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霞
(南阳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课程思政是深度挖掘学科知识中思政教育的元素,使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到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在具体学科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1]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受众广、学时多,并且还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2],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阵地。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在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完全一致。目前,众多学者着手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进行研究,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如探讨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3]、有效途径[4]和实施策略[5]等,对实践进行调研的数量比较有限,仅有的相关文献也集中在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评价[6]和教学实践过程监测上[7],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将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提高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本研究对中国北方某理工类高校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调查。在分析思政教学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概念、访谈大学英语教师以及学生的基础上,列出了教学效果的维度,自编“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网络调查问卷,经过试测后再次修改完善问卷,最后通过问卷星发放回收。
问卷共19题,其中基本资料4题,正式问题15题。问卷从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别是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认知、教师课堂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研究选取中国北方某高校作为样本,样本覆盖该大学的13个学院,500份,最终回收问卷401份,有效问卷395份,有效率98.5%。对问卷的数据使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本次参与调查的395位大学生中,男生占50.9%,女生占49.1%,基本各占一半。年级分布分别是大一22.9%,大二30.5%,大三25.9%,大四20.7%。文史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参与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50.3%和49.7%。成绩优秀的学生占21.0%,中等成绩的居多,占70.5%,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占8.5%。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关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调查发现,对“课程思政“的概念理解正确的占比最大,能够理解“课程思政”是在各门课中增加思政元素的大概有181人,人数比例达到45.82%;认为“课程思政”是新课程的人数最少,只有37人,比例为9.37%;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教学”的人数比例为20%;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延伸的人数比例为24.81%。
表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是正确的,他们了解“课程思政”不是“思政教学”,而是在各类学科学习中加入思政元素,这也表明学生们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期待,这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2.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经过调查,85人认为非常必要,221人认为必要,总人数比例占了74.47%;有82人认为一般,仅有7人认为不太必要,没有学生认为不必要。
表2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调查分析
这一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必要融入到学科学习中去,这是一个可喜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3.课程思政的学习动机
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学习动机,其中48人表示很有兴趣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191人表示有兴趣学习,这两类学生占了60.5%的比例,此外,还有97人表示学习兴趣一般,52人表示说不清楚,只有7人表示没有兴趣学习,所占仅仅1.77%的比例。
从以上数据看出,学生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兴趣相当浓厚,绝大多数学生有兴趣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但是也有约15%的学生兴趣低下,所以还是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程思政认知情况T检验
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不尽相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不一样,那么课程思政认知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呢?这里作相关性分析并加以探讨。
表3 课程思政认知与大学英语学习情况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学习情况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5,为中度相关,所以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大学英语学习是呈正相关,也就是课程思政对英语学习越有利,学生愿意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思政元素的概率就越大。
这一部分主要调查高校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思政元素的评价,包括五个具体因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长。
1.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已经进入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元素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8]。经过调查,发现认为教师教学目标体现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学生占52.93%,另外有25.57%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14.94%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还有6.5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思政元素。这表明目前已经有部分教师意识到思政课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思政教学处于大力推进的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改革。
表4 学生对教师教学目标是否
2.教学内容
在收回的395份有效问卷中,认为教学内容中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学生比例为51.51%,为总人数的一半,有占25.14%比例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还有3.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不含思政元素。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已经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
表5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3.教师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各大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改革,这也体现在教师教学方法上面。调查发现,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表6显示,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知识点讲解法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其中比例为87.34%,小组讨论法也是大学英语老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占72.15%的比例,而其他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法、情景法或案例分析法也占有一定比例。
表6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分析
4.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9],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调查结果表明,有42.88%的学生表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然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另外23.0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34.03%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这说明有部分学生认可教师的课程思政课堂活动设计,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没有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表7 学生对教学活动是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评价
5.课程思政的教学时长
通过调查发现,以90分钟为标准的一次大学英语课堂,有约近一半学生认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在3分钟到8分钟以内;有不少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时间在8到12分钟,占34.18%的比例;有10.63%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时长超过12分钟。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语言教学中。
表8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时长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积极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活动,有14.9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积极参与活动。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表9 学生对自己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体现,从学生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发现73%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极少数学生认为没有产生良好学习效果,这表明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表10 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调查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概念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认为有必要、有兴趣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思政元素。同时,多数人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提高。
(2)目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促进学生思政元素的学习。但也有少部分教师仍然处于思政改革的初步阶段,需要增强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绝大部分教师仍然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辅助小组讨论,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略显牵强。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有约近一半学生认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在3分钟到8分钟以内,这表明教师在时间安排上已经认识到适当的“度”才能促进更好的学习。
(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真实反映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水平。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各种活动,并且认为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论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目前及未来的教学改革及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树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观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教师自己挖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主动学习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内化为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思政元素是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因此需要教师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需要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新的认识,思政元素是英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潜在的思辨能力,有助于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第二,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能力,如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或者参与学校的政治理论专题培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各类研讨会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政理论水平。也可以阅读与思政或文化相关的书籍与论文,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并尝试寻找与所教授内容的关联点,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内容分析能力。还可以多观摩或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观摩课,或与其他院校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在观摩和交流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同的,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因此语言学习也是文化的一种渗透。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我们不仅需要习得第二语言能力,还需要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价值引领的具体体现。将“语言能力”与“价值”结合起来,构建多维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促使教师及时获得动态的教学反馈,也能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需求及不足,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及学生明确不断改进和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