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构建及其成效

2023-08-24 06:24赛立馨胡滇碧
南方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业知识昆明市高素质

赛立馨,胡滇碧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昆明 650034)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从事现代农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运用、资源调配、创新意识等均有较高标准,也让传统农民的经营模式难以匹配发展的需要,只有文化充实、技术过硬、经营灵活、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但这类高素质农民的缺口较大,严重阻碍了各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民势在必行,但切忌拔苗助长,需以科学规范的模式来长期不懈地做好培养工作。

1 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构建

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来,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广校、农民培训部门优势,汇集全市合力,广泛吸纳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机制,构建了服务于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的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新型专家资源库、农业创新创业工作站、新型农业技术基地三个板块,为培养高素质农民在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专家服务团队、创业就业等方面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服务。

1.1 农业新型专家资源库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整合省内农业科技资源和专家,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系统,创建农业新型专家资源库,集结了云南省农业科技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研发人员及驻昆的农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等组成专家顾问团队,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投资集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服务涵盖基本的田间劳作、种植、养殖等技术,管理及市场推广、销售渠道构建、销售模式创新,以及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等多个领域。未来还将通过整合相关数据资料,建设数字化平台,以期实现为农业产业者全方位服务。

1.2 农业创新创业工作站

创新有助于创业的成功,而创业才能将创新落实,创新需要具备合法合规性与可执行性,而创业有着严谨规范的运作流程,这些都是当前农业从业者所欠缺的,但市场上针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相对空缺,不具备完善的相关课程体系,导致创业者的创新与创业难以融合落实,创新点得不到充分执行,创业流程不规范而增加经营成本等因素均导致创业成功率较低。

针对这一现象,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了农业创新创业工作站,这是一个为农业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通过整合了相关的专家资源及市场上成功创业者的经验,为创业人员提供综合指导服务。工作站协同多家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为创业者针对性地提供有助于创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技术,创业所需的法律、行政知识、经济知识等为核心运作内容。

同时还组织农业科技专家、企业经营者等对创业者的创新项目做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诊断服务,根据其项目类型、特点组织科技成果和项目对接活动,并积极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和评估服务,促进昆明市农业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高效、批量培养更多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

1.3 新型农业技术基地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新型农业技术基地是以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高效农业、农副产品的加工营销、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环境等现代农业相关内容为主[1],技术培训以理论联系实践的形式开展,确保培养的人能学得会、握得牢、用得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型现代农业实用人才。

当前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昆明市各县(市)区建立了多个新型农业技术基地,如云南花卉交易与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个以花卉拍卖为主,集花卉标准制定、新品种研发推广、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2021 年10 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晋宁县的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以“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采后处理、统一品牌销售的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潘茂野趣庄园农民田间学校,以特种动物养殖、水果种植、休闲农庄为主要产业的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寻甸万担坪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的科技型、机械化农场式马铃薯生产技术培训基地等。

以上培训基地均具备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硬件设施,可为学员提供优质的现场教学、实训、实践服务,有助于长期稳定培养高素质农民。

2 取得的成效

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构建以来,通过持续不断为云南不同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在创新创业及生产经营中提供服务,保障了高素质农民学员的持续增加,针对性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使农业从业人员在“培育”中逐步成长,高素质农民队伍逐步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得到夯实。

2.1 树立了一批本地优秀农业创新创业者典型

随着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持续运行,其用户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者,例如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员马智晶获得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资格,张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帅小梅获得昆明市劳动模范称号等,均为农业创新创业之路做好良好表率。这些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无疑能为昆明市的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激情与活力,他们敢于创新,积极创业的热情,勇于突破、不畏艰难的态度,有助于活化当地农业发展,丰富当地农村产业形态并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与质量,带动更多农民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岗位。

2.2 培养了一批产业振兴带头人、合作社领头雁

2022 年1 月4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旨在发挥好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以人才培养为纽带,通过加快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创新创业有助于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推进,有助于吸引更多层次的人员参与到农业行业中,如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农民工、退伍军人、企业家等,丰富农业从业人群类型,实现现代农村产业的丰富多样化,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3]。

在这样的背景下,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依托于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开展长期跟踪服务,如平台用户张良带动发展的鲜切花产业,薛开勇带动发展的五黑鸡养殖产业,范成科带动发展的血桃产业,帅小梅带动发展的酱菜加工产业等,均是本地典型。

2.3 培养了一批跨区域带头人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多地正在着力加强跨区域的协同发展,相关战略纵深推进,多种政策持续出台,一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以协同发展引领改革的大潮已然形成,推进跨区域的协同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积极响应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了与时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计划,也成功培育了一批跨区域带头人。如西山区张秋带动寻甸县河口镇撒米落村发展养殖业,呈贡区曾国尧与盘龙区黄嘉合作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带动西山区、元谋县等地果树产业发展,禄劝县徐坤带动曲靖市麒麟区爨鸡营销等。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了一批能做给农民看、能带着农民干的村委干部,如寻甸柯渡镇新庄村委会的马应龙、安宁八街堍杉村委会的朱华云等。

3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研难以做到常态化

高素质农民的培育需紧紧围绕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聚集主导产业、重点领域与时俱进地开展。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研,科学设置培育课程,才能切实提升农民培育质量,让学员真正“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才有助于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需求调研是高素质农民培育最基本的环节,事关培育是否精准,是否因地制宜,是否高效实用,也是一项庞大繁琐的工作。精准需求报告需要由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以进村入户、下田入园等形式,走进农村,对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创业者、农民、农村社会服务者等群体,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微信问询等多样的形式获取需求情况,并对调研获得的信息进行详尽分析后,才能确保调研分析的准确性,需要持续开展大量的工作。当前农广校系统机构不健全,现有可进行调研工作的人力有限,昆明市各县(市)区的农业从业人群数量庞大,难以做到精准、及时、高效、全覆盖地开展调研,调研滞后,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精准性。

3.2 高素质农民培育年度规划与产业需求结合不紧密

高质量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做好年度规划,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来开展。由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一主多元”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运用、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机构缺失影响了培育规划和培育管理的连续性、针对性,常常出现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当地年度规划、产业需求各自为阵的现象。在昆明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要真正培育一支满足乡村全面振兴所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需要对昆明市的农业发展规模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估分析。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在当前昆明市大力培育的花卉、林果、蔬菜、山地牧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及茶叶、咖啡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的生产区,需要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示范点,集中培育资源,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高素质农民,就需要对昆明市的农业发展规模做出全面、针对性强的评估分析,并探索出高效且可行性高的培育模式。

当前昆明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规划走的是平均主义路线,例如每年3000 人的培育任务,由于缺乏连续性调研,往往会将培训指标以平均分配的形式下达到各县区安排学员参训。这样的模式培育出的学员分散性较大,难以集中体现培育成果,并且昆明各区县的农业产业占比情况不一、任务分配一刀切会导致培育数量与当地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影响了培育效果。

3.3 师资配备及课程设置不符合新业态下产业发展需求

随着当前科技与市场的发展,农业经济模式发生了剧变,如互联网平台的网红直播带货模式,一改以往农产品销售中转程序多、手续繁琐的弊端,开通了从农户直达消费者的快捷销售模式,也拓宽了客户群体,不再局限于某个区域的用户,增加了潜在客户数量[4]。

这种模式对于消费起到了积极的刺激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只有做到品牌突出、经营优渥和口碑优秀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这就需要从业者具备满足发展趋势的素质并敢于去创新、创业,新形势也积极推动着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不断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嵌入衔接,直播带货也成为高素质农民的必备技能之一,这也促使一批毕业生、打工人选择回到农村就业,这些年轻群体本身具备较好的基础,也具备更强的学习接受能力,他们的回归对于固有的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直播电商的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但是开展直播电商类课程的培训存在较大短板:相关培训师资严重短缺,能走进昆明市乡村地区开展培训并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优质师资短缺,培训费用高昂,缺乏针对文化层级不高的农民学员的成熟培训模式等问题;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的难度较大,部分农民的基本素质不高,难以在短期内掌握从事电商直播所需的一系列基础技能。

4 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优化思路

4.1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的宣传信息引入

国家及地方政策能起到宏观层面的引导作用,对于农民、毕业生和小微企业群体,紧跟国家及地方发展政策来创业、从业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一个主流趋势,因此政府会出台怎样的扶持政策,开展创业会有哪些优惠方案等,均有较强的吸引力。为满足用户需求,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应积极传达相应的扶持政策,解决阻碍从业者创新创业的政策因素。

如当下创新创业者较为关心的资金问题、创业审批问题、人才问题等,平台需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的专家、负责人,为用户答疑解惑。用户需要知道响应双创政策能获得哪些投资支持、享受哪些贷款优惠、在企业注册登记中有无绿色快捷通道等,政府层面会不会出面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吸引高素质人才返乡就业等热点问题的精准答复。

4.2 加强人才交流及高素质人员的培养

作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发展情况需要靠其高素质人才输出量来评估,人才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平台应能做到实现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流动,发挥创新创业优秀人才的带动作用,传递吸引人才到昆明农村地区创业就业的政策,协助优秀人才做好相关的注册、登记工作等。

此外,也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改传统农业只重视农业栽培技术人才培养的弊端,全面培养农业产业所需的管理人才、市场人才、推广人才、融资人才、电商人才等,做到昆明市的农业市场发展能由专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自给自足地运营发展,以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双创政策。

4.3 拓宽并优化服务内容

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是以农业从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其服务内容应当做到全面覆盖整个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需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做好栽培、耕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的实时培训,更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双创发展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兴技术知识,如网络运营推广、电商销售产品、科学化管理企业、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平台不仅需要满足知识体系的输入功能,也要做好培训基地、创业就业等业务的中介作用,全面保障平台效力发挥最优化。

4.4 产学研深度合作满足多元发展需要

随着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广泛,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越来越迅速,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只有实时做好相关技术和发展思路、模式的更新,才能在迅猛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这就需要做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走在行业前沿,才能做到创新创业。因此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需要加强自身与高校、科研机构、市场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深度合作,及时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业方向传递给用户,做好平台的内容丰富与更新,参考并因地制宜推广国际先进创新创业发展模式,批量培养能促进本地农业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 展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是当前整个农业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做好成功创新创业的必然是身怀绝技的高素质优质人才,人才永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刚需,因此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功能体系,为培养昆明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本地农业创业成功率提供稳定的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知识昆明市高素质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新媒体在农业知识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探究
论广播记者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农业知识云服务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