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涌 张 鑫 葛福柱 任庆国 王连祥 张永珊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全国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中药材资源,不断扩大中药材的种植面积, 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影响我国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1]。 病虫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中药材品质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关乎产业的兴衰, 开展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
白芍(Paeonia obovata var. glabra Makino)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的干燥根。 炮制后的白芍作为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等功效。
相较于农作物,中药材种类繁多、产区跨度大、生物学特征差异显著,这就导致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复杂、发生规律差异大[3]。 多年生中药材白芍地下病虫害频发,地上部分难以实时监测,增大了防治难度[4]。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也得到有效的防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乱用防治措施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印发的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对中药材产业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要求,所以现阶段开展无公害中药材种植, 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2]。
据调查显示, 菏泽市白芍种植在地面积3 万亩以上,其产量占全国的10%左右。 每年自5-6 月起,病虫害加剧,导致白芍陆续出现叶片灰霉、黄化、枯萎等现象,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甚者大片白芍根部发黑、腐烂、枯死,严重影响白芍的产量。
由于当地长时间种植白芍,土壤连作严重,病原菌和害虫已经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导致病虫害问题越发严重。
白芍病虫害发生时, 种植户多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导致农残、重金属、激素等含量变大,根部病害发生率增加,对白芍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病虫害防治也更加困难[5]。
当前菏泽地区白芍种植技术落后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一是种植户对药材了解有限,无法根据其本身的植物生长特征进行种植, 没有考虑到光照、温度、湿度、海拔等因素,缺少科学的栽培技术。二是生产发展存在盲目性,对种源的筛选不严格,缺少优质品种, 良种覆盖率低, 且对种源不能进行检测,无法保障药材安全质量,重视产量,忽视质量[6]。三是种植户对白芍的种植管理经验不足, 如在病虫害绿色防治、环境调控等方面缺少科学化手段,也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
白芍主要的病虫害及识别特征见表1。
表1 白芍主要病虫害
白芍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危害性强,必须加强防治,提高产品质量。 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了解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确定防治措施。 防治以非化学防治手段为基础,科学合理使用无公害化学防治措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尽量使用生物源农药,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环保的绿色防控目标[7]。
调运白芍种苗时,应当严格检疫。
4.2.1 土壤处理 栽植白芍前, 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 撒施98%棉隆微粒剂5~6 kg/亩,耙匀浇水,覆膜3~6 d 后揭膜,7 d 后翻地、栽植,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和2%硫酸亚铁溶液处理种植穴。
4.2.2 苗木处理 苗木栽植前先剪去有病虫害及残断的根,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1%硫酸铜溶液或1%石灰水等量式波尔多液等浸泡10 min,捞出晾干栽植。
4.2.3 水肥管理 每年秋冬季节,结合封冻水,施入腐熟有机肥2 000 kg/亩及生物菌肥100 kg/亩。 萌动初期追施三元复合肥80 kg/亩。花后追施三元复合肥80 kg/亩,采用沟施或穴施,并及时浇水。 夏季气温超过35℃时及时浇水遮阳。 最好喷灌,不可大水漫灌。雨后应及时排涝。
4.2.4 清除病虫源 及时除草, 秋冬季节平茬。 叶部病害发生期间及时摘除病叶、 病蕾, 集中深埋或销毁。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架设高度2 m,距离100 m。 按糖∶醋∶白酒∶水∶90%晶体敌百虫为6∶3∶1∶2∶1的比例配制糖醋液, 诱杀小地老虎成虫, 每亩放置10 个诱杀器皿,高度为1.5 m。 初冬翻耕土壤杀死越冬害虫。
春天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溶性粉剂500 倍液或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均匀冲施根部1~2 次,防治根部病害。 充分保护害虫天敌,或人为放生天敌,利用白僵菌、绿僵菌、土蜂、鸡、鸭等防治害虫。
一是遵守禁令。 中药材种植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明令禁用的农药。 二是监测预报。 应通过田间监测,准确掌握发生程度,预判发展趋势,避免盲目打药,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在需要用药防治时, 应在有害生物最佳防治时期果断用药[8]。 三是轮换用药。 应避免连续多次或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及为提高防治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药残留[9]。 药剂轮换使用应采取生物与化学药剂轮换, 或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间轮换。 农药标签对使用安全间隔期做出规定的,采收时应严格遵守。
4.5.1 叶部病害
(1)灰霉病:嫩芽出土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 000 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 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灰霉宁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等防治。
(2) 白粉病: 发病前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石硫合剂结晶3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等进行预防; 发病期用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
(3)红斑病:发病前交替使用15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预防;发病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防治。
(4)炭疽病:发病时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
(5)锈病:发病前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预防;发病时交替使用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
(6)轮斑病:发病时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
4.5.2 茎部病害
(1)茎腐病:发病时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
(2)疫病:发病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1∶2∶200 波尔多液防治。
4.5.3 根部病害
(1)根腐病:发病时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灌根[10]。
(2)白绢病:发病时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
(3)根结线虫病: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 000 倍液浸根处理。
4.5.4 地下害虫
蛴螬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 倍液浇灌根部或用25%噻虫嗪颗粒剂穴施, 成虫期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悬浮剂800 倍液防治。
4.5.5 食叶害虫
(1)蚜虫:用10%吡虫啉悬浮剂800 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 000 倍液防治。
(2)介壳虫:用40%杀扑磷乳油防治。
(3)蜗牛:穴施20%灭旱螺颗粒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8 kg/亩或喷施灭螺净可湿性粉剂4.2 kg/亩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