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22 06:10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郑海英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教师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郑海英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小学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及时跟随时代发展和教育要求,有效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改革。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因此,教师应该将其充分重视起来,通过策划项目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有效落实项目式教学。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未充分重视,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学习水平较低。因此,教师需重视项目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充分增添课堂活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项目式教学的介绍

教育领域的“项目”指学生围绕所选项目主题,开展研究、设计、实践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包括调查、观察、研究等学习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合理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项目式学习一共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内容、活动、情境、结果。项目式学习内容指学习的主题,通常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在制定项目式学习内容时,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注重跨学科性;项目活动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研究方法,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所进行的探究性活动;情境指支撑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学习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便学生利用相关的技术工具;结果指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等,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步骤

(一)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式学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确定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教学目标、现实生活,并从学生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出发,有效将学生的学习项目任务化,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内容,对项目任务产生较高的学习欲、探究欲。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时,也要注重项目任务的可操作性、合作性,以满足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

(二)制定分组策划

教师需针对已经确定的项目任务进行有效讲解、说明,并有效引导学生共同分解项目内容、任务内容,让学生结合兴趣自由选择分解后的内容。教师将选择相同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有效划分,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4人以内,然后引导每个学习小组更好地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并采用民主选择法选择一位学习小组长,以促进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让学生快速熟悉小组学习、适应小组环境,从而有效形成学习团队。

(三)实施项目探究

在小组划分完毕后,学生需要结合项目主题有效开展资料搜集、信息交流、整理、汇集工作,应用互联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搜集、整理资料,以满足项目式学习内容的要求。在搜集到足够的信息、资料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料,并进行整理、制作、探究。这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是内容学习的关键阶段,目的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项目内容。

(四)项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好语言阐述、讲解自己小组的探究经过、成果,也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解答,以使班级中所有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这一项目任务,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几个步骤,一是展示作品和资料。学生需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是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和典型事例。学生需要介绍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自己收获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答疑环节。学生需要解答台下学生对自身作品提出的疑问。

(五)科学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合作能力、学习方法等。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过程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切表现、学习情况,以及时发现、评价、指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对教学加以改进与调整。

四、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落实项目策划,调动学生兴致

为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落实项目化教学法,教师应该及时做好项目策划,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发展水平有效设计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任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教学水平,充分认知、理解项目式教学概念,深入挖掘信息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整合、规划。教师应以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效制定具体化、明确化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策划一个个小项目,根据学生对项目的掌握、完成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程内容,解决课程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转变,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例如,在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混排图文美版面”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掌握Word的各项功能,教师可以展示“湄洲岛”旅游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湄洲岛”美丽的风景,吸引学生眼球,之后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去过湄洲岛吗?有没有到其他地方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见闻呢?”引导学生进行回想、思考,并有效确立项目主题“游记”。

在具体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则游记作品《游福建土楼》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声色并茂地讲述“我”在暑假与父母去土楼的经历,详细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和情感体验等,犹如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导入“艺术字”内容,让学生操作“word”上的功能键,结合自己喜好选择艺术字格式,并插入自己的文档,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再次,教师可以再渗透图片插入、格式调整、字体调整、排版等内容教学,让学生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游记”。在本课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确定各组的游记主题,引导学生插入图片、文字,并进行有效排版,从而制作独特的作品。最后,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以不断优化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落实项目策划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事物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进行分组教学,开展合作活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网络的接触程度等不同,所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也会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实操能力也会更强;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弱,应用能力也会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分组时,要合理考虑各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划分,使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有所不同,但组间的能力相当,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思维碰撞,提高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并观察了解各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演示文稿展成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对“幻灯片”的实际掌握能力,科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项目式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回顾“幻灯片”相关知识、内容、操作,如插入图片、文字撰写、布局设计、插入动画等,再引导学习小组结合生活确立项目任务、项目主题,在明确主题下制作PPT。

首先,每个小组中学生的优势之处都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擅长查找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擅长查找图片、音乐,有些学生擅长PPT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其次,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组内学生之间也要积极交流、沟通,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以促进PPT制作过程的顺畅化、最佳化。最后,教师要充分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有效交流、讨论、沟通,评估PPT内容,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修改、调整。在这一项目化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能够在完成的过程中有效地了解、掌握PPT各项流程、操作。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度,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拉近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自主探究学习,不断优化作品

项目式教学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究、不断实验、修补、探索的过程。在项目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反思、操作验证,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根据问题逐步讨论、思考,发现新的解决方式、优化思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试错”的空间与机会。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而要顺着学生的思路,以问题为引使学生感受、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再引导其探究新型的、正确的想法,从而优化作品。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朋友”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所制作的“声控小车视频”,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能够描述、掌握程序的功能,并结合课程内容绘制程序的流程图。绘制完成后,根据流程图引导学生猜测视频中声控小车程序需要的程序指令,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内容。教师需带领学生进行解析,引导学生将演示动作逐步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再有机转化成算法流程图,最后形成完整、科学的编程指令,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分析后,教师还要有效联系生活进行适当延伸,确立生活性主题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结合现有器材制作家庭智能作品,在讨论、合作中完成项目活动。

首先,每个小组要积极思考、讨论,明确项目内容、任务,并明确小组制作作品的功能、用途,再绘制程序流程图。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多探究、多思考、多验证。其次,在项目确定后,教师需开展“小小交流会”,让各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做法,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针对学生流程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和指导建议,促进学生优化设计思路。在这一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依据具体的要求开展作品制作活动,教师则进行有效监督及针对性指导。最后,在作品完成后,开展作品展示活动,让各小组派代表阐述作品的功能、应用方法等,并进行功能展示。教师协同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交流,给予针对性建议,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有效解决问题,不断优化作品。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利于小组间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有效重视起来,合理规划项目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