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辽阔多彩,创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多姿的音乐艺术,丰富了世界音乐,构建了以中和之美和写意之美的美学基础,聚诗境、乐境、意境于一体。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之琵琶名曲《夕阳箫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谓之中国的标题音乐。
古有儒家礼乐思想名篇《乐记》言“乐者,德之华也”“乐统同,礼辨异”;先贤孔子“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孟子“王与民同乐”说;荀子《乐论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阮籍《乐论》提倡音乐的审美标准与音乐“平和”说;周敦颐的政乐相互作用说与“淡和”的审美原则等。近有王光祈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创造具有民族性的新国乐,以唤起民众;青主《乐话》“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灵魂的语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刘天华国乐改进社《光明行》等。今有广东卫视的《国乐大典》,河南卫视立足传统节日,自《唐宫夜宴》始深耕传统文化;河南博物馆的华夏古乐团、湖北博物馆的编钟乐团,跨越千年奏响的是古今新乐,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映照;作曲家谭盾早期的交响曲《风雅颂》、近期的《敦煌·慈悲颂》;秦文琛的唢呐协奏曲《唤凤》等。无论群体或个体都传递出中国声音,谱写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社会功能,陶冶情操,抒写东方音乐的哲学观。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每个时代皆有其使命,立足中国以古今中国音乐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好中国民族音乐厚养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温红色经典音乐涵养家国情怀,挖掘音乐的内涵和元素健全人格修养,辐射到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实践等形成整体的良性循环,让经典永流传,立美德永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