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的农村产业新模式,是对优秀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至少具有三重价值。
助推产业融合,彰显可观经济价值。中华民族的乡土文化在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物质的、非物质的乡土文化诸如民俗民情、民间传说故事、村规民约、古代建筑遗存等等,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乡愁寄托和对田园牧歌的向往,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增长机制与方式,实现了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方面将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从近年来各地的一些发展实践来看,乡村文化旅游往往会与农业、文化创新、商业、养老、健康等产业产生新的融合,从而形成诸如农业休闲产业、文化创新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从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当然,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不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要把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放在第一位,切实保住我们乡土文化的根基。
引领要素流动,创造人力资源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短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而推动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流动,不外乎两种手段。一种是运用“有形的手”,即发挥我们的体制机制优势,通过制定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选派优秀党员干部下沉到农村基层,从而为乡村振兴带去先进理念、项目資金等。一种是运用“无形的手”,即通过市场调节来促使城市优质要素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对这两种手段的有效整合,可以吸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从而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农村电商和乡村直播带货,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依托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物流网络,改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推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等从田间地头、乡村山野直接到达消费者身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书写着“农村大有可为”的时代奇迹。
催生新型社区,凸显独特文化价值。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乡间住宿、农耕体验、假日休闲、健康养老等各种需求,许多农村投资新建了大量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旅游热不仅改变着乡村的人员组成、产业结构,而且深刻改变着乡村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等,以体现人与自然相和谐、传承乡土文化为内涵和基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乡村的新型农村社区,主要表现为人居来源多元化,不仅是农民的栖息地,而且是城市居民休闲治愈放飞心情之地,也是创新创业者施展才华之地;空间形态多元化,既有农村的田园风光又不乏可媲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既具有城镇的外部形态又具有美丽乡村的田野雅趣;产业形态多元化,既有传统手工业又有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必然会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使乡土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发展,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