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现象发展
——评舞剧《孔子》

2023-08-21 23:45莫嘉琦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舞剧孔子

莫嘉琦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关于历史人物题材的经典舞剧出品层出不穷,英雄形象与现当代审美风格的跨时空交织,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关注与赞叹。舞剧除了缅怀与礼赞华夏伟大的先驱者,阐释其昔日的功留青史,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血脉也得以承继。该艺术形式给予广大人民以教化作用,并引起大众热烈反响。导演孔德辛从当代女性视角出发,一改往日传统叙述手法,在舞剧《孔子》中利用时空交融的现当代语境重塑人民心中孔子的魁梧形象,并运用虚实相合的结构技巧,清晰巧妙地赞颂着孔子见贤思齐、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在此基础上亦丝毫不干扰其情节的推动。除此之外,作者还巧妙依托主人公心之所向的虚幻建构,强调孔子思想理念的“仁”“礼”核心。舞剧《孔子》是浩繁舞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题材作品,除涵盖人物题材舞剧的各大典型现象,还具备独特的审美建构意义。

近年具备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题材舞剧包括《杜甫》《孔子》《昭君出塞》《朱自清》等,它们都具有其别样的剧情结构设计,却始终离不开以人为本,借人抒情等叙述手法。创作者以塑造鲜明人物性格特点为基础,融入当代古典审美,发挥舞蹈“诗画浪漫”之优势,将先人留下的古代舞蹈记载进行经典复现,寄予后人景仰之情,以此传袭先人人文史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一、古时人物赋形的深化解读

历史人物题材舞剧的刻画与纯叙事类舞剧,或似《只此青绿》舞绘类型的舞剧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在人物个性塑造上更加深远与难解。原因在于观者在欣赏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时,内心已对角色与事件的发生具备前意识,因此编导在创作前期需要消耗大量功夫查阅史料,实地考察与角色生平事迹相关的信息,斟酌人物性格或其异于旁人的崇高思想特征,深入探究人物的出身与境遇是否对其人生修为造成影响。该材料的集纳与研究便于编导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更深刻、清晰地扩大主要人物个性与心理变化的书写篇幅。舞剧《孔子》的导演孔德辛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大宗户,因此不管在舞剧脚本的构思上,还是在人物赋形的塑造上,都具备更加确凿的史实材料与充溢的前期准备,为其后期角色的成功塑造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舞剧情节的设计与剧中其他角色的塑造上,应以突出该剧主要人物崇高灵魂为首要前提,让观者更加轻易获悉该剧的主要思想意蕴与鲜明的人物赋性特质,从而让心灵迅速浸润于富有民族文化意蕴的艺术形式里。舞剧《孔子》舍去复杂累赘的情节结构,利用虚实景象的对比呈现,突出黑暗现实现象与主角心之所向的天壤之别,继而将孔子的内在心理变化,与其专注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理念作为舞剧重点表现内容,展现孔子由心生希望到深恶痛疾的情感过程。三幕《大同》中详细阐述孔子的心中所想,即兴国安邦的大同世界:百姓在“公”的礼制天下下安居乐业,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富足美好,而舞段《礼贤》中的孔子亦得到了“公”的认可与赐剑。而在紧接着的四幕《仁殇》中,孔子的幻想破灭,随之而来的是血流成河、十室九空的悲惨现实人间,该剧用大量的舞段动作表达其切齿痛恨却无奈而终的悲切之心。舞段《棠棣之花》就抒发了孔子内心的绝望与疲惫,恍然间他看见母亲的鼓励与企盼的身影,重新振作鼓励弟子们继续向前,亦为自己的归途做好准备。该剧通过主角周游列国时所闻所见,而稳固其追求“仁”之决心,但因世间种种无奈之象使其常常陷入求而不得法痛心疾首情绪当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被具象化,细节处理恰到好处。舞剧实景中仅展现恶势力的意境与氛围,并没有过多详细的剧情情节干扰该剧的内在精神描写,幻境中展现的美好场景均属主角的内心世界,并利用女子的国色天香、梨花带雨抚慰主角与观众对乱世民不聊生的无奈之情。

历史人物题材舞剧擅长将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亲民化与诗意化。舞剧创作者若将人物形象一直置于崇高的天神之处,仅不断歌颂其伟大与开阔的心胸,那么该舞剧尚不能完全捕捉住观众内心的共鸣。人物的剧情设计要切实地行走于百姓或群众身旁,具备一颗善良的心与坚定稳固的思想主见,才能捕获剧情中与舞台下大众的喜爱。导演孔德辛谈论舞剧《孔子》的人物形象创作时,关于阐述人物为民而忧愁且坚定决心追求以“仁”志国的思想理念的剧情,则表示“在这部舞剧中,孔子走下了‘神坛’,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和互通,人物形象也此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感染力。[1]”可见,舞剧中历史人物的设计不仅需要与普通百姓可存,还需展现其真实的一面供人们信服与爱戴,只有卸下“仙神”之包袱,才能走进观众的内心世界。而在剧情设计中,舞剧若仅纯粹地介绍与赞颂人物的伟大壮举,依靠观众在观剧时对剧情与其背后的意义自行理解与感悟,亦不能算作一部完整的作品,且不符合舞剧“长于抒情”的艺术特征。[2]因此,亲民化与诗意化均是人物题材舞剧的主要创作形式。舞剧《孔子》运用群舞等形式,歌颂后人对孔夫子的爱戴与崇敬。片头采用文武舞并存的“执羽舞”形式追忆先师,片尾的“幽兰操”群舞伴随着低沉沧桑的吟唱,学生向孔子施礼并逐渐舞动,该舞段肢体动作不断强烈与夸张,烘托世人对孔子拥有无比崇敬的情怀与敬畏之情,充分彰显孔子主张的礼乐制度思想的智慧与前沿。该舞段站在观众的角度向先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尊重,虽没有催人泪下的舞蹈元素设计,却引人热泪。

二、今世古典审美的远近融合

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服饰、音乐歌曲、幕布背景等等,无处不渗透着中国古典美学之典雅秀美。中国古典舞虽被称作“被发明的传统”,但因其凝练了戏曲、武术、杂技等传统技艺之精髓,所以其舞蹈语汇中亦盛满了浓厚的刚柔并济、形神兼备的中国古典文学思想。[3]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以中国古典舞形态为基础,融入现当代审美元素,解构古代古典美学之精华。创作者擅长通过当代审美语境建构远近时空桥梁,迅速捕获观者眼球并浸透人们心脾,通过虚实共存的叙事手法,由内而外唤醒现代人对古人深远建树的敬佩之心。[4]舞剧《孔子》中《棠棣之花》舞段,讲述孔子与徒弟们交互的场景。编导以现代审美手段,将先师的弟子们以石像形象推出舞台呈现,顿时舞台上出现古今元素相融合的有趣情境。从剧情结构设计的视角出发,孔子虽常陷入灰心之境,但在风尘之变的时代依旧怀抱弟子,不断给予关心与鼓励,希望他们努力向前看,以仁者之心感化世间,为千百年后神州华夏的国泰民安,坚定内心所想。而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孔子怀抱着比自己先逝的弟子,痛恨世间的动乱与流离,为自己微薄的力量感到自责,但亦因自己也到了枯骨之余的境地,内心浸满了无奈与悲痛。该章节中,编导采用静态的石像不仅象征已逝去的弟子形象,还能让主要人物在视觉背景相对干净朴素的画面里,充分展现内心的忧愁与惋惜之情。

为更好地维护与传承华夏文明史诗,历史题材舞剧常设置古代舞蹈形式的复现形态。近年来,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的舞剧《杜甫》《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均出现丽人情结的诗意化舞蹈形态,该舞蹈形态亦涵盖远近古今的审美元素,从今世人的视角看待昔日景象,并将其“丽人化”与“诗意化”。[5]关于丽人情结的舞剧功能,于平教授表示它们有强调人物性格、营造特定场景的作用,并且在为主要人物吐露心声的基础上,调节舞剧观赏效果,除此之外,编导将景物、诗词进行“活化”“丽人化”处理,更能够形象生动地复现主要人物的心境与个性特征。[6]而在舞剧《孔子》中,孔德辛亦安放了诸段与现当代审美元素相融合的舞段,以现代人眼光审视与理解古代审美风格,充分把握在典故史诗中可与舞蹈相结合的信息,编排出了“执羽舞”“采薇舞”“幽兰操”“玉人舞”等舞蹈片段。其中“采薇舞”“玉人舞”均属汉唐舞的丽人舞形态,“执羽舞”则属于古代祭祀舞蹈形式的复现形态,“幽兰操”“采薇舞”均采用古代诗歌词与现代编曲相结合的音乐,以及采用现今古典舞审美特征为基础进行编创的舞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丽人舞段“采薇舞”采取孔子编订的《诗经》中《小雅·采薇》为歌词背景,而后进行现代后期配曲,结合以汉唐舞语汇为基础的动作形态,形成一幅古今审美风格相融合的丽人踏歌的美好情境。除此之外,舞剧中舞段“执羽舞”属于古代宫廷雅乐舞中的八佾之舞形态的复现,彼时有其规定的队形与人数。八佾之舞含64位乐舞之人,八俏之舞只有天子地位才可赏鉴,具有皇家最高地位之象征。而六佾之舞、四佾之舞则为诸侯、卿大夫所用。舞剧以八佾之舞的高雅形式追忆先师,亦赋予孔子在人们心中杰出崇高的地位。

三、诸华人文汗青的当代承袭

通过舞剧这门艺术,人们可在情绪宣泄与充实精神的过程,接收甚至承袭其中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其一,舞剧是一门综合类艺术,有着丰富且深厚的技术知识,而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涵盖着大量除舞蹈以外的历史文学、审美构象、音乐素养、朝代服饰特征等知识供人们解读。[7]如:舞剧《孔子》年代背景在春秋时期,该时代的服饰以汉服为主,而孔子亦尤其注重礼仪,秉承论语中记载的“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之习惯,因此剧中孔子的服饰以素色为主,朴素雅致。其二,舞剧中孕育着大量古今通用的智慧与道理,因其流传百世,故对人们更具说服力。在舞剧《孔子》中,则表现为孔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坚韧顽强,最终其儒学思想影响了国人的世世代代。事实证明,优秀的前辈总是拥有坚毅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模仿榜样。其三,历史人物之所以知名,是因其留下了令人深刻且影响世人千百年的作品或成就,而历史人物题材舞剧必定充满与人物相关的、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供观者品读,如主角的诗歌作品、战绩、传统品德等。舞剧《孔子》中包含大量诸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开场《执羽》中的八佾之舞以及秦腔《将相和》中的唱词:“朝朝谋策略,夜夜不得安,倦来马上眠……”,还包括与孔子相关的诗词歌赋:《诗经》《论语》《孔子家语》《猗兰操》等等。其文学历史知识在充实人物生平叙述的基础上,升华着舞剧的整体格调,传颂华夏传统文学知识的同时,帮助观者迅速进入故事的情绪当中,亦可丰富观众一定的国学认知,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与丰富国人们的知识范围。[8]

历史人物事迹与作品得以千古流传,是因其具备值得世代古今人们追忆与歌颂的高尚品质。在彼时,人民敬佩、感激伟大英雄对国家百姓做出的功绩与贡献,感慨他们创下可供后人千古传唱的画作、诗词、歌赋;在此时,人们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艺术、文学等手段复现古籍典故,结合当代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方式将伟大的先人的行状加以咏唱,继续追忆先人对华夏氏族给予的影响与教化,在积极创造时代新产物的基础上感化后世。如:先人孔子追求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理念,他见意君主以“仁”爱民、以“仁”治国,倡导人民“仁者爱人,亲亲为大”。该思想追求拥有亲民近民之意,却亦持有着不同流俗的思维观念与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影响着海内九州的千秋外代,至今人们亦在歌咏其超前治国见解的精妙绝伦。舞剧《孔子》中利用“妃”与其弟子等角色,表达昔日爱戴与认同孔子的群愿,而剧首《执羽》的八佾之舞与剧末《幽兰操》依次作揖献舞的后世弟子,皆表达“后生学者,皆尊其为师”的众愿现状。舞剧利用其绝妙灵活的时空交错设计,集千年远近华族于一刻,顿时将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观众联结一心,在支持与承袭先师的哲学思想信念的同时,为其寄予崇高敬意。[9]除承袭先圣的思想理念,其诗词歌赋依然可作为现当代众人细细品阅的文学刊物,虽流传千年百世却依旧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追求,不仅浸润着华夏氏族的礼乐治国之路、政治文化与伦理道德内容,还影响了现时之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为当代人们提供坚固结实的认知道路。舞剧《孔子》在叙述的过程,穿插着大量与孔子相关的文学史记,为观看过程中的人们,提供具有诗意与氛围效果的文字解读,传袭中华文学瑰宝的基础上,滋养现代人浮躁而又焦虑的精神心气,提高人们的精神品格。

随着国民精神思想的日益充盈,21世纪的舞剧质量发展日渐精湛。为创作更加精良的历史人物题材舞剧,编导在创作前期,深刻挖掘人物事迹与角色内心的发展变化,从史实记载中深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寻找让人眼前一亮的、易于人们解读的舞台表达方式,使其在表达过程中能够亲近人民的身旁,并不失诗意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10]而为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史实事迹与内在情感,在情节叙述的过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编导在审美风格上的设计上,尤其强调人物题材舞剧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表达。编导将人物的精神境界或绘画词曲中的意境,以丽人情致的空灵之境展现舞台之上,是中国古典舞语汇格调与现当代审美意境相结合的浪漫成果。历史人物题材的舞剧亦常常映现时空交错的和美情景,设计以现代人的视角解读的历史人物思想或当下时代背景的现象情形,将现当代审美风格与史诗古籍相融合,创造出沁入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人物品质与充满古典韵味的经典画面。[11]以上绝妙的舞蹈与舞台设计,均为歌颂人物崇高的功绩为主要目的。在抚慰现当代人们浮躁的精神情绪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承袭古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展现古今值得我们千古传唱的人物事迹,以共同守护诸华历史瑰宝为主要宗旨。

猜你喜欢
舞剧孔子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百科全书舞剧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舞剧《瑞鹤图》剧照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