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23-08-22 08:44秦立友李志云朱波特王海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置换术

秦立友 李志云 朱波特 王海荣

(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院骨科,江苏 建湖 224700)

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患者数量明显上升,相关数据显示〔1,2〕,70%的老年患者均发生过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大部分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骨质疏松程度不同,手术方案及手术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手术效果不理想,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3,4〕。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在骨折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等,也成为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中PFNA术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技术,在其应用中发现其稳定性和固定性更好,但是术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5〕,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本研究着重观察PFNA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院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5±8.6)岁,Evans-Jensen 分型:Ⅲ型29例,Ⅳ型21例,Ⅴ型 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8.8)岁;Evans-Jensen分型:Ⅲ型26例,Ⅳ型20例,Ⅴ型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观察后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首次发生骨粗隆间骨折;受伤到就诊时间在14 d以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排除标准:合并5种以上基础疾病;精神异常,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髋关节后侧选取手术切口,麻醉起效后首先对臀大肌进行分离,然后分离外旋肌群,充分暴露关节囊,再将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骨折部位,观察骨折情况,并选择截骨位置。截骨位置一般选择在小粗隆上方1.5 cm处,切除骨折部分股骨颈后进行测量,对髋臼进行打磨后放入髋臼假体。最后进行扩髓处理,使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同时置入假体头柄,并使用加长假体柄针对 Ⅳ、Ⅴ型股骨距缺失患者进行处理。对照组采取PFNA术:协助患者呈合适体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大粗隆顶端,手术切口长度为4~5 cm,导针置入点为大粗隆定点内后方梨窝位置,然后沿着导针行进房型进行扩髓,然后置入合适的PFNA髓内钉。在距离股骨头关节面的5~8 cm内置入螺旋刀片,以顺时针方向置入并锁定。两组术后均进行18个月的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

1.3疗效观察

1.3.1手术指标对比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进行对比。

1.3.2术后恢复效果对比 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1.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包括压力性溃疡、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和下肢血栓。

1.3.4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 对术前、术后3、6、12、18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参考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6〕,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8%,泌尿道感染1例)低于对照组(14.29%,压力性溃疡、泌尿道感染各2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血栓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37)。

2.4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12、18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n=56)

3 讨 论

现阶段老年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大多数倾向于髓内固定、髓外固定。髓外固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方法,一般采取加压滑动鹅头钉钢板(加套筒钢板)。PFNA是一种新改进的髓内固定系统,它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系统基础上改进的,一方面继承了原有的PFN是弧度大、钉体直径较小优点,并且生物力学特点一样,另一方面在设计应用上PFNA有所创新,改进后便于操作、使固定效果更加明显。髓内固定、髓外固定这两种方式各有突出的优势,临床应用主要依据骨质情况、患者年龄及伴发疾病等因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在摔倒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7,8〕。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案又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术,术后恢复效果主要通过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目前临床对于两种手术方案效果持有不同意见,其中PFNA术的优势在于微创,其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且髓内固定器械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更好,但是受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影响,其可能存在术后隐性出血风险〔11,12〕,而出血后骨折愈合速度就会延长,而患者也因此不能进行全面的髋关节功能锻炼,延长了康复进程〔13~17〕。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属于开放性手术,其手术时间与PFNA术相比较长,本研究结果提示,前者手术时间和后者手术时间相比较长,且由于其是开放性手术,因此其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同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较短,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开展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时间。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髋关节的功能恢复。而PFNA术则需要在术后更长时间才能开展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期间患者多数为卧床,也增加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研究显示,实施PFNA术的患者术后出现了泌尿道感染和肺部感染,且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压疮和下肢血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18~22〕。本研究结果提示,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恢复更好。

综上,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于PFNA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比较推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