生通过生活化探究全面了解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分析具体学情,科学选择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一)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知识,并利用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种方式,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状况,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思考。
如在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将当地一年四季的美景用多媒体图片展现出来,通过图片带给学生熟悉感。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简单说明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构建动态化的学习场景,引领学生开展文本探索活动。
(二)优化生活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而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既要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切实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提升。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上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并利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全面提升了语言知识运用能力[4]。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还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指引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构建相应的沟通桥梁,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相互联系。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将作者的创作背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文联系到生活、社会,真正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同时教师也可指引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环节,教育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需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要注重创新[5]。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小学生本身掌握的字词相对有限,生活经历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具有生活特色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感。
如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文章的第二段用五光十色来描述新疆葡萄的丰富种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讨论自己见过什么颜色的葡萄,这些葡萄是什么味道的,让学生根据生活来感受文章的情感。同时对于文中涉及的晾晒葡萄干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葡萄干,在课堂上一起观察葡萄干的形状,尝尝葡萄干的味道,结合文中描述的葡萄干制作过程进行讨论。在这样的生活化引导下,学生就更容易把握葡萄干的特点。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语文教学素材的开发及运用。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应用常见的语文教材资源,还要适当开发一些生活中的语文教育素材,注重课堂内外的良好联系,在生活中寻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元素,带给学生新颖的语文学习体会,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教师可以借助社会中的生活教学资源进行课堂知识讲解。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家庭、校园、社会等资源引入课堂,创设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6]。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能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生活观念,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如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说新闻”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后,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般《新闻联播》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视频了解主持人是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介绍的。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让学生根据《新闻联播》的内容及形式,模仿新闻报道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在活动中,每组学生都需要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新鲜事进行报道,还可以将自己经历的感人难忘的事情报道出来。这样的新闻报道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水平。各组的新闻报道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对各组的报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开展评价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显著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化素材来实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有利。
(四)强化学生实际体验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与实践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实践都是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还应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体验之间的关联,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素材,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字、词语、课文等内容方面,很少开发生活中的素材,而小学生在学习中又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面对枯燥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主动性不强的情况。小学生思维活跃,很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也设置有相对应的阅读模块。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导语,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
如在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学生在阅读结束后给出各种答案,如我们应该学习喜鹊,不能像寒号鸟一样懒惰;也有的学生表示要学会听别人的忠告;还有的学生说出做人不能想着得过且过。从《寒号鸟》中,学生领悟出的道理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与学生本身的经验、生活积累是有极大关联的。教师可以在学生说出这些道理后,一一列举出学生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说明自己是从哪些方面来得出这些道理的?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是从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站在什么立场悟出的道理。这样可以让学生
在思考中强化自身的体验,对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十分有利。
(五)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较之以往有了新的要求。而从生活的角度设计作业则是一个新趋势。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借助生活来巩固学到的语文知识,同时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烦心理。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感恩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进行交流,了解父母的工作,增进对父母工作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在家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参与生活劳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消化”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育思维,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来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指引学生积极探索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为学生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陆家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文学少年,2021(2):78.
刘丰琴.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20):99-100.
杨彩军.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7):110-113.
賴新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思考与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2(3):16-17.
李宗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1(7):49-50.
张淑焕.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32):134-135.
作者简介:高华(1968.5-),男,甘肃静宁人,任教于甘肃省静宁县仁大镇高沟小学,高级教师,专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