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琳
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 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
跨过门前的葑溪, 进沧浪亭大门折向左,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飞檐凌空的沧浪亭正高踞假山之上,四围苔痕青青、古树参天。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已历近千年的历史烟雨, 园林建筑屡毁屡建,唯一不变的,是这复廊两侧的一水一山。
北宋庆历四年,作为新政改革派,又是诗文革新运动健将的苏舜钦被人构陷而免职,黯然离京扁舟南游,于次年四月寓居苏州。懊恼于江南炎热潮湿的天气,又或许难以纾解内心壮志未酬的愤懑, 苏舜钦欲寻“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于是就在苏州府学之东发现了这块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三向皆水的吴越池馆废地, 遂以四万钱买下,临水构亭,取名“沧浪”。诗人流寓之际的偶然之举, 给姑苏城留下一处最具光彩的文化地标。
沧浪亭的修建, 让正值盛年政治失意的苏舜钦暂时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时常泛舟来去,留下众多有关沧浪亭的文章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沧浪亭记》:“澄川翠干,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尤与风月为相宜”“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苏舜钦觉得自己在沧浪亭找到了人生“真趣”。
对于为何将此亭取名“沧浪”,苏舜钦在文章中只是一笔带过。也许是因为他认为沧浪的意思不言自明;也许是因为此中隐匿着他扁舟南游的复杂情感。然而,从他在苏州的其他诗文, 以及与好友欧阳修等人的唱和中,人们不难知道,“沧浪”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中的隐逸和顺应之意。
苏舜钦还留下许多有关沧浪亭的诗句:“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相对他一贯奔放的诗风, 这些诗句则显得平静从容、清幽真挚。看得出,离开扰攘的政争复归自然,苏舜钦有了俯仰皆自得的惬意。
沧浪亭成就了心境逐渐平和、通透的苏舜钦, 苏舜钦则成就了一座水清水浊皆可取、云卷云舒俱自得的人文名园。中国历代, 像北宋那样文人纷争复杂而激烈的扰攘虽不多见, 但在那些险恶的政事人事面前, 传统士人总有和光同尘与洁身自持的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经历了太多内心纠结之后,能够体悟“水清水浊取舍自然”,也就庶几臻于至高境界了。
烟雨三月,拙政园里游人如织,而清幽古朴的沧浪亭犹如一位淡泊处士, 从容面对着三三两两的游人。徜徉园林之中,人们不能不赞赏重修沧浪亭主事者的严谨眼光,是他,没有让沧浪亭泯然于其他园林人工精巧, 而尽量保持了苏舜钦当年所崇尚的自然之趣与文化之美。
园以亭名,亭以文盛,历经宋元,沧浪亭在明嘉靖年间以又一篇《沧浪亭记》而大放光彩。彼时,已改建为佛寺两百余年的沧浪亭在僧人文瑛推动下得以重修, 散文大家归有光欣然命笔写下此记。抚今追昔,归有光思索宫馆园囿荒残灭没, 感慨园林池馆兴废之道, 认为沧浪亭最可珍贵的还是子美遗风, 是遗泽后人的文化力量。两篇《沧浪亭记》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文学的历史佳话,也让沧浪亭自此成为堪与岳阳楼、醉翁亭相媲美的知名文化景观。
及至清代, 苏州当地文人沈复居于沧浪亭西隔壁,其临水一轩,名为“我取”,亦取“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之意。此时,沧浪亭已由水边迁到了如今的假山之上, 沈复与新婚妻子芸娘于中秋之夜偕游沧浪,看到景致依然幽雅清旷,“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于是,在《浮生六记》中,沈复继续写下了属于沧浪亭的一段文学传奇。
园林有兴废,文脉贯古今,名园名楼能够为后人不断复建、重建,多着眼于它文化意义的丰赡, 而与其曾经的壮观或精美往往并无多少直接关联。这在金谷园、姑苏台等的湮灭,岳阳楼、黄鹤楼等的屡毁屡建中不难看出端倪。
从沧浪亭拾级而下,沿长廊向南行,是一座竹树掩映、翠色盈门的仿古建筑——五百名贤祠。
清道光年间, 苏州藏书家顾沅据其所藏吴中名贤三百余幅画像, 与当地文人发起兴建名贤祠以崇祀苏州先贤。其时恰逢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 时任江苏巡抚陶澍即购得沧浪亭旁房屋, 修筑五百名贤祠。顾沅又多方搜集名贤画像,最终积至逾五百幅,据以勒石刻像,终成此祠。
五百名贤的选择, 上自春秋, 下至晚清,除建造沧浪亭“沧浪一曲、风流常在”的苏舜钦外,还有姑苏古城的缔造者伍子胥;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也有“何似姑苏诗太守”的韦应物等盛唐诗人;既有文学家欧阳修、苏轼,书画家文徵明,也有政治家文天祥、林则徐……五百名贤并不局限苏州本地籍贯郡望, 而是将与苏州有过渊源、对苏州做过贡献的历史人物悉数囊括在内。五百名贤祠建成后,苏州人每年春秋两季献祭不辍, 以示不忘先贤造福与教化之功德恩典。
沧浪亭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垂传后世的精神浸润。以文化之美特出于苏州诸园林之间,沧浪亭,注定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