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黄梅戏的艺术研究*
——以《大别山母亲》《不朽的骄杨》为例

2023-08-21 23:45刘畅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杨开慧大别山黄梅戏

刘畅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

一、引言

黄梅戏,本名黄梅调或采茶戏,唱法简易淳朴,以抒发感情、表情丰富而出名。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成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始于湖北黄梅,现分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黄梅戏创作了诸多颇具代表性的经典红色题材的作品,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独具风格,如《大别山母亲》《不朽的骄杨》等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并且通过将红色精神融入黄梅戏当中,以多元化的审美呈现以及多样性的实践途径与黄梅戏充分融合,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在戏曲舞台上展现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感,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题材黄梅戏艺术研究

(一)《大别山母亲》中“英雄之家”的红色精神

《大别山母亲》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目[2],讲述了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别山区,凶残狂妄的反动地主阶级顽固分子杜恒山向处于低潮时期的红色政权发出挑战。以槐树村刘大妈及女儿高槐群和媳妇王桂华三位母亲为代表的革命势力,为救护一批红军伤员,不惜牺牲一切与杜恒山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最终,刘大妈以拼光全家五儿一女的生命为代价,赢得了这场较量的胜利,生动诠释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老区精神。其艺术特点和表现风格如下:

1.精神突出,展现特色

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辉煌一页。这里是我党早期活动的重点领域,也是黄麻起义的起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两支主力中央红军的存在,对我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新四军第五师的围歼等大事件都产生在这里[3]。抗战时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大别山子女所展现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其不屈不挠,坚决迎敌,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得那波澜壮阔的场景层出不穷,创造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造就了“万众一心,紧随党,朴城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黄梅戏《大别山母亲》题材选择大别山的光荣革命斗争和英雄母亲的悲壮经典故事,扣人心弦。之前黄梅戏的著作当中,题材多是才子佳人,这部作品以黄冈的大别山区为背景,以革命斗争为创作主题,讴歌了大别山老区精神,挖掘了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展现地方特色。

2.感情抒发,确定主旨

抒发感情是《大别山母亲》的基调,通过抒发感情,使得黄梅戏的精粹得以展现,这也是《大别山母亲》突出红色题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该剧本一改以往描绘战争场面的故事主线,反而是通过王桂花坠崖、高槐群被杀、小福子被救等多个场景将当时抗战的艰苦卓绝、悲壮惨烈以及老区坚韧不屈的精神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使整部剧波澜起伏,震撼人心,令人不由得潸然泪下,赢得了观众们一阵阵的欢呼。特别是为了展现王桂华(谢思琴饰)和高槐生(王刚饰)的爱情,剧中有一幕通过插叙的旁白回忆了他们恋爱的全过程,非常巧妙,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融合,在将王桂华和高槐生的爱情进行深入刻画的过程当中,使整个故事的主旨也呼之欲出,从这一对恋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两个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慨然献身的光辉形象,在展示出二人感情的同时,也并没有使得情节局限在情情爱爱里,而是上升到家国大义,以革命与反革命斗争,而反革命分子终将失败作为基调,展现出了二人坚定的信仰。

3.配乐优美,强化主题

这部戏曲的配乐将浓厚的大别山区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优美的旋律,优秀的演出水准和黄梅戏本身的风格特点将戏曲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伴奏音乐融合了《国际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旋律,庄严肃穆,震撼人心。交响音乐的预期效果得以体现,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品位。主题曲的演唱形式非常有特色,让观众们好像置身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情景中。这类主题曲的形式在过去的黄梅戏作品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是黄梅戏的进一步自主创新。主题曲的演唱包含了许多黄冈市的特色,对白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不仅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还渲染了环境氛围,增强了戏曲的感染力,最后的结局也很新奇且令人难以预料。

(二)谈《大别山母亲》在剧情和布景上的延伸

1.剧情构造不够完整

出色的作品不仅需要扣人心弦的剧情,更应该对构造进行细致的策划。在这部剧中,张辉饰演的指挥官(小福子中老年)出现了戏份上不足的问题,导致在叙事上并不完整且显得有一些突兀。从故事情节安排上,欠缺对小福子如何成为指挥者及变成指挥者前的故事诉说,表述上比较突然,存在断裂性,从而影响其真实性和代入感。从人物情节上来讲,最后成了指挥官的小福子在出场准备上存在缺陷,导致结构波动大的问题,场景中间的对接比较生硬。剧里日本缴械投降和抗日战争获胜的剧情比较突然,欠缺衔接,对环境的表述也不够充足。抗日战事结束后,后续还有着长达四年的国共内战,胜利之后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应该将红四方面军第五师突出重围、刘邓进入大别山等事件有选择地插进故事情节,同时叙述司令员的生平,如何入党,如何抗日,那样在情节上更饱满,司令员的形象也更加生动。

2.舞台布景稍显单一

舞台是作品展示的重要平台,是各种戏曲元素进行呈示的基本载体。良好的舞台布景对于提升整部戏的精神内涵、剧情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包括自然环境和故事的背景环境,正确的方法是相应的故事都发生在相契合的环境中。背景不同,所打造的故事也不一样,人物心理刻画也不同。从具有代表性的背景环境当中,大家能够了解著作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又能看到时代的真实发展[4]。但《大别山母亲》里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在一颗大槐树下,表演的舞台情景转变并不大,这样不能具体表现当时环境下的杰出人物。一般来说,戏剧特点要求角色、时长、情景要在有限的舞台时光内集中化、合理地统一,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揭露戏曲主题。但这并不是说需要背景单一,如果没有场景的变化,就没有故事情节的转变。所以,背景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动,才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三)《不朽的骄杨》中杨开慧的形象突破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是对诗文表达红色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先前京剧、越剧、豫剧、湘剧、评剧等戏曲剧种,都塑造了杨开慧在舞台上的光辉形象。如今再描写这个人物,稍有不慎便会使得人物形象存在偏差,或是没有新意的问题[5]。但原创者是聪明的,他们在众多的热门话题中找到不一样的突破口,把这部戏曲对焦在杨开慧生命的最后四个小时。即便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杨开慧也并没有流露出恐惧,也没有慷慨激昂,相反,她非常的理智,好像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杨开慧不畏牺牲,大义凛然的高尚品质,很好地将杨开慧本人安之若素的心理状态描写了出来,从她跟随毛润之革命的那天起,她就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该剧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对戏曲实现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

1.人物塑造的动态呈现

在有限的戏剧里将杨开慧波澜壮阔的一生下的高尚品质进行刻画,这无疑是一道难题,因此对于杨开慧的形象塑造选择在了其生命最后的四个小时,并且设计得相当巧妙。剧里第三段,在冷酷,森严的牢房里,杨开慧怀念着恋人,唱着“润之,这一生我只信任你。”咏之不足,翩翩起舞、通过宛如诗句一样的舞蹈表达了受到迫害,面对牺牲,然而信念不变的柔韧意志。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杨开慧仍然保持着平静、安详和从容不迫,这种姿态为整部剧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故事情节链中,杨开慧是否签订了与毛润之离婚的声明是该剧的关键所在,签了就可活;不签就只有死,从中也可以看出杨开慧和毛润之之间的感情,以及她个人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崇高品质。此时的杨开慧在一间牢房里,活动范围受限制,促使本来有限的剧情没法扩展,从而很难使得剧情出现波澜起伏,无法产生承上启下的坎坷全过程。因此在室内空间比较有限的条件下,诗性的表达让有限的戏剧表演空间豁然开朗:例如第一段,毛岸英救了一只卡在铁网里的麻雀鸟,杨开慧想到自己的境遇,深有感触,亲切地说道:“它受伤了,腿都断了,你应该用小棍子把它绑起来,等它恢复正常,让它冲出牢笼去寻找自由。”剧中的第三段里,杨开慧睹物生情,望着自己父亲留给自己的旧怀表,充满深情的歌唱:“家父的怀表响滴答,声声应在我心上……”另如,“芳华”和“湘恋”两处闪回,并非采用了情节倒叙的手法,而是杨开慧对过去人生片段的情景回忆,那个时候的她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这更加从侧面凸显了她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环环相扣的线性叙事

《不朽的骄杨》在情节的设计上也相当巧妙,叙事上没有多余的台词,剧情紧扣主题,跌宕起伏,并且衔接的恰到好处。在戏剧的第二段有关签订声明“讲理不讲理”的争辩当中以及第三段对毛润之信件是否真实的分析是剧情链中的关键所在,但当中免不了有一些铺贴的印痕。究竟“讲理不讲理”的问题,在第一段已经解决了,这个时候没必要较真儿。反而是让故事情节渐渐地消散,让那一个旅行箱中的物品更多的引起是感情追忆,使得剧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的饱满。杨开慧生命的最后四个小时和她的牢房构成了围绕整部剧的关键时空情景,包含从离开牢房到回到牢房的二次时空转换。一般来说,时空转换的内在逻辑是听从叙事发展的需要,但在情节的淡化后,又转化为聆听人物情绪的自然流淌和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因此,在孤寂的牢房里,杨开慧经常会“打开自己的旅行箱,怀恋过去的日子”。年轻的时候,杨开慧会在学院的操场蓓蕾初绽,恋爱中的杨开慧会在中学的礼堂里兴致盎然,并不存在刻意的闪回印记。最精彩的时空转换产生在第四段。带着坐穿牢底的决心,杨开慧斗争到底的内心一览无余。一瞬间,牢房塌陷,一切归于虚无,取代它的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一片沃土的佳园,往前走,跳着,唱着,在杨开慧无边无垠、畅行无阻的时光里,有很多人在她身旁奔涌,汇聚成革命的惊涛骇浪。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衔接,戏剧表演全过程顺畅自然,并没有间断和中断,如同并没有标点符号的边塞诗歌,将杨开慧短暂而伟大的人生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巧妙地将诗意化的表达与叙事性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整部剧作的艺术效果[6]。

(四)论《不朽的骄杨》白璧微瑕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

1.配角刻画不够深入

虽然《不朽的骄杨》在情节衔接,感情描写以及艺术渲染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并且选用的题材也是极为优秀,集中在杨开慧生命最后的四个小时里,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戏剧过于将情节集中在杨开慧的身上,反动军阀何键的情节和感情渲染却有一些单调,虽然突出了杨开慧面对反革命分子坚守大义的品质,却没能很好地显现出何键为了挫败毛泽东革命的决心,同时妄图羞辱、贬损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的险恶用心。与此同时也淡化了杨开慧所处境遇的艰难和绝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杨开慧所展现出来的品质以及她身处绝境仍然坚守内心,绝不动摇所流露出的人性光辉。如果可以在何键这个角色的身上多安排一些情节,将其反动军阀的内心以及表情进行深入的描写和凸显,让这个角色更加的“招人恨”,便可以更好地反衬杨开慧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得戏剧的中心思想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更深入的触动观众的内心。

2.故事情节过于模糊

虽然在故事情节方面模糊处理是戏剧的刻意安排,但是对于故事情节的弱化有些过犹不及,如果是熟悉杨开慧生平的人来观看戏剧,则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并不熟悉杨开慧的人来说,在刚开始则可能看的如坐云雾。虽然故事情节紧凑,且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是如果观众不熟悉其前后经过,就不能体会到戏剧当中蕴含的精神和美感。因此,在戏剧情节设计这一方面,应当在一开始加入对作品背景的介绍,比如杨开慧对革命的贡献,以及为什么杨开慧会身处牢狱之中,或者对杨开慧的生平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让观众心里更有逻辑性。这样一来,观众更容易投入到剧情当中,在故事情节推动的过程中被杨开慧的精神所感动,在模糊故事情节带入的同时,也更容易和观众产生心理的共鸣。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红色题材,这两部戏的出发点、情感渲染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两部戏的共性在于它们作为红色题材,都是在讲我们的英雄在同反动派开展斗争和面对阴险狡诈的敌人丝毫没有退缩的高尚品德,这两部戏当中的角色,不管是虚构的刘大妈,还是真实存在的革命英雄杨开慧,她们的身影是重叠在一起的,她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慨然赴死的精神,以及为了中国的未来甘愿奉献一切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她们重叠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千千万万伟大的革命英雄将会同样前仆后继,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八个字深刻的印在观众的内心深处。

黄梅戏作为我国的传统戏曲,其承载的红色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内心,是向民众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戏曲的艺术内涵是极其丰富且值得研究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年代前辈们为了新中国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奉献自身[7]。本文针对红色题材黄梅戏,分析了其中的艺术内涵,给出了自身的见解,从内而外地对红色题材黄梅戏的艺术内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阐述了其中的不足,逐一剖析了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这两部作品为红色题材黄梅戏的创作提供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起到了推动新时期黄梅戏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杨开慧大别山黄梅戏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黄梅戏《中国梦》
绵绵古道连天上
黄梅戏《祝福》
又见大别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再见了,大别山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