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男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学者们对“来着”词性的争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是“来着”是否为动态助词。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一书中,吕叔湘和王力认为:“来着”只出现在北京中其他方言中少有这样的用法,在句子末尾使用,表示不久前发生了一种情况,句尾处使用“来着”,一般不用再使用表示语气的词语,动词不能带“着”“了”“过”。由此可分析出二位学者将“来着”视为动态助词①。问题二是“来着”是否为时间助词。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赵元任先生曾提出,“来着”作为助词,可表示某事件近期发生过②。问题三是“来着”是否为语气助词。部分学者认为“来着”属于语气助词。持这种观点的有朱德熙①龚千炎等学者。
本文认为“来着”的核心功能是表达说话者特定语气,与之相关的时间意义是相对次要的功能。
1.“来着”不能体现句子的时态
很多学者把“来着”当作时体助词来看,并由此出发对“来着”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他们认为在说话者说话之前,已经有事件发生或者动作已经结束。由此,笔者对表示过去的“来着”语料进行了搜集并作出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句子的时态并不是依靠“来着”表达而是在句子中间会存在其他时制词,并依靠这些时制词体现句子的时态。
(1)昨天下雨来着,她用帽子把脸遮住了一半。(《读者(合订本)》)
(2)他刚才在这儿来着,怎么突然没影了。(《读者(合订本)》)
以上两个例句分别通过“昨天”“刚才”表示过去的含义而不是靠“来着”体现。将“来着”去掉后句子的时态也没因此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来着”与句子的时态没有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缺少时间状语的例句中添加“来着”分析句子的时态变化。如:“他在村里的医院当医生”“我住北京”。如果都加上“来着”时,我们会发现,句子的时态并未发生变化,仍为现在时。由此可知“来着”并不能体现句子的时态。
综上所述,“来着”不仅可以出现在表达事件发生在过去的句子中,也可用于事件发生在现在的句子中,或是表示事件即将发生的句子中。虽然“来着”用在事件发生在过去的句子中的频率更高,但这也不能成为足以认定“来着”是表示过去的时间助词的有力证据。
2.“来着”不能作动态助词使用
经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可知“来着”除了可以用于所陈述的事件发生在过去的例句中,也可以表述事件现在正在进行,表示状态的持续不间断②。例如:
(1)前天下午我在图书馆看书来着。
(2)前天下午两点我在看书来着。
由上,句子的时态意义不仅仅由“来着”体现,所以笔者认为“来着”不是时间助词,也不是动态助词。
3.“来着”在某些语境中可以删去
在搜集了众多的“来着”句后,将原句中的“来着”删去后再对比原句语义,结果发现句子的意义没有因为“来着”的省略而发生改变。因此作出推断“来着”之所以可以省去是因为他具有语气词的功能,可以省略表示语气的词语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例如:
(1)那时,我们是怎么如何被剥削和压迫(来着),不记得啦?(北方社论《现代汉语词汇》299页)
(2)那天晚上有人我跑过来要见我来着么?(《红楼梦》第65回)
例句过多会占用较大篇幅此处只列举2个例句,但是同样是搜集了大量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搜集的64个句子中,有52句可以去掉“来着”并且意思不变,只有两种情况的句子无法删除。
4.“来着”与句子强调的对象无直接联系
黄伯荣认为③与时间助词主要强调时间有所差别的是,“来着”是强调行为动作的。然而卢朋林认为④“来着”与句子强调的对象无关,所以含有“来着”的句子可以强调不同的对象。笔者同意后一说法。如以下四句:
(1)我昨天下午在家做饭来着。(“谁昨天在家做饭来着?”)
(2)我昨天下午在家做饭来着。(“你啥时候在家做饭来着?”)
(3)我昨天下午在家做饭来着。(“你昨天在哪里做饭来着?”)
(4)我昨天下午在家做饭来着。(“你昨天在家干啥来着?”)
在这组例句“来着”起到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但去掉“来着”来着语义没有因此改变。如:你昨天在家干啥?这句去掉“来着”依旧成立。这是因为句子强调的部分不是由“来着”决定的而是由提问的对象决定的,提问都在针对做饭这个问题,而所有的回答也都会围绕“做饭”展开,即:强调的对象都是“做饭”。由此可得出结论“来着”与句子强调的对象没有直接关系。
5.“来着”具有语气词的特征
语气词常用在句子末尾或句子中转换处来表示语气。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及分析,发现“来着”具有语气词的特征。一是附着性强只能接在句子末尾或某些词语之后,而“来着”恰恰具备这一特点,只能接在句尾,在句中使用时也只能接在某些词语之后。例如:
(1)他告诉我这事来着,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2)那天叔叔还说来着,洋人去治老佛爷的病?
二是常和语调一起搭配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并且删除“来着”原句意思不会改变。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句子中的“来着”可以和语气词一起使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可以删去“来着”语义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来着”具备语气词的特征。
1.句法位置
“来着”一般在句尾使用,学者们同意这一说法。张谊生也认为⑤“‘来着’必须用于句子的最后,可以是整个句子的末尾,也可以是第一个句子的结尾。”通过对语料进行排序和分析,本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来着”普遍用于句尾,可以用于整句的结尾,也可放在分句的结尾使用。如:
(1)我帮着干活来着。
(2)两天前,我也看到他大摇大摆的穿金戴银到办公楼来着。
除此之外“来着”也适用于句中,将语气词置于“来着”之后,放在问句中间能使句子的语气变得缓和。如:
(3)你那天还跳舞来着呢。
(4)谁让咱们整天看人家脸色来着呢?
例(3)、(4)是“来着”和表示语气的词语联用的情况,与语气词连接,二者本身可表达不同的语气,联合使用能够表达句子的复杂语气。
2.可与“来着”搭配使用的词语
“来着”通常接在句子的谓语成分之后,而句子的谓语成分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⑥,因此首先判断出“来着”可与动词形容词搭配使用。
搭配动词使用的句子:
(1)当着你的面,他是这么说来着。
(2)他们接到新角色后,还是很认真干来着。
搭配形容词使用的句子:
(1)我确实又淘气又残忍来着。
(2)谁小气来着?
3.“来着”适用的句型
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来着”可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也可应用于感叹句⑦。
(1)陈述句
a.我倒早知道考大学有前途来着,就是没敢报考。
b.我记得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2)特指疑问
此用法较为常用,可用于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问。
a.对不起,你想喝什么来着?
b.你去哪来着?
(3)是非疑问句
答案为“是”或“否”的疑问句,如:
a.你怎么喘得这么厉害,跑步来着?
b.莫不是先生曾见过我父亲来着?
(4)选择疑问句
a.是昨天还是前天来着?她和我说过这件事。
b.你要红酒还是白酒来着?
(5)感叹句
a.你何苦来着!
b.有良心的话,就别忘了父亲是怎么待我们来着!
关于来着的语义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主要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来着”表示的是客观上的过去;另一种观点认为“来着”表示的是“主观上的”过去,强调是话者的亲身经历,并且话者对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了再一次的确认说明⑧。
学者朱德熙(1982)认为,最近某事件曾经发生,时间点距离现在较近。以用来表示句子的语气,也可以用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①。本文参考了朱先生的观点,结合自己理解对“来着”的这一语义作出解释。例如:荷花本是长在南方来着,后来才出现在北方。(老舍《老舍创作选》)
在这一例句中我们可以得知,荷花生长在南方是客观不变的事实。虽然从前荷花生长在南方,但是这已经成为过去,因为现在的荷花可以生长在北方,这一例句便可以很好地解释“来着”表示客观上过去的含义。
在研究语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来着”可以表示某事件在过去已经发生,由此产生了新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认为在某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来着”不仅可以表达出话者所陈述的事实是其亲身经历,又认为“来着”是说话人用于确认自己所表述的事实是自己经历过的,并且已经过去。例:我见过他来着。
在这句话中,“见”是说话人主动进行的动作看到了“他”,与他的见面是说话人的一次经历,并且说话人对这次见面经历仍有印象,通过这句话再次确认自己见过她的事实。
过去学者们对“来着”的研究往往关注于“来着”的语法,词性这些问题,缺乏“来着”在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来着”作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用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不同的句式中能发挥出的语用功能也存在差异。结合语料分析,本文试图对“来着”的不同语用功能做出总结。
“来着”可用于句中用以引起听话人回忆对话者所提事件,例如:
(1)你曾对我说什么来着?年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宋氏家族全传》)
“来着”引起回忆功能还体现在,它可用于引起听话人帮助回忆话者曾经记得的却一时难以记起的事实。例如:他问丈夫,昨天我问你什么问题来着?(《报刊精选》)
“来着”还可以表达说话人用讥讽的眼神,嘲笑的语气重复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来表示自己对听话人的嘲讽。这种用法在句式“我说什么来着”中,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我说什么来着,出门前让你带伞你也不带,淋湿了吧!
分析这个句子会发现,句中话者通过“我说什么来着”引起听话人回忆自己曾经给过的建议,在此句中,话者让听话人带伞,听话人没带,于是造成了“被淋湿”这一糟糕情况的发生。说话人再次告知对方这一糟糕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为了嘲讽对方,没将自己的建议放在心上,才导致了下雨没有伞被雨淋湿这一糟糕情况的发生。
在对语料整理分析之后,笔者发现,“来着”在某些语言环境下具有语气软化功能,如公众宣传,商业谈判等,为了使谈判双方意见能尽量达成统一,委婉的表达能为交际双方营造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促使目标更好地实现。在句中使用一词就能达到软化语气,委婉表达的效果,例如:
(1)我……怎么称呼您什么来着?哦对了,是秦总吧?(《国家大任》)
(2)七七,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我没听清。(《青春的童话》)
例(1)如果没有“来着”,听话人会感觉话者对自己从未有过了解,语气也变得有些强硬,在某些场合不适合使用。例(2)若去掉“来着”,语气也都会变得强硬而带有“质问、盘问”的色彩。这显然和中国人强调以“礼”待人的观念不相吻合。这种情况下“来着”并不能被删去。省略“来着”现实交际中会让人产生被冒犯的感觉,不利于交际目的实现。
当事情原计划要做却没有做成,即:有这样的做事想法,但想法并未实现。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在句中使用“来着”帮助表达。一种是表示打算做某事的意图,句中动词“打算”也可换成“计划”等动词。如:
(1)公司本来打算辞掉张伟来着。
(2)我们今晚原计划吃西餐来着。
另一种是表示个人主观的意愿想要做某事,句中动词通常不使用“计划”“打算”等词,而是使用能愿动词,如:
(1)我想去看他来着。
(2)当初他想见她一面来着。
上文从语义、语用、语法几个方面对“来着”的用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比如“来着”具备语气词特征,用于句尾,句中,可与表示语气的词语使用并在不改变初衷情况下移除。因此,可以判定“来着”是表示语气的词语,通过对“来着”句的时态分析,可知“来着”句不是通过“来着”体现时间的,“来着”在语义方面可以表达话者陈述的是其亲身经历。此外“来着”与动态和时制并无必然的联系,不具有表达动态和时间的功能。
“来着”在句法位置方面可存在于句子的末尾或是在句子中间使用;在搭配方面词可以是形容词甚至名词,句中谓语部分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词组。“来着”可以用于绝大部分的表示事件发生在过去的语境。
在本文之前已经有诸多前辈学者对“来着”这个词展开过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颇为的丰富,前人在研究中所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参考,引用都已作出标注,文中部分地方和已有研究成果,观点有所差异,只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注释:
①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②黄伯荣.现代汉语[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③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18.
④刘守军.现代汉语“来着”句法及语用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硕土学位论文,2009.
⑤张谊生.略论时制助词“来着”[J].大理师专学报,2000.
⑥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⑦宋玉柱.关于时间助词“的”和“来着”[J].北京:中国语文,1981-8-12.
⑧史有为.也说“来着”[J].汉语学习,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