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军 孙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有两个具有战略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是共同富裕,一个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为我们认识和处理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路径,而共同富裕既是目标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对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作初步探讨。
一、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具体体现为: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路径,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归宿;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
1.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路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一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富裕的前提还是要回到富裕本身,要想实现富裕就一定要做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要体现在经济方面,更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新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旨在推动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使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这要求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适当减少人们的劳动时间以及合理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强人们工作的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技自强赋予实现共同富裕的无限动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绿色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高质量发展也是绿色发展。粗放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从根本上就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持以绿色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推动实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让绿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保护色,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国虽然已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更加注重,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对物质与精神有着更高的追求。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是协调发展,要促进城乡区域相协调,缩小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2.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且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将共同富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既不能弱化,也不能偏离。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其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阶段性与长期性、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仅在经济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要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最终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仅仅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也能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譬如,完善分配制度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之一在于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就意味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提低扩中”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认同感。同时,充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作用,通过其对社会发展的大量投入,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又可以满足人们对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真正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满足人的全方面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体而言,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二者在理论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在实践上需要协同发力、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
1.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里所提到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做到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并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就业体系,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生活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理念决定发展的成效。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发,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把创新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促进共同富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城乡地区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这都需要通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来解决。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GDP,更要绿色GDP。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的协同,绝不能顾此失彼。要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全面享受劳动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个整体,相互贯通、相互影响。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辉煌。
3.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当前国际局势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如何在这场革命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充分利用好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保持各种要素的流动畅通,形成一种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将我国巨大的消费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强化国际循环。通过高水平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和美好期待。在努力把共同富裕变成现实的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并显现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能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甚至两极分化,资本的逻辑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要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和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由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否能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格局,只有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才能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这个“蛋糕”分好。
5.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在党的坚强和全面领导下,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没有实体经济所提供的物质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更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循环经济、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技术等作为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快升级传统产业转型,从中低端逐步向中高端迈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快转型速度。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领域依然在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基础建设;要重视乡村教育,积极培育新农民,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农村,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