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崔潞燕, 曾细华, 胡 铭, 刘宗发
(1.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南昌 330299; 2.新建区农业农村局, 南昌 330100)
藠头又名薤,百合科葱属植物,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藠头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材料,在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抗菌抑菌、抗癌防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享有“菜中灵芝”的美誉[1-4]。
藠头的嫩叶和鳞茎均可以炒食,香粘可口。鳞茎一般作盐渍、醋渍、蜜渍等加工成佐餐菜肴,加工成的罐头产品后出口日本、韩国等地[5-6]。
随着藠头种植效益的提升,江西藠头生产由原先老基地向新基地发展,生产模式呈多元化,藠头的种植和加工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结合江西省藠头生产调研和相关试验,提出了江西不同藠头生产模式及主栽技术,旨在为江西乃至长江流域藠头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以红壤旱地种植、收获鳞茎,开展加工为目的的藠头生产模式,广泛存在于江西红壤旱地,商品藠头主要为地下鳞茎,产量一般在15 000~37 500 kg/hm2,不同地块、不同肥水、病虫草害管理水平导致单位产量差异巨大,以排水良好、肥力高、新开的旱地和栽培管理到位的模式应用单产最高,以连作障害和病害严重的老基地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模式应用单产最低。在鲜藠头等量情况下,生产的藠头相对稻田加工藠头生产模式干物积累多,为藠头加工企业上乘原料和江西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藠头生产模式。由于该种植模式,老种植基地连作病害和生理病害严重,严重制约加工藠头原料生产的产量、品质、安全性,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我国藠头主产区之一,且被誉为 “中国藠头之乡”的江西省红谷滩区生米镇[7-9]。
为克服老基地连作病害和生理障害影响,旱地加工藠头生产模式正由老红壤旱地基地向新开种植的红壤旱地基地发展。
该模式一般采用生米藠头和长柄宽叶藠头作种源,种植时间在9月初至10月中下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收获地下鳞茎。采用单粒种(每穴播种1个优良鳞茎,下同)、宽行窄株(行株距18~22 cm×8~10 cm)、浅条沟(沟深5 cm左右)、不培土的种植方式。依据肥料试验,施肥以每公顷施纯N 225 kg、K2O 135 kg、P2O5270 kg、氮肥按基肥∶追肥=2∶1施用、钾肥按基肥∶追肥=6∶4 施用。磷肥采用生物酶活化磷肥(含P2O5≥16%,钙+镁+硅≥20%)、连同配施的0.5 kg硼砂(十水四硼酸钠)做基肥一次性施用为佳[10]。
以稻田种植和收获鳞茎,开展加工为目的的藠头生产模式,一般采用藠头与一季稻水旱轮作模式。该模式是市场引导、藠头加工企业带动的高效生产模式,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提高藠头和水稻产量、质量和效益,解决了旱地藠头生理障碍及土传病害严重,导致出苗慢、不整齐,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减少了种植双季稻的灌水量而节本[11-12]。近年来,在旱地加工藠头老生产基地周边,该模式得到了不断扩展应用。商品藠头主要为地下鳞茎,产量一般在22 500~37 500 kg/667 m2,单位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肥、草害管理水平。
该模式种源的应用、种植方式同旱地加工藠头生产模式。种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种,翌年6月上中旬采收。依据肥料试验,稻田藠头生产需肥量大,在施用钙镁磷肥1 500 kg/hm2、38%复合肥(28-5-5)375 kg/hm2、尿素187.5 kg/hm2作基肥条件下,以2月追施尿素195 kg/hm2、3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4月追施尿素19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处理藠头产量最高[13]。
以绿叶白茎为食用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广泛存在于江西各城市近郊,商品藠头是去除部分顶部老叶的基部润绿叶和埋在土壤中的伸长白茎,商品藠头产量一般在30 000 kg/hm2以上,高产地块可达60 000 kg/hm2,单位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播种密度和水肥管理水平。随着效益农业发展及满足城镇蔬菜供应市场,以绿叶白茎为食用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应用前景广阔。旱地加工藠头生产模式和稻田加工藠头生产模式中期生产的藠头均可作为该模式的产品,但以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高、方便培土的沙壤田地种植为好,相对不培土的栽培模式产量高、品质好。该模式相对食用黄化茎叶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管理投工量少,产量高,但食用品质差。该模式品种应用以生米藠头为主,也有长柄宽叶藠头,种植时间以8月底至9月中旬为佳,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使商品藠头在年内或春节期间上市从而获得高效益。种植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商品藠头主要在来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市,较在年内或春节期间上市的产量相对较低,商品性差,效益低。该种植模式以采用单粒种、宽行窄株(行株距30~40 cm×3~4 cm)、深宽沟种(沟距畦面深20 cm, 宽20 cm),1~2次低位培土(培土10~20 cm)的种植方式,幼润白茎较长(20~30 cm)。施肥一般采用51%硫酸钾复合肥(N∶K2O∶P2O5=17%∶17%∶17%)1 125 kg/hm2作基肥,出苗后,使用尿素提苗,生长中后期苗期采用速溶性复合肥结合灌溉多次使用。
指以黄化茎叶为食用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主要存在于江西抚州市各城镇近郊。商品藠头是经过间隔性多次培土促使藠头茎叶软化的整个生物量,食用部分为软化伸长白茎和黄化叶片部分。该模式应用的品种有细叶藠头、长柄宽叶藠头、生米藠头等。据2020年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谭溪乡肥力优良、均匀,灌排方便的沙壤地进行试验,同等栽培条件下,生米藠头产量最高,为33 105 kg/hm2,较细叶藠头增产9 401.7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幅为39.6%;长柄宽叶藠头次之,为30 316.67 kg/hm2,较细叶藠头增产6 601.7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幅为27.8%;细叶藠头产量最低,为23 715 kg/hm2。因此,在黄化藠头价位相同情况下,应选择生米藠头进行黄化栽培,但细叶藠较生米藠头、长柄藠头鲜润、味美、香浓[14]。
该模式种植时间和商品藠头上市同以绿叶白茎为食用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基本一致,但春节后收获的藠头商品性、效益偏差。一般采用多粒种(每穴播种4~6粒优良鳞茎)、宽行窄株(行株距(50~60) cm×(5~6) cm)、深宽沟种(沟距畦面深20 cm,宽20 cm),2~3次高位培土(培土30~40 cm)的种植方式,该模式水肥管理同以绿叶白茎为食用的鲜食藠头生产模式基本一致,生产的藠头幼润黄白茎及叶长40~60 cm,商品性好。为保护商品性,在严寒天气,可采用覆盖中膜以防止上市期间的鲜食藠头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