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下足“深”“实”“细”功夫

2023-08-23 05:23张刚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典型调研导向

张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调查研究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事求是、聚焦问题,细剖典型、以小见大,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持“热乎气”,下足贴近群众“深”功夫。“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党内主观主义盛行,中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典型事例是1961年刘少奇的湖南农村调研之行。在东湖塘,他通过查看路边风干的人粪,从里面只有草和草根推知粮食供求形势。此外,周恩来的《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陈云的《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等都是党百年调查研究的经典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调研,而且年年去、常常去,由此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延续传统,保持“热乎气”,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实践前提。率先垂范“蹲”。领导干部要带头下基层调研,带着问题、感情沉下去,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四不两直“访”。利用好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回头复查等有效手段,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畅通渠道“听”。设立意见邮箱,实施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制,不断完善诉求反馈机制。

抓住“牛鼻子”,下足问题导向“实”功夫。“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聚焦问题。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实事求是的具体化、精准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工具,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基于调查研究调整土地政策、推进民族工作、摸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情等,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等同志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历史和现实证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原则要求。调查研究要紧扣重大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关键环节、改革发展稳定重点难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要防范苗头性问题,加强对苗头性和预期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用好“显微镜”,下足见微知著“细”功夫。“细”就是细剖典型、以小见大。“解剖麻雀”是我們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科学调研方法。毛泽东同志认为,调查不仅要有“面”上的“走马观花”,“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解剖“晋江”这只麻雀,总结出“晋江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用好“显微镜”,细剖典型、以小见大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有效方法。选好典型。即是说选择调查对象要从“先进的”“中间的”“落后的”这三类对象入手,尤其是要选择问题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善用讨论式调查会。会前要保证调研问题的明确性、参会代表的广泛性、提问纲目的条理性;会中要广泛听取、脑勤手快、开放讨论;会后要及时梳理、提炼归纳、综合分析。立足全局。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受整体支配。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沉迷于做“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绣花工,而要“抬头望望”,即立足全局、着眼细微、把握整体。

(作者单位: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

猜你喜欢
典型调研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偏向”不是好导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