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敏,张榆琴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它不仅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而且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潍坊市作为我国的农业大市,在耕地保护、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21年潍坊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7元,较2020年增长了1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比来看,潍坊市农民收入虽稳中有进,但总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增长速度缓慢,同城市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实现潍坊市农民增收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较多,国外学者已注意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技术培训、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天气和气候条件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1-2]。如税费减免政策可以减少农民支出,间接推动农民增收;网络技能培训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创收能力[3-4]。Sriyadi等[5]在研究农业旅游业发展时发现,发展农业旅游能够推动当地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当地农场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以此促进农业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由于我国农村独特的历史背景,国内学者[6-8]普遍认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务工情况、政策补贴、增收意愿、金融市场、土地制度等方面来考虑。易佳佳[9]研究表明,湖南湘阴县的农民主要通过外出务工、出售余粮和享受各种惠农政策补贴等方式来获得收入;涂爽等[10]研究认为,通过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来缓解农民信贷压力,利用财政支农资金以促进农民增收;彭影[11]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农村数字化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吴学军等[12]研究发现,山东省潍坊市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需要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创新农业技术发展、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以及推动农村市场化等方面来实现;武丽娟[13]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研究对象,认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户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综上,学术界关于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仍有进步的空间:(1)已有研究大多探讨单方面因素与农民增收的关系;(2)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宏观数据,而基于农民微观视角的研究较少;(3)已有研究立足地方农民收入的剖析不足,大多停留在国家层面。鉴于此,本研究利用382份微观数据,从农民个体特征、物质条件和外部支持条件3个方面对影响潍坊市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探究,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潍坊市农民增收带来有效的借鉴意义,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地区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采用预调查、多阶段随机抽样等方法对潍坊市6个县级市(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和2个县(临朐县、昌乐县)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约为91%。
(1)农民个体特征方面。本文参照吕连菊等[14-16]的研究成果,认为农民个体特征中的农民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总人数、增收意愿(本文以“是否主动学习农业相关知识”来体现)、务工情况 6 个因素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6-7]。
(2)物质条件方面。农民收入的提高不仅受到农民个体情况的影响,还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参照潘经韬等[17-19]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种植面积、机耕面积、水利灌溉条件、道路便利程度和网络设施5个因素来分析物质条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外部支持方面。农业是一个弱质性产业,回收周期长,面临的风险较大,因此,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导、农业保险政策补贴、技术支持以及给予农民一定的生活保障补贴[20-25]等来保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在仇晓洁等[26-28]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加入农业合作社、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业补贴、社会保障4个因素作为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支持条件[29]。
基于农民收入相关文献,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设定影响农民增收的一级变量指标,从农民个体特征、物质条件、外部支持3个方面研究影响潍坊市农民增收的因素,共涉及到15个二级指标的自变量,具体指标量化情况见表1。
表1 潍坊市农民收入影响因素指标量化
采用有序Logit模型,当因变量的设定属于有序多分类的情况时,通常采用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将因变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划分为10000元以下、10000~20000元、20000~30000元、30000~40000元、40000~50000元及50000元以上6个阶段,并将收入设置为有序的多分类变量,进而对潍坊市农民年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模型具体说明为:将上述6个分类的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2、3、4、5、6。如果各分类的概率表示为π1、π2、π3、π4、π5、π6,则π1+π2+π3+π4+π5+π6=1。从以下角度分析i个不同解释变量(记作x)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模型为:
式(1)~式(5)中,α1~α5为阈值(常数项),βi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
2.1.1 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通常用来研究样本数据是否可靠,即被调查者是否真实地回答了问卷问题,当Cronbachα系数>0.7时,证明数据一致性高,数据可靠。本次调研收集数据的α系数为0.754(>0.7),所以本问卷数据可信度较好。
2.1.2 效度分析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主要用于验证样本数据的KMO值及其显著性,当KMO>0.7、P<0.01时,说明样本数据的效度较好。本次调研收集的数据KMO值为0.794(>0.7),且P<0.01,说明本问卷数据效度良好。
2.1.3 模型拟合检验 本文将解释变量x1~x15纳入家庭年收入的影响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后,得到模型拟合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拟合信息
首先,模型拟合的-2对数似然为1317.121,最终的模型为1197.243,似然比卡方值为119.878,自由度为15,P值为0.000。本研究选取的15个变量与家庭年收入之间的线性关系均显著,模型选择正确,其中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网络设施、务工情况、交通条件、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因素与农民家庭年收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其次,通过伪R方检验可知:内戈尔科(Cox and Snell)值为0.278,考克斯-斯奈尔(Nagelkerke)值为0.269,麦克法登(McFadden)值为0.091,所以数据拟合结果良好。本研究选取的15个变量对家庭年收入的影响解释力较强。
通过SPSS软件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选取变量符合预期假设,有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参数估算值
2.2.1 个体特征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从农民个体特征方面来看,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务工情况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受教育程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即被调研者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家庭年收入越高。教育不仅对其自身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通过完善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得农村子女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了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高水平的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子女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善家庭收入情况,有效阻断低收入状态在农民代际间的传递。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展更高效率的农业生产,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其他行业技能,从而获得更多的务工机会,同时农民通过学习新事物能够帮助其打开新视野,对新兴产业的接受能力更强,进而主动提高收入的意愿增强。
身体健康程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即被调研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家庭年收入越高。自古以来健康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关注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农民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农民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更多收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避免陷入因病致贫的困境。
以有务工情况为基准,不务工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务工的被调研者其家庭年收入高。通过职业教育,农民获得了更多务工的机会,拓宽了收入渠道。获得技能的农民在农闲时通过务工来补贴家用。对于家庭抚养负担较重的农民,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吸引企业进入农村,进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其获得工资性收入。
2.2.2 物质条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从农民物质条件方面来看,交通的便利程度、机耕面积和网络建设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
以交通便利为基准,交通不便利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交通便利的被调研者家庭年收入高。交通越便利的地区,如寿光、安丘、青州等地道路建设比较完善,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处于全市靠前位置。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去经济较发达地区务工更方便,来回务工的交通费也相对较少,相应减少了务工成本。便利的交通还可以帮助农民更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减少信息延误、不准确导致农民增收受阻的情况。
种植面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即被调研者的种植面积越多,家庭年收入越高。由于专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种植面积大的农民通过发展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对于增产增收以及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实现大规模种植的情况下,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弥补分散化农业种植的不足,从而促使农民增收。
机耕面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即被调研者的机耕面积越多,家庭年收入越高。机耕面积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机械化水平高的农民获取的收入也相对较高。机械化的普及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种植质量,而且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以家中有网络为基准,没有网络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有网络的被调研者家庭年收入高。完善农村网络建设,农民可以接触到网络自媒体、新媒介,不仅帮助其更方便地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还可以拓宽农民的学习渠道。通过在网络上学习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在提高农民专业化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增收意愿,促进农民增收。
2.2.3 外部支持条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从农民外部支持条件来看,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和参与技能培训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以加入农业合作社为基准,没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加入农业合作社的被调研者家庭年收入高。农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也可以同较大的市场进行对接,农产品的外销得到保障。通过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有效减少其承担的风险,保证自身收入的增加。
以参与技能培训为基准,没参与技能培训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参与技能培训的被调研者家庭年收入高。各地开展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农民技能的增加,还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农民的眼界,破除旧思维,打开新格局,让农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提高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使农民主动提升增收意愿。
本文在收回的382份潍坊市农民收入调研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有序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潍坊市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涉及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程度、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网络设施、务工情况、交通条件、农业合作社和职业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结合潍坊市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首先,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从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期发展来看,要更加重视农村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问题。其次,潍坊市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活动,重视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最后,要加大国家层面农业教育的力度,加强对农业高等院校的政策扶持,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质量农业人才。
(2)龙头企业助力,实现人力回流反哺。首先,潍坊市政府应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能力的青年才俊扎根到农村,带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其次,要积极打破农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境,引导劳动力在城市和乡镇间进行双向流动。最后,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等措施,激励乡镇周边企业和当地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完善新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为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首先,潍坊市政府应统筹各地资源,协调好地区间的差异,合理规划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其次,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农村低保覆盖人群的范围,缓解当地农民的经济压力。最后,完善农村救助站等组织建设,为更多的贫困家庭提供帮助。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政府应为农民搭建一个农户共享信息平台,并且给予农户使用网络的优惠政策,让农民更便捷地获取最新的农业政策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获得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其次在交通方面,潍坊市要为农村发展构建交通“大动脉”,为农民增收铺好致富的道路,解决出行不便等阻碍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5)加强宣传农业合作社,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首先,在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时要明确好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以保证有序合理经营。其次,要引入专业人才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进行帮助和指导,通过整合已入股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