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能芳
摘 要:2019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院校。以该校会计专业群为研究基础,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现状,介绍了会计专业群“1+X”证书的开展情况及其融入财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财税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如何依托“1+X”证书制度来优化财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财税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40
1 背景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指出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并提出2019年在职业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随后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023年1月,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退出目录实施细则》,旨在建立对培训评价组织资质退出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资格退出机制。
2 “1+X”证书制度试点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这些角度来进行研究。刘焕雯(2022)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介绍了该专业“1+X”证书试点情况。并且依托“1+X”证书制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陈花兰(2022)以智能财税“X”证书为例,从课程、学生、教师三个角度来打造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杭俊(2023)认为“1+X”证书制度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新角度。提出需要从课证融通历练、“之”字形循环赋能、理论收敛变“术”为“道” 三个阶段来培养双师型教师。戴勇(2019)从开展与培训评价组织的紧密合作、正确处理“1”与“X”的关系、培养一支培训师队伍、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以及推进与试点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试点工作内容。
3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群“1+X”试点案例
3.1 典型做法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2019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X”证书的试点院校,其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纳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会计专业群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已建设完成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慕课示范项目10门,智慧课堂试点课程2门;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8本、省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2本;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累计获得“六金一银一铜”,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累计六次夺得该赛项一等奖的院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赛项获得一等奖,也是安徽省代表队最佳成绩。目前,会计专业群累计完成超400人次的“1+X”考证任务,总结其实践经验如下,具体见表1。
3.1.1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师资培训
从源头把控教学质量。自2019年起,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1+X”技能证书师资培训项目,具体如表2。
3.1.2 召开培训前动员会
每次集训前,都会召开动员大会。让学生领悟到“1+X”证书制度体现了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决心。因此学生才能端正态度、积极备战,大大提高了证书获得率。
3.1.3 小班化精准集训
建立培训讲师和辅导员双责任制,筛选骨干教师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约20天的小班化培训,培训讲师从报名到考试全程参与。
3.2 依托“1+X”证书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2.1 修改课程标准,践行课证融通方案
学校会计专业群对标职业技能证书中的技能地要求,讲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将理论、技能、考证灵活地组织在一起,真正实现课证融通,具体见表3。例如在第五学期给会计专业开设了90个学时的综合实训。以往通常是全部手工实训,即学生一人同时担任出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岗位角色完成一个月约100笔经济业务从凭证到报表的完整纸质材料账务任务。2020年开始,依托“1+X”证书制度进行改革,压缩业务量到约30笔,将手工实训调整为30个学时,剩余60个学时采用学习“1+X”财务共享平台训练。这样一方面让实训内容变得更多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财税技能,另一方面针对考证同学也多了练习的机会。
3.2.2 积极推动工学结合
积极瞄准行业发展动态,顺应“互联网+”形势,调整会计人才培养重心,促进人才培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先后组建了大账房会计班、账道会计班、“财务共享班”等四届互联网会计改革班,互联网真账实做的探索实践,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融入了“互联网+”元素,引领专业在“互联网+”时代,迈出新步伐。
3.2.3 以“1+X”证书制度为背景,积极扩大专业群影响力
2020年10月,会计专业群组织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全国师资研修班, 为推动“1+X”证书制度工作提供交流平台。牢牢抓住“1+X”证书制度机遇,打造“智慧财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3.2.4 树典型、会总结
组织“1+X”证书制度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总结“1+X”证书试点开展以来的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给予获奖教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整个专业群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
3.3 困境
3.3.1 缺乏符合财税职业技能要求的教材
由于目前发放“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仅仅提供软件服务,没有教材。需要培训讲师在短期内摸透软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梳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指引,会略显仓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传统的校内教材已经无法适应职业技能要求。
3.3.2 缺乏对教师评价
一般的校内课程,会计专业群会每个学期召开“学评教”活动,对上课教师进行评价,并将结果报送专业负责人。但是“1+X”培训属于短时间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临时班级解散,无法获得学生的反馈,教学质量难以把控。
4 财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4.1 实训实习条件有限
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都会开展会计等财税专业并且招生规模较大。基于设施设备的场地限制,加之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实习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掌握程度不能达到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过程性评价也难以保证。
4.2 课程网络资源缺乏企业深度参与,导致实务性资源偏低
虽然大多数学校的主要核心专业课都已完成了慕课或者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库建设,但是都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很少,难以大数据时代的财税工作场景,也无法满足行业用人要求。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积极的激励制度,使得双方都缺乏积极性。
5 依托“1+X”证书制度,财税技能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5.1 新增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依据
目前,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普招学生为例,培养目标的设定依据为教育部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全国会计专业初级资格标准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意见。国家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所以设定依据建议加上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5.2 教学组织体系的创新
建议基于校企横向课程项目,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将业财税一体化操作内容植入专业素质能力模块课程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让校企双方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可以在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快速得到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辅导。
5.3 加快“三教”改革
5.3.1 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
现有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校内教师自己编写,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对财税人才的要求。而提供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也只提供软件服务、没有统一教材。需要培训讲师只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讲解,很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甚至有知识盲区或错误。建议借助“1+X”证书制度机遇,组织校企共编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度挖掘财税技能点。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培训评价组织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校课程教材能够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要求,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
5.3.2 教法创新
以往的模式是一门课整个学习周期都是从头到尾由一个老师来上课。而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目标应该按照模块化设计的。建议将一门课拆成若干个模块,不同模块由不同的老师来上。同时,要建立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如如何分割模块、每个模块的重难点,防止财税技能点遗漏或者重复,极大限度利用优质教师资源。
5.3.3 提高讲师团业务水平
要求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相关的师资培训,从源头上把好教学质量关。加强开展与“1+X”证书制度相关的教学研究,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学生对讲师的评价工作,督促教师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5.4 优化课程体系,更好的服务课程融通
深入研究财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财税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财税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将财税技能点融入课程体系。
5.5 修订课程标准
5.5.1 修订课程目标
制定或修订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保证课程标准符合财税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体现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的发展要求。
5.5.2 修订评价方式
积极做好学分互认的机制。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专业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以结果性考核为主,如期末考试。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议改革考评方式,如以财税技能证书考试成绩代替期末考试成绩。一方面减少重复教学、节约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極大鼓舞学生学习的决心。
5.6 改善实训实习条件
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更强调动手能力。但是由于财税专业招生规模大,通常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践实训通常被压缩和简化,极大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校内课程《纳税实务》主要教授大家如何去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却没有教授如何使用报税系统。这是学校没有办法去申请纳税人资格这一客观原因造成。正好可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多让学生去实训模拟报税软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与企业实践对接。同时,邀请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去,到财税工作实景去开展实训。
参考文献
[1]刘焕雯.“1+X”证书背景下智能财税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的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0):6466,70.
[2]陈花兰.基于“1+ X”证书的高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J].财会学习,2022,(15):148150.
[3]黄银利.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J].2022,(0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