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金融视角的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路径研究

2023-08-23 13:12明,王
中国市场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产融产业链融资

庞 明,王 慧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300)

1 引言

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新经济呼唤着新金融,强调金融创新要与实体产业相结合,走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十三五”规划中着重强调:要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提升。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要继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清洁能源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支持。相关政策文件及措施体现了国家大力推动金融产业与实体企业及能源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金融体系形成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S省作为能源大省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挥城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深耕产融结合,挖掘S省能源资源优势,建设大西北能源金融贸易中心,打造能源、金融和科技“金三角”平台。

S省城商行与能源企业产融结合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城商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一个发展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能源企业利用其发展红利,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产业链上能源企业提供更多融资贷款支持,解决能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另一方面,S省城商行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受到资本金不足的限制,与当地能源企业的融合有利于为S省城商行的发展补充资本金,促进业务规模扩大及竞争力提升,推动S省城商行的发展。

探究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的路径对策,对于S省城商行提升竞争力、实现创新转型发展以及促进当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发展中仍存在发展形式单一、金融风险防控不足等问题,文章就以此为切入点,从能源金融的视角出发,结合S省能源大省的地域特色优势,研究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路径对策,以期为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提供思路,促进S省城商行金融业与能源行业发展,助力S省区域经济提升。

2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现状分析

2.1 S省能源金融不断深化

S省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加对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省内能源金融发展不断深化。近年来,省内金融机构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这些政策中提出要以建设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为核心,加大金融机构对能源产业的支持,不断推动建立陕北能源工业高端化、多元化和集群化的体系,为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强调要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建立健全省内涉及煤炭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金融信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和跟踪评估监测风险预警体系。此外,政策强调省内金融机构要加大力度促进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要与产业链金融相结合,以保险、理财、应收账款质押、产业链融资等方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便利、快捷、利率优惠的融资服务。

表1 S省金融机构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

在省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自2019年以来近三年煤炭及煤化工行业累计获得资金超过1000亿元。陕西能源集团、陕煤化集团及延长石化集团作为省内能源行业的三大龙头集团都已成立了财务公司,并得到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大力扶持,目前已累计贷款超过167.5亿元,有效解决了S省重点能源化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增加了资金利用率,减少了资本成本。在全省金融和能源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能源产业实体经济迅速发展,也为城商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能源和金融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多方面的双赢。

2.2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积极推进

S省的产融结合正在积极推进。在印发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强调开展供应链专项提升要实施产业链“延长制”,强调城商行金融机构要扩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创新各种支持产业发展的融资专项金融服务,引导城商行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首次贷款、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无还本续贷等方式的投入。推动建立线上融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评价体系,提高融资便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

S省工商联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其支持下,2022年北京银行西安分行等城商行金融机构先后为一个商会的17家企业授信8.8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逐步增长。S省银监会数据显示,S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从2021年一季度的2564.85亿元增加至了四季度的2939.04亿元,其中,城商行的贷款额虽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但仍呈现不断增长之势。

表2 2021年S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2.3 S省城商行与能源企业发展趋于紧密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式发展,发展中呈现出与能源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特点。投资S省城商行地方金融机构的主要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能源化工企业。以昆仑银行为例,昆仑银行在省内设有分公司,昆仑银行由中石油控股,与能源企业结合尤为紧密。其“昆仑快车”产品体系开发了“油企通”“物采通”“燃气贷”“石油石化商品融资”等多种能源金融产品。此外,其还不断增加绿色信贷投入,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相关企业发展。

此外,长安银行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煤业化工集团、有色金属集团等能源企业入股后,取得了迅速发展,其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56.41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31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845亿元,存款余额达到了2345.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33%。但是长安银行在业务发展上重点为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惠农产品,对传统能源企业涉及较少,但是其对清洁能源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增加绿色金融信贷支持,达到了49.83亿元,增幅21.8%。

还有西安银行,其建立的首家异地分行——榆林分行与陕西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榆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了当地能源实体企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西安银行与能源企业的结合程度较浅,还有所不足。西安银行的行业金融主要集中在文创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能源行业开拓不足。其贷款发放从行业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达到10.79%和7.00%。而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仅为2.80%和1.23%。

S省城商行与当地能源企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紧密,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通过城商行与能源产业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城商行的信贷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缓解了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能源企业的入驻也为城商行注入了更多的资本金,促进其规模扩大及产品服务创新。但是,省内城商行与能源企业的融合尚浅,还需不断深化。

3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现存问题分析

3.1 发展形式单一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业务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发展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在文旅、医疗、交通和制造业,诸如产品“文创专项贷款”“航空助力贷”。缺少对本地能源行业金融产品的挖掘,与能源产业融合尚有不足,城商行与能源产业的结合也主要集中在传统能源行业,与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行业结合较少,相关能源金融产品较少。

3.2 科技基础薄弱

S省城商行在科技信息基础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信息平台建设不足,需要加强科技赋能,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能源企业、城商行金融机构相结合,将产业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同步结合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人工智能”等技术平台建设不足,不利于“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在反洗钱、财务记账、绩效考核、统计分析、业务合规性处理等领域的高效自动化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在建立城商行产业链智能风控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平台上有一定的限制。科技基础的薄弱限制了城商行产融结合数字化综合经营能力的提升。

3.3 金融风险防控不足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形成的产业链金融使得产业链整体风险加大,随着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增多,产业链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也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产业链金融主要是通过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的实力保障和信用辐射,向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拓展,从而增加城商行对相关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及金融服务支撑,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等问题,进而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但是由于金融工具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拓展,产业链上的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产业链的风险进而扩散,由一个问题环节影响到全产业链,造成金融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4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路径对策分析

4.1 推进能源金融产品创新

在发展形式上应结合S省能源资源优势开发多种能源金融产品,能源企业扶持信贷产品,进行业务多元化布局。在原有的“文创专项贷”“航空助力贷”的基础上,开发“能源专项贷”“能源信用贷”“清洁能源贷”“绿色信贷”相关系列能源金融产品,探索环境权益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金融租赁、信托贷款等融资工具支持客户开展能源项目。

针对客户应收账款特点,推出发票、合同、订单及工作量融资等多种产业链融资产品,开发针对能源产业板块的“能源票链通”票据融资业务模式,采用“信用+抵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的综合融资模式,为中小能源企业提供更多信贷融资支持。西安银行继续拓展其极速秒贴产品“西银E贴”,为产业链上下游能源企业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融资服务。

4.2 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S省城商行要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重点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全面覆盖能源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信用评估、计量监测等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线上质押信息持续监测台账,及时掌握企业资金、业务、应收账款等动态情况,建立风险管理模型,搭建大数据风控管理平台。

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实行“一户一策”。长安银行在这方面应尤为注意,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偏高的不良贷款率,提升资本充足率。对于往年存留的不良贷款要加强清收化解,降低不良贷款,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绿色环保、结构优化”的授信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此外,加强信贷准入和贷后管理,建立完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信贷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提升贷后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资产质量。

4.3 发展绿色能源金融

2021年S省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陕西省绿色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多举措加大S省金融机构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力度。S省城商行应该结合“双碳”趋势,积极发展绿色能源金融。借鉴重庆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以“赤道原则”为指导发展绿色金融,根据自身经营业务发展情况,建立相匹配的绿色信贷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同时,积极创新多种绿色经济融资模式,发展融资租赁、并购贷款、股权融资、财务顾问、碳金融等多种综合化金融服务方式,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一揽子综合性能源金融服务,为绿色清洁能源产业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及综合性优质服务。

近年来,S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的航天基地已经成为S省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集聚了西安隆基、中电投等一批省内龙头企业。S省城商行应加大对光伏产业的资金支持,推出“光伏贷”专项贷款产品,推出光伏产业贷款优惠利率,设立专项光伏基金,支持光伏产业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西安银行在后期发展中仍应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继续深耕其特色比亚迪汽车金融,推动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助力S省绿色能源金融发展。

4.4 建立产融结合资源共享信息中心

S省城商行应积极建立产融结合资源共享信息中心。加强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赋能,在能源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管理等方面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动采购生产、产品服务、营销管理线上化转型,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积极参与S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与S省发改委“秦信融”平台连接,建立城商行间的产融结合资源共享信息中心,为能源企业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投顾、智能营销提供信息支持。利用数据分析、影像技术、风险计量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通过线上供应链平台体系和资源信息共享中心与供应链上的能源企业联结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在线审批、流程监管等操作,经销商可以直接通过线上供应链平台进行在线申请、签合同、拿货、支付还款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环境下,资源共享信息中心的建立还为能源企业“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

4.5 建立政策性能源金融机构

打造专业化的“能源银行”,吸收存款,集中资金,主要用于能源资源开发、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及能源企业转型创新等,在能源企业的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风险评估以及汇兑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能源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前期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产业链延展性高,污染风险大及复杂性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受这样的特性影响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家开发行于2021年9月设立了专项贷款,发放能源保供专项贷款1230亿元,缓解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支持煤炭企业增产增供。S省城商行应该通过与省内大型能源企业,如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西电集团等企业加强合作,利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平台优势,打造“能源银行”,契合S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一核两带三区”布局,与陕北传统能源及相关制造业和陕南绿色新能源产业链相结合,建立专项通道,为能源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专项贷款授信审批流程,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降低能源企业融资成本,满足能源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充分发挥S省“能源大省”的资源优势。

5 结论

S省城商行产融结合正在不断深入,其发展与省内能源企业联系逐渐紧密,有利于发挥S省能源资源大省的优势,但是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其发展中应注意把握“能源大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综合化等战略机遇。坚守城商行最初的定位,扎根地方经济,服务实体企业,与S省地方经济发展融合互动,体现地域特色,挖掘S省能源资源优势,促进能源企业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积极构建以能源企业为主体的产融结合资源共享信息中心。将发展绿色能源金融提升至发展战略高度,作为S省城商行发展重点方向之一。促进S省城商行创新转型发展,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综合化运营,不断提升服务能源企业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促进S省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产融产业链融资
金融监管新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探讨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的脉络与趋势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产融结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证据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融资
融资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产业链春之奏鸣
产融结合进程、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