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广西 钦州 535000)
随着社会转型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地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也更加重视,积极助推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也对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林业发展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逐步改善传统、常规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展开森林资源管理规划以及改革,重点发展生态林业,在全方位保证森林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维护与保障生态林业发展和谐稳定性。
森林资源不仅是指同一个区域内部拥有的林木资源,还是指在林地相应空间内以及林地当中涵盖的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力较强,依赖环境而生存生长的个体共同组成的环境条件。森林资源管理是指保护森林中野生植物、动物、树木、土壤等让其可以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制定专属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保护森林树木、合理培育幼林、应用森林资源等各项工作[1]。在这一作业模式下,不仅可以防止森林受到病虫害、恶劣环境的影响,也能树立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出现灾害,能够让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可持续、系统化发展状态[2]。
随着绿色生态改革的深入,区域林业培育管理工作在稳步落实,森林实际覆盖面积、森林有效使用区域不断增加,在满足社会林木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也避免林木资源被滥用,让公益林、商品林具备的功能持续发挥[3]。随着林木资源审批管理流程的规范和严谨,可以获取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但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林场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前景仍旧存在一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场对社会经济价值的追求逐步上升,以致近年发展规划中更加注重景区规划、经济林运营等方面,往往出现对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林业发展不够重视的问题,进而使得生态平衡状态受到影响。
在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强化资源保护管理质量,预防自然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带来的威胁。在实际工作中因管辖面积较大,工作任务较重,职工外出学习少、交流少、专业知识不全面,造成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理念更新不到位、林场发展规划深度不足、管理制度更新力度不高、机构设置不够精细、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这是导致林场林业资源管理质量降低、生态平衡发展受到限制、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林业发展维护不到位的最主要原因[4]。
由于生态林业发展与维护仍处于初步阶段,有些资源管理问题意识不到位,难以制定前瞻性的预防和解决方案,所以在建设时期经常遇到地理环境、气候、区域栽培、抚育等各种问题,造成实际投入资金与达成的效果两者不成正比,后期资金投入力量不充足,无法保证生态林业持续化、系统化发展目标实现。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混交林比较少、纯林比较多、高效林分相对较少、低效林分多的情况,导致树种较为单一,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抗灾害能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影响森林质量,同时自林场建成以来,每年需要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来落实造林、防火以及管护工作,经济效益不够优异,使得林场发展出现瓶颈。
为增强资源管理效果和质量,保证与维护生态林业持续化发展,一方面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全员业务水平,通过完善奖励机制鼓励人员参与到创新突破工作中;另一方面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积极合理引入专业对口、能力优异的技术人员,强化技术培训管理质量,完善与改进现存的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林业管理形式,全方位发挥森林资源现代化管理质量和效果,进而让科技兴林的规划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完善和优化森林资源相关管理方案,在兼顾环境保护、林业建设、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稳定、系统化发展基础上,助推生态林业持续化进步与发展。一是积极合理落实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工作,通过对责任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实施森林树种选取、林木植物搭配、森林范围规划等各项工作,在公益林区、天然林区全面保护的同时,合理针对速丰林区、经济林区等各类森林资源进行重点监督管理[6]。由于薪炭林、特种工业原料林等各类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可以科学合理利用集约化定向研究、培育和管理等各种模式,完善林区管理,让生态林业管理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促进经济、生态效益的稳定进步和发展。二是高质量落实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和工作评比,与传统工作评比标准以及相应管理策略相比,阶段性、细致性、人性化的工作绩效考核、监督目标、评比标准,可以在全方位提升管理林区总量的同时,保证和维护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将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森林面积和蓄积增长等纳入考核指标,通过合理科学设立资源监督管理考核指标、管理方案,可以在逐步优化改进资源管理方案、持续增强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适当降低森林采伐整体比例基础上,助推生态林业产业链的优化和改进[7]。三是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统筹兼顾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和林地开发利用,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果与空间布局,要根据“控制总量、依法依规、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关,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督,切实防止少批多占、随意改变用途等现象发生。
为避免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必须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合理针对周围林农进行宣传,培养广大林农法律意识。可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结合当地资源,筛选出最适合的森林资源宣传管理方式,与当下流行趋势相贴合,增强居民接受程度。一是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实施宣传工作,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短视频、微博、直播等各种平台进行线上宣传,组织生态护林员开展“林业知识宣传进万家”一对一线下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落实宣传教育工作[5];二是将生态林业建设与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全面改进人们固有思维意识的基础上,宣传生态林业实际发展需求和改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生态林业发展中,可以展开多元化管理、经营,在现存条件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助推经济发展;三是通过每年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宣传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等知识,引导林区周边居民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到森林防火中,使森林火灾防治工作由被动灭火变成主动防火,避免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和影响。
信息技术被逐步引入到林业资源建设工作当中,也为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管理提供极大支撑和帮助。一是可以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林区周围安装各类监控,随时查看各个区域林业生长状况,及时观察生态林木生长状态,是否有乱砍乱伐、病虫害侵蚀的现象,若是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为生态林业资源建设提供保障;二是依托信息化管理形式,实时获取森林数量、位置以及各种详细数据信息等,依据实际情况规划林木种植方案,可以有效结合森林资源、信息科技,构建专属的资源管理系统,依托现代化、先进化管理模式,不仅为管理工作落实提供便利条件,还可组织展开实时管理、监控,若是发现某一区域存在森林资源短缺情况,就结合这一区域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种植符合要求的林木,对其展开大面积种植和监管,让信息管理作用持续发挥;三是科学合理引入火灾监测瞭望台、无人机以及地面卫星监测设备,构建专属的卫星监控系统,当监控摄像机正式捕捉到烟雾或者林火,系统将会为值班人员发送警告,使值班人员明确掌握火点位置、火情状态,按照多画面模式对前端监控点图像实时显示,并根据火场地势、可燃物、风向等要素模拟预测火场蔓延方向,为及时高效扑灭火灾提供参考。
要保证生态林业稳定、系统化发展,就必须强化对林业物种管理力度,将科学种植作为维持绿化面积、土壤实际利用率的前提条件。一是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抚育工作,保证各种不同树种能够尽可能地种植,并研究实施混交林、复层林种植技术,确保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森林防护效益,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二是需要重点关注对稀有树种保护、管理力度,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生长环境各不相同的区域,对于树种也有着不同要求,林业部门需要结合期望目标、实际情况,制定专属的保护措施,侧重于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定期探查与检测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整合调查结果随时调整与优化管理方案;三是强化森林管理控制质量,在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基础上,为其他各个行业提供相应资源,做好不同行业同步、系统化发展,并强化环保政策规范管理,有助于林业生态稳定的维护,让生态林业可以朝着理想化发展。
森林资源管理以及生态林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正确认识与看待现存的问题,改进与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优化林业科学技术,加大对违法行为以及森林火灾的监督处理,可在全面增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有效性基础上,助推林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化、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