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庆国时相辨证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3-08-21 23:54:41范淑月倪钰莹罗再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乌药痞满皮化生

高 婧,范淑月,倪钰莹,崔 颖,罗再奕,刘 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特异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其病理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没有相关性[1]。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2]。

王庆国教授从医50 余年,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对仲景学术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又主张博采众长,兼及各家。临床上,王庆国善用经方,又不薄时方,擅长辨治肝胆脾胃疾病,对CAG 的诊疗有独到见解。现将王庆国辨治CAG 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时相辨证的内涵及优势

物质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时间属性,另一个是空间属性[3],疾病也同时具有时间属性和空间特征。任何疾病都处于发生、发展、转归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时间性”,而在各个发展阶段,其病位、病性、病机、证候特点及病势趋向各不相同,即“空间性”[4]。根据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时间性进行辨证,叫做时相辨证[5]。

首先,了解病势发展,可以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防范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把治疗疾病的主动权掌握在医者手中。其次,正如《内经》记载“上工治未病”,《金匮要略》[6]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于医者来说,掌握疾病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料知后续发展,可以在相应的证候出现之前,预先落实截治措施,做到先证而治[7]。再次,CAG 临床表现与病理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一些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病理却显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是上皮内瘤变。对于此类患者,了解CAG 演变的时相规律,以此指导治疗,可避免陷入无证可辨的境地。

2 CAG 发生发展的时相规律

王庆国以现代医学检查为依据,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抓住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提炼出CAG 发展过程中病机演变规律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

2.1 脾胃气虚,发生萎缩

《脾胃论》[8]云:“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CAG 的发病率会相应增高,此乃年老而脾胃自衰,加上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情志失和等因素干扰,导致脾虚不思饮食,胃虚不能消谷所致。脾胃的腐熟运化之功,依赖于中气的激发和推动,中气不足,则推动作用减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纳食难化,气血生化乏源,胃体失于濡养,逐渐枯萎,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

2.2 湿热内盛,继发肠化

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胃之气进一步受损,气虚则无力运化水液,进而形成水湿,郁而化热,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交阻于中焦。加上现代人饮食不节,恣食辛辣、肥甘厚腻之物、饮酒无度,也会酿生湿热。同时,外邪侵袭亦会导致湿热内盛,研究[9]表明,脾胃湿热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最高,可达82.1%,Hp 为湿热邪毒的一种,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胃黏膜发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总之,湿热内盛,会致使黏膜溃烂坏死,固有腺体萎缩,甚则肠上皮化生。

2.3 瘀阻胃络,导致瘤变

脾胃气虚进一步加重,气虚致瘀。加上湿性黏滞,阻遏气机,热为阳邪,耗气伤津,破血妄行,湿热日久亦会导致瘀阻脉络。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导致CAG 瘤变的关键病理因素,瘀血与湿热搏结,日久则会蕴积成毒,秽浊盘踞,导致黏膜溃烂坏死,出现异型增生,甚至发生癌变[10],正如《诸病源候论》[11]云:“瘀久不消则变为积聚癥瘕也”。

3 CAG 不同时相的治疗经验

3.1 气虚萎缩期:补脾益气,扶正为主

此阶段症见:心下痞满,饭后明显,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中医辨证诊断为脾胃气虚证。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变薄,多呈灰白色,病理表现以轻中度萎缩为主[12]。

脾胃气虚乃CAG 发病之根本,贯穿于CAG 病情演变全过程,因此各个阶段都应注意调养脾胃。王庆国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化裁出归脾建中抗萎汤,以补脾益气、改善萎缩,方用生黄芪30 g,生晒参、太子参、白芍各20 g,当归、炒白术、远志、桂圆肉各15 g,川楝子10 g,炒枣仁30 g,百合30 g,乌药10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全方以补为主,但配以理气之川楝子使补而不滞。同时,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失调则气机紊乱,故王庆国喜合用百合乌药汤,重用百合,用量常达30 g,并佐以乌药10 g[13]。方中百合可以降泄肺胃郁气,又可以缓和乌药的燥烈之性,乌药可以温顺胃经逆气,又可以化解百合的滋腻之弊,二药合用,一寒一温,寒温相济,一辛一润,使润而不滞,辛而不燥,疏调胸腹气滞,共奏行气止痛之功[14]。

若气血亏虚较甚,则重用黄芪50 g(当归10 g),呈当归补血汤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而补血生血之意;如兼有胃阴不足者,加石斛、北沙参、麦冬等;兼有土虚木横、肝气犯逆者,加绿萼梅、玫瑰花、生麦芽等;若胃寒甚者,加高良姜、吴茱萸等;若内有郁热者,加入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若由于胃酸缺乏而见食入不化、脘腹饱胀等症,则依据“以酸生酸”“酸甘化阴”理论,加入酸味的乌梅肉、木瓜、生山楂、白芍与甘味的甘草,酸柔甘守,以酸生酸[15]。

3.2 湿热肠化期:寒热配伍,祛邪为要

此阶段可见:脘腹痞满,反酸嘈杂,胃中灼热不适,纳呆呕恶,口苦、口臭、口黏腻,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辨证诊断为脾胃湿热证。胃镜下多见胃黏膜局部炎症糜烂,病理检查见胃黏膜出现肠上皮化生[16]。

脾胃湿热阶段,常用百乌泻心汤加减,百合30 g,乌药10 g,法半夏15 g,黄连、黄芩、干姜各10 g,党参、大枣各20 g,炙甘草15 g,煅牡蛎30 g,益智仁10 g。王庆国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症通用方,凡见“心下痞满”者必重用半夏,最高用量可达30 g,其最适用于治疗证属脾虚气滞、湿热中阻、寒热错杂、虚实交错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只要“心下痞满”主症明确,证候相恰,就可放心使用,其疗效显著[15]。

若见舌苔厚腻如积粉,国医大师张志远常用佩兰10 ~18 g,菖蒲15 ~20 g 治疗,收效甚好,而王庆国在此基础上加上虎杖10 ~20 g,可以使舌苔很快退净。同时,此期Hp 感染率最高,加蒲公英,首先,蒲公英有很好的杀菌消炎作用;其次,蒲公英与其他清热解毒药不同,可在泻火的同时安中,正如《医林纂要》所说,本品能“补脾和胃,泻火”,加入此药,可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3.3 瘀阻瘤变期:气血配合,邪正兼顾

此阶段症见:胃脘隐痛或刺痛,痛处固定拒按,食后痛甚,或见黑便,舌质紫黯可伴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瘀阻,脉涩或弦涩。中医辨证诊断为瘀阻胃络证。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粗糙,呈颗粒样增生等改变,病理学表现为胃黏膜中重度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12]。

此时正气亏虚严重,瘀阻胃络,故王庆国常在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入丹参10 ~15 g,甚至可达30 g,三棱5 ~15 g,莪术10 g,延胡索10 ~15 g等活血之品。三棱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消积,三棱、莪术单用或配伍应用,行气开郁效果良好,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其效果更为突出,对于轻度萎缩并伴有癌前病变者,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丹参在祛瘀生新的同时,又能补血。瘀阻胃络,不通则痛,延胡索可活血、行气、止痛,《神农本草经疏》[17]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4 各个时相,先证而治,截断病势

运用时相辨证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CAG 的病情演变规律,可提前用药截断其发展趋势。初期脾胃气虚明显,此时多有聚湿生痰之势,故常配伍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杜绝生痰之源,若出现热象,则合用黄连、黄芩、连翘等,防止其发展为湿热内蕴之证;中期多有湿热中阻之象,日久则有痰瘀互结之势,故常配伍丹参、三棱等活血化瘀之品,防止其发展为痰瘀互结证;后期瘀阻胃络,正气亏虚严重,有发生癌变之势,常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抗癌药物,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5 病案举例

蔡某,女,65 岁,2021 年8 月10 日初诊。主诉:脘痞不舒1 年余,食后疼痛1 周。症见:胃脘痞满,食后疼痛,身体消瘦,身高165 cm,体质量45 kg,大便不溏,无呕吐,无呃逆,无肠鸣。舌质淡嫩,边尖红,舌苔黄腻中厚。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胃痞病。中医辨证:脾虚湿热内蕴。治法:健脾清热利湿。方用百乌泻心汤加减。处方:黄芪50 g,当归10 g,百合30 g,乌药10 g,法半夏15 g,黄连10 g,炒黄芩10 g,干姜15 g,人参10 g,炙甘草15 g,丹参15 g,煅牡蛎20 g。1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餐后2 h 服用。

2021 年8 月26 日二诊:药后效佳,胃脘痞满较前减轻,喜食,但食多仍胃疼,大便好,舌质淡嫩,苔薄腻。处方在初诊方基础上加佛手10 g,煅牡蛎加至25 g。1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餐后2 h服用。

2021 年9 月9 日三诊:胃已不痛,体质量增加2.5 ~3 kg,饭后稍不适,二便正常。尺脉弱,寸关滑弱。处方在二诊方基础上加蒲公英30 g,连翘10 g,石斛15 g,龙眼肉10 g,干姜减至10 g。28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餐后2 h 服用。

第四诊至第五诊,患者继服中药2 月后诸证皆除,疗效满意,嘱咐病人将汤剂改配成水丸,续服3 个月以巩固药效。并嘱咐其平时注意饮食调理,不贪食、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之后随访,患者告知病情未再反复,病理检查肠上皮化生消失。

6 按语

本案是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例,患者以脘痞不舒、食后疼痛为主要表现,但临床症状不典型,根据CAG 发展的时相规律,湿热内盛,继发肠化,并结合仅有的胃脘痞满、舌苔黄腻中厚等临床表现,可诊断为脾虚湿热内蕴之“胃痞”。患者年老,脾胃虚弱,纳运不济,导致湿热中阻,故见胃脘痞满、舌苔黄腻中厚等症状,治疗时当以健脾清热利湿为法,以百乌泻心汤加减治疗。方中百合、乌药行气止痛,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畅达气机、消除痞满。由于脾胃气虚是CAG 发生的始动因素,贯穿于病情演变全过程,故重用黄芪,补脾益气,提振中焦,使脾旺不受邪。依据CAG 病机演绎发展规律,湿热内蕴日久,有成痰瘀互结之势,故加入丹参活血化瘀,先证而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二诊、三诊时患者诸症缓解,但食多仍会胃疼,故加煅牡蛎制酸止痛,佛手和胃止痛,加入蒲公英、连翘清解郁热,石斛、龙眼肉滋阴养血、改善消瘦状态,疗效满意。症状消除后,以丸剂代替汤剂巩固治疗,取其药效更加缓和持久之意。

7 小结

CAG 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掌握CAG 的时相发展规律,既可及时干预,阻断病情,又可提前用药,先证而治,往往会效如桴鼓。临床上,王庆国以时相辨证思维遴选方药,无论是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还是在改善甚至逆转胃黏膜病理方面均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乌药痞满皮化生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西藏医药(2021年4期)2021-08-31 13:23:12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0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家庭用药(2018年11期)2018-01-23 12:29:52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7
行气止痛的乌药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