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输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3-08-21 10:36王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大面积血常规红细胞

王波

烧伤发病率较高, 是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 发生后可致患者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机体皮肤等发生异常, 影响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大面积烧伤患者脏器组织严重低灌注可致凝血功能障碍、缺氧、缺血, 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 疾病恶化, 危及身体健康[2]。近年来, 在大面积烧伤初期, 输血治疗的优势逐渐显现, 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3]。本文主要对2019 年9 月11 日~2022 年9 月11 日66 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输血治疗的效果, 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工作提供指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9 月11 日~2022 年9 月11 日本院收治的66 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住院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偶数)和对照组(奇数), 每组33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11~79 岁, 平均年龄(42.50±13.31)岁;男女比例19∶14。对照组患者年龄10~80 岁, 平均年龄(42.49±13.27)岁;男女比例20∶1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对本次研究知情;②影像学数据信息完整;③自愿在入组同意书中签字;④烧伤面积>50%。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靶器官疾病;②精神疾病;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配合度、依从性差;⑥血液疾病;⑦高敏体质者;⑧听力、视力障碍;⑨重大传染性疾病;⑩中途退出。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 为尽量减少失血量, 妥善处理伤口, 给予抗感染治疗,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支持、碱化尿液、高蛋白饮食等干预措施保护肾功能。此外,入院后, 给予患者积极的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常规行结痂切除术、植皮术。

1.3.1 研究组 患者给予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尽早清创止血, 根据实际状况实施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实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血液常规的变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出血情况提供必要的成分输血治疗, 主要注入血浆为复苏胶体溶液, 根据Hb 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确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研究组不同时间点(烧伤后48 h、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第21 天)成分输血情况, 包括血浆、冷沉淀、红细胞、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Hb、HCT、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 患者各项体征显著改善, 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体征好转, 血常规指标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体征、血常规无变化,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 HCT Hb(g/L) 红细胞计数(×1012/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3 288.06±121.04 125.42±2.03a 0.58±0.08 0.43±0.11a 183.12±32.14 100.53±2.03a 5.54±1.19 4.56±1.09a对照组 33 288.28±127.06 95.25±2.24 0.57±0.06 0.29±0.12 183.52±32.13 88.05±2.05 5.56±1.17 3.22±1.10 t 0.0072 57.3317 0.5745 4.9404 0.0506 24.8497 0.0688 4.9708 P 0.9943 0.0000 0.5677 0.0000 0.9598 0.0000 0.9453 0.0000

2.2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成分输血情况 随着时间的延长, 研究组患者输注红细胞、血浆量逐渐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7、14、21 天, 研究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冷沉淀量均较第3 天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14、21 天, 研究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冷沉淀量与烧伤后第7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成分输血情况( ±s, n=33)

表2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成分输血情况( ±s, n=33)

注:与48 h 比较, aP<0.05;与第3 天比较, bP<0.05;与第7 天比较, cP<0.05;与第14 天比较, dP<0.05

烧伤后时间点 例数 血小板(2.5×1011/L) 红细胞(U) 冷沉淀(U) 血浆(ml)48 h 33 0.75±0.17 5250.25±2133.22第3 天 33 0.35±0.14 2.76±0.09a 7.27±2.10 7309.15±2785.23a第7 天 33 1.25±0.55b 8.27±3.15ab 11.61±4.24b 9952.33±3000.25ab第14 天 33 1.26±0.53b 24.26±6.16abc 11.60±4.22b 14756.26±5231.45abc第21 天 33 1.24±0.60b 35.32±8.27abcd 11.62±4.21b 18694.24±5378.19abcd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1.8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合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s, n(%)]

表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合并感染研究组 33 60.28±10.33a 0a对照组 33 65.39±10.36 6(18.18)t/χ2 2.0065 6.6000 P 0.0490 0.0102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一般是指严重和极严重的烧伤[4]。烧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类, 包括轻度、中度、严重以及极严重烧伤。如果二度烧伤只覆盖不到体表面积的10%, 则认为是轻微烧伤;如果二度烧伤占体表面积的10%~29%, 则通常是中度烧伤;如果二度烧伤占体表面积≥30%, 通常是非常危险的, 烧伤早期液体渗出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晚期可发生脓毒性休克[5,6]。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早期和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烧伤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7]。此外, 烧伤发生后, 患者不仅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疼痛, 而且还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目前, 该病一般优先常规治疗, 但常规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安全性低, 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 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8]。烧伤初期液体输注会稀释人体内的凝血因子, 输血治疗能够增加机体所需的凝血因子, 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补充丢失的血浆成分, 增加血容量[9]。

临床研究显示, 烧伤患者初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现象。大面积烧伤会导致血浆大量丢失, 且比红细胞丢失更明显, 从而导致红细胞计数相对增高、HCT 升高;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Hb 游离于血浆中, Hb水平升高[10];患者烧伤后30 min 内血小板增加, 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但是随着病程的发展, 患者失血量增加, 且常规治疗中大量液体输注, 容易导致围手术期的贫血发生, 使得红细胞计数、Hb、HCT 明显低于正常值。且随着炎症的发生和疾病加重, 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大量药物输注、液体外渗等因素也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11]。因此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可纠正围术期贫血, 改善血常规指标。

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渗出过多, 血浆是渗出的主要成分, 因此大面积烧伤患者初期治疗首选液体复苏胶体。严重烧伤患者有血液流失、严重组织坏死、皮肤屏障受损、感染等风险,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1,12]。休克是烧伤初期常见的并发症, 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烧伤休克的防治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液体复苏是烧伤休克初始治疗的基础, 液体复苏成功的关键是为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复苏液, 并确定合理的液体替代量。由此可见, 液体复苏胶体在大面积烧伤初期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大量输入液体会稀释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 可以考虑使用新鲜冷冻血浆来补充丢失的血浆成分, 以增加身体所需的凝血因子, 维持渗透压,更快地恢复血容量[13-16]。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在烧伤后48 h 内输血, 输血量逐渐增加, 需要输注多种血液成分, 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等, 由此可见大面积烧伤患者初期输血治疗至关重要[17,18]。除此之外, 相关学者表示, 早期输血可确保痂切除和植皮的安全性, 纠正贫血, 改善组织血液灌注, 提高手术效果, 实现最佳疾病预后[19-23]。

综上所述, 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效果明显, 患者血常规指标得到有效改善, 感染发生率低, 住院时间短, 可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大面积血常规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