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褐斑病防治时机预判与药剂防控建议

2023-08-22 01:19:02曹引婷
西北园艺(果树) 2023年3期
关键词:褐斑病三唑侵染

康 林 曹引婷

苹果褐斑病是苹果早期落叶病的一种,是由子囊菌苹果双壳菌(有性态)、半知菌苹果盘二孢菌(无性世代)侵染所致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富士系、 元帅系品种易感病, 尤其15 年以上衰老园发生严重, 可造成早期叶片大量脱落, 严重削弱树势, 影响果实成熟和花芽分化质量。 该病的发生蔓延与降雨的早晚、 雨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根据降雨情况准确预判用药时机、 科学用药对病害防控效果影响巨大。 我们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 总结了苹果褐斑病用药时机的预判方法, 提出了药剂选择建议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供果农朋友参考。

1 发生规律

雨水是苹果褐斑病孢子传播、 萌发侵染的必要条件。 苹果褐斑病的病菌以菌丝、菌索、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病落叶片上越冬, 次年春季(4 月中下旬)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雨(主要是雨水冲溅)到达下部叶片(下部、内膛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向外扩展),形成初侵染源,然后开始多次重复侵染。

病菌潜伏期一般1~2 周,最长45 天,从侵染叶片到引起落叶历时55 天左右。症状表现一般在6 月上中旬,5—6 月是第1 个防控关键期,这一道防线把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病害暴发成灾。 7—9 月为褐斑病发病盛期,常在9 月份造成大量落叶, 故而7 月份是第2 个防控关键期, 此期科学用药可大幅减少病菌产孢量,减轻后期落叶程度。 10 月份之后,随气温下降发病减轻,病菌开始做越冬准备,此期病菌孢子在病叶中大量积累,应做好清园工作,降低病菌越冬基数。

苹果褐斑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是20~25 ℃,在较高的温度下,病菌侵染速度快,病程缩短,落叶速度快,病害蔓延迅速。 5—6 月降雨多、降雨早,发病重。干旱年份则发病轻。夏季阴雨连绵有利于病害蔓延。

2 预判方法

在温度适宜的前提下, 湿度是决定病菌能否侵染叶片的关键因素。根据生产经验,苹果萌芽开花20~25 天, 只要遇到7 小时以上超过2 mm 的降雨,病菌侵染的机会就会加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成功侵染机会越大。据段喜涵研究,若有持续48 小时以上的连阴雨,100%的空气湿度条件(即叶片结露状态),落到叶片上的病菌分生孢子就能够顺利萌发产生芽管, 从气孔进入叶片内部, 完成侵染。 需要注意, 人常说下雨天就是得病天, 这个论断对褐斑病来说不准确。 病菌孢子的萌发须以足够时间的湿度条件作为保障, 因此将是否持续48 小时以上的阴雨环境作为判断病菌是否侵染的标准更为适宜。

结合具体生产表现,从上述时间段推测,褐斑病菌的侵染期从5 月初开始(萌芽开花20 天之后),一直要持续到8 月初。

不同年份降雨的早晚、雨量的大小、降雨持续的时间不一样,病害侵染和发病早晚、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但在这关键的3 个月内,只要出现持续48 小时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就必须果断喷药防控, 具体用药方案可根据上年的病菌基数、树体长势、立地条件(低洼地、密闭园等)灵活掌握。

3 药剂选择

3.1 防控原则 基于上述预判方法,生产者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综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应遵循“雨前保护,雨后治疗,阴雨天药肥联合”的防控原则。

3.2 药剂选择

1)预防。 树体萌芽前,全园喷石硫合剂清园。发病前(雨前3~5 天)喷保护性杀菌剂,能够达到有效预防病菌侵染的目的, 可选用代森锰锌、丙森锌(安泰生)、甲基硫菌灵、可杀得等药剂。

2)治疗。 雨后立即用药, 喷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杀灭已经侵入叶片的病菌, 可选用丙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

发病盛期与磷、钾叶面肥结合,保护治疗性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联合使用,套袋园还可以喷施1~2 次波尔多液保护叶片。

3.3 注意事项

1)三唑类药剂可以在不同作用点位抑制病原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 内吸传导性好,对子囊菌、 半知菌等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活性, 用于防控苹果褐斑病效果理想(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春喜等试验,25%丙环唑水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防治效果理想)。对该类药剂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最好在病害侵染初期用药。 ②三唑类杀菌剂与作用机理不同的其他杀菌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连阴雨之后,可与保护性杀菌剂(比如代森锰锌、铜制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联合使用,或使用商品性复配制剂(据徐晓厚等试验,3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对褐斑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③不同三唑类杀菌剂防治谱不一样, 可选择两种混配, 发挥增效作用。 混配使用一定要先行试验。 ④三唑类可以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 施用不当会抑制作物生长(氟环唑、 氟硅唑、 丙环唑抑制作用较强,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烯唑醇相对安全), 应把握好安全剂量,不得随意加大浓度, 喷施药剂时可以把喷头压低一些, 减轻抑制作用。 ⑤三唑类药剂安全间隔期15~20 天, 生长季使用次数不能超过3次。 ⑥戊唑醇套袋后使用, 1 年内最多用2次,否则易引起果实着色不良。

2)如果发现苹果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混合发生,应根据情况针对性用药,联合防控。

3)幼果期慎用波尔多液, 防止污染果面。雨天、 叶片有露水时不用波尔多液, 以免发生药害。

4)轮换用药,延缓抗性产生。在多年施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病菌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苹果园, 应考虑更换新的药剂或采用混合用药方式提高防效。

5)喷药务必周到,叶面背面、树体内膛都要兼顾。

猜你喜欢
褐斑病三唑侵染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30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36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烟台果树(2019年1期)2019-01-28 09:34:56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不同浓度三唑锡悬浮剂防治效果研究
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1
三组分反应高效合成1,2,4-三唑烷类化合物
1,1′-二(硝氧甲基)-3,3′-二硝基-5,5′-联-1,2,4-三唑的合成及性能
火炸药学报(2014年5期)2014-03-20 1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