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莱蒙托夫长诗《恶魔》的研究

2023-08-22 03:41唐小萱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
关键词:概念整合恶魔

唐小萱

【摘要】莱蒙托夫被认为是普希金的后继者,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塑造一种“莱蒙托夫式”的恶魔,其中长诗《恶魔》是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因此本文以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为何长诗《恶魔》中的恶魔被称为是“莱蒙托夫式”的恶魔,进一步揭示莱蒙托夫长诗《恶魔》背后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概念整合;莱蒙托夫;《恶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0-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0.005

一、引言

亞里士多德认为,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成为隐喻大师,隐喻是无法从他人那里学来的,是天才的标志,所有人都用隐喻来交谈。①Lakoff&Johnson指出:“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 ②束定芳认为,隐喻与诗歌同质,隐喻本身就是小型的诗歌。③概念整合是概念隐喻的完善和发展。如果说概念隐喻理论是常规的、确定的概念关系,仅用以解释常规的隐喻,那么概念整合理论在此基础上,更注重新奇的、短暂的概念化现象,可解释复杂新奇的隐喻认知过程。因此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来解读莱蒙托夫长诗《恶魔》中的恶魔为什么被称为是“莱蒙托夫式”的恶魔,分析其生成的过程,对于理解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概念整合理论也称概念合成理论,是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语义构建理论。概念整合就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该理论是在“心智空间”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扩展、补充后发展起来的。④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认为“概念整合是心理空间网络中组合认知模式下的一组运作机制,涉及简单认知模式的临时组建和不同空间之间认知映射的建立”。⑤具体而言,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根据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包、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认知操作过程,建立四个抽象空间。主要将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的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

如图所示,概念整合至少涉及四个抽象空间:输入空间I或称源心理空间,输入空间II或称目标心理空间,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当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相关要素在类属空间的作用下建立了对应映射关系之后,就被映射到融合空间之中,它为组织和发展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这些信息可能合成较大的要素,即将相关事体(或事件)要素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体或事件,如图中连接输入空间与融合空间的内测两条虚线;也可能仅从一个输入空间进入融合空间而成,如图中连接输入空间与融合空间的外侧虚线所示;还有可能在融合空间中涌现出一个带有新创特性、富有想象力的结构,叫“新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如融合空间中没用虚线连接的两个孤立“点”,它是经过整合过程后新冒出来的概念,这就揭示了人类心智为何也能自我产生概念的原因,它们不必都是来自对客观外界的反映。⑥因此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诗歌隐喻的创造性。

三、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

莱蒙托夫同时是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但他首先是诗人,而且是艺术个性及其鲜明、艺术灵性十分早熟的抒情诗人。⑦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从1828年起由诗歌开始,以后又写过剧本和小说,但从创作的过程来看,他直到创作道路的终点(1841),从未中止过写诗。以经历的时间而论,戏剧创作为六年,小说创作也是六年,诗歌创作则涵盖整个十四年的创作历程。因此,研究莱蒙托夫的创作,应该首先研究他的诗歌创作。莱蒙托夫最早对恶魔形象的探索是《我的恶魔》一诗。可以说,莱蒙托夫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都具有一种恶魔气质。也是从莱蒙托夫开始,俄国文学慢慢形成一种恶魔传统。因此,对恶魔形象的分析也成为解读莱蒙托夫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视角。长诗《恶魔》先后写了六稿,1841年还对它作了最后修改,可以说,莱蒙托夫终其一生都在塑造一种“莱蒙托夫式”的恶魔。因此本文以长诗《恶魔》为例,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阐释为何长诗《恶魔》中的恶魔被称为是“莱蒙托夫式”的恶魔。

在长诗《恶魔》的开端,莱蒙托夫给主人公的性格定位为“忧郁的恶魔,受逐的精灵”,为全诗营造了浓重的孤独色彩和悲剧氛围。这种孤独气质与诗人独特的家境是分不开的,莱蒙托夫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三岁丧母,又因为父亲和外祖母不和,外祖母强烈而自私地剥夺了莱蒙托夫与父亲相聚的权利。这无疑对从小缺乏母爱的诗人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双重伤害,使他天生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家庭悲剧虽然封闭了莱蒙托夫与外界交往的渴望,但却也自然地打开了他的心灵空间,通过与自我心灵的对话治愈自己不幸的童年。此外,童年的阴影与情感的荒芜也激发了诗人强烈想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这在长诗的第三、四小节可以找到足够论据:

“天国的逐客纵身飞越了

高加索起伏的群峰上空:

下面是横贯着的加兹贝克山,

似金刚石辉耀着永恒的雪峰……”;

“然而这位高傲的精灵,

对着自家上帝的造物,

投以不屑一顾的眼神,

而在他那高高的额角上,

看不出有一丝丝表情。”;

“但是大自然的这番景色,

在逐客空漠无聊的心中,

激不起新的力量和感情;

对眼前所见到的一切

他不是蔑视,就是嫉妒。” ⑧

在长诗中诗人将自己的全部叛逆精神和反抗思想都注入到恶魔的形象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恶魔反对上帝的独白中,直接传递出了作者的声音⑨。”高加索不仅是恶魔的谪放地,也是莱蒙托夫的谪放地,是俄罗斯民族高高耸起的脊梁。莱蒙托夫沿途的所见所闻,使他描绘的景色引人入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使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得到更完美的艺术表现。在性格悲剧构建过程中,输入空间I中含有“恶魔”的组织框架,不愿惟命是从的恶魔被上帝逐出天国后,他忧郁孤独、蔑视一切;输入空间II则包含“莱蒙托夫”的组织框架,父爱母爱的缺失,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莱蒙托夫的一生都充满了孤独感。类属空间则是连接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的桥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时,可以得出结论,最终酿成性格悲剧的原因是恶魔抑或是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反叛。除此以外,诗歌中恶魔与塔玛拉的爱情也值得关注:

“恶魔生平第一次领尝了

爱情的惆怅和激动不安;

他满怀恋情走进她闺门,

带着一颗改恶从善的诚心,

他心里在想,他所期待的

那嶄新的生活已来临。” ⑩

恶魔弃恶从善,并非是见了塔玛拉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在其背后是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的,这是反思的必然结果。反观莱蒙托夫的爱情生活,与他有过较多接触的女性只有三个,但他一生中只有一个真正的恋人——洛普欣娜,也只有与洛普欣娜的爱情对诗人的心灵影响最深刻。一开始两人心心相印,但后来诗人离开莫斯科去彼得堡读大学,为了报复苏什科娃之前对他的戏弄,使洛普欣娜误以为诗人有了新欢,洛普欣娜便在家长的压迫下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年龄大好多的男人。即使二人始终默默相爱,却不能修成正果,最终酿成有情人形同陌路的悲剧。失败的情感经历为诗人孤独的命运增添了一道道忧伤,但是这样的遭遇也使得诗人深刻反思,从而启迪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用失落的爱和内心的苦涩作为激励,从而燃起战胜厄运的斗志。人本身都是善恶并存,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而恶魔受上帝的惩罚,善被恶控制,但这个不断新生的恶魔不甘心长期让善受恶的压抑和控制,时刻眷恋往日和来日的真善美的本真状态,最终选择了弃恶从善。恶魔通过爱情和反思让他的行动起死回生,产生了想与天国重修于好的奇迹。虽然莱蒙托夫和恶魔的爱情结局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通过对爱情的反思保留了心中善良的一面。长诗的结尾:

“失败的恶魔满口诅咒

自己那些胡乱的梦幻,

他依然留在宇宙中间,

孑然一身,孤傲如常,

对谁也不爱,也不指望……” ?

恶魔原本是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天使,可他蔑视一切,不愿惟命是从。这一做法触怒了上帝,从而被逐出了天堂,成为一个在天地间游荡的恶魔。他蔑视且憎恶造物主所创造的一切,最终寄希望于爱情,倾心于真、善、美的化身塔玛拉。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恶魔决定为了塔玛拉放弃一切权力与欲望,他与天使搏斗,直到最后天使带着塔玛拉“罪恶的灵魂”回归天国时,他还在不认输地呐喊着“她是我的!”然而,恶魔始终也没能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从此彻底失去了希望,默默忍受永世孑然一身的孤独。《恶魔》里当然也闪动着莱蒙托夫不安的灵魂。对俄罗斯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反抗,压抑和犹豫,孤单和彷徨,对真善美的理想,对爱情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向往……都借恶魔之口倾泻而出。恶魔的结局是悲剧的,源于他力量的不足和性格的缺陷,而这恰恰也反映了诗人本身的悲观与无助。沙皇统治制度扼杀了莱蒙托夫短短27岁的生命,也证实了诗人预感自己会早夭的悲剧性体验。诗人虽早逝,但他的反叛精神在恶魔身上得到了“永生”。

四、结语

长诗《恶魔》是莱蒙托夫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它蕴含着时代情绪,又有着超越时代的想象。莱蒙托夫从1892年就开始创作《恶魔》,直到逝世的前几个月仍在修改,而且对最终稿仍未完全满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恶魔》是一部没有画上句号的作品,也是莱蒙托夫一生的投射。本文通过对莱蒙托夫和恶魔的“性格悲剧”“恋爱悲剧”“人生悲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将其分别放入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从而在合成空间中产生了新奇的、动态的隐喻认知,即莱蒙托夫的反叛精神在恶魔身上得到了“永生”。此外,莱蒙托夫和恶魔形象不但是个叛逆者,而且更是个探索者,他们还不断反思自己的叛逆。这不仅是俄罗斯在个性受到极度压抑、思想受到极度禁锢的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王国里的最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长途中都具有哲理意义的文化瑰宝。

注释:

①王寅:《认知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99页。

②G·Lakoff,M·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③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12-16页。

④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外语研究》2001年第3期,第1-10页。

⑤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⑥王寅:《认知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64页。

⑦顾蕴璞:《莱蒙托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⑧莱蒙托夫著,顾蕴璞译:《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55-157页。

⑨Г.П.Бердников:?История всемир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Т. 6.?,Наука,1989.

⑩莱蒙托夫著,蕴璞译:《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76页。

?莱蒙托夫著,顾蕴璞译:《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96页。

参考文献:

[1]顾蕴璞.诗国寻美——俄罗斯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顾蕴璞.莱蒙托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1.

[3]莱蒙托夫.我要生活!我要悲哀……莱蒙托夫诗选[M].顾蕴璞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4]阮英.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诗歌隐喻及其教学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4):174-176.

[5]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12-16.

[6]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王寅.认知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8]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J].外语研究,2001,(03):1-10.

[9]徐稚芳.歌唱否定精神,还是追求和谐美好的人生——析莱蒙托夫长诗《恶魔》的主题思想[J].国外文学,1993,(02):22-23.

[10]徐稚芳.俄罗斯诗歌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2]Бердников Г.П.История всемир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Т.6.[M].Наука,1989,С.367.

猜你喜欢
概念整合恶魔
奇妙的“恶魔幻方”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恶魔之 一》
恶魔的咒语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讲话中的隐喻概念整合及翻译策略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广告语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应用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数字型词语的意义构建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