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应来,李珍梅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也给山西大同地区造成了重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将文本史料与统计数据有机结合,以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大同地区损失为个案研究,初步理清大同地区的战争损失史实,进一步对抗战损失进行可视化分析,推进抗日战争史的大数据研究。
山西大同地区的民众在沦陷过程中,遭到日军的烧杀抢掠。日军占领大同地区后,扶植伪政府对当地进行统治,一方面残酷镇压反抗者,另一方面标榜“大东亚共荣”的虚假口号,强迫劳工,制造灾民。
(一)直接人口损失 日军侵占山西大同地区之时,每到一地,无视国际保护平民的规则,肆意屠城。1937 年9 月12 日,日军攻陷天镇县城之后,制造了“天镇惨案”。日军在占领天镇县城的三天内,屠杀了1800 余人,被杀绝户约300 户,性暴力犯罪无法计数。[1](P742)日军屠杀的手段极其残忍。日军强迫民众挖出数个大坑,令平民站在坑旁,用机枪扫射或者用手榴弹炸,侥幸存活的平民,被日本挨个用刺刀刺死。据幸存者回忆,日军屠城后,天镇城内的各个水渠沟,几乎都填满了尸体。此外,日军还将平民驱赶至天镇县城小马王庙进行集体屠杀。日军将民众锁在小马王庙的各个房间里,后用机枪扫射,并将手榴弹通过窗户扔入房内,甚至让平民跪在地上,从背后用剌刀捅死,进行虐杀。[2](P137)
9 月19 日凌晨,日军攻入左云县城,进行了大屠杀。据统计,屠城期间,左云县城约有300人被杀害,被杀绝户约30 户。日军还驱赶大批平民至城墙下,集体枪决。据史料记载,日军用铁丝挨个刺穿30 余人平民的掌心,连成一排站齐,用机枪扫射。左云县平民或者集体屠杀,或在逃跑时被射杀,或者被利器砍掉头颅和四肢,或者被活活焚烧致死,或者被杀后填入坑内。[3](P619)
据统计,日军占领山西大同地区的8 年中,山西大同地区的直接人口损失约为86437人,其中包括直接死亡人口、受伤人口与失踪人口三个方面。大同地区的直接死亡人口为约8 万人。1937 年的直接死亡人口最多,达到6007人,其中有明确男女性别的直接死亡人口为3674 人,不明性别者为2205 人。1938年到1945 年,每年的直接死亡人口与1937 年相比,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其原因在于1937 年,日军在攻陷大同地区时执行了残酷屠杀政策。当地区成为沦陷区后,日军更倾向于稳定统治的策略,扶持伪政府维持治安,相应地减少了屠杀行为。但是,屠杀政策依然存在。
1938 年到1945 年,平均直接死亡人口为896 人,其中1940 年、1941 年、1942 年的直接死亡人口均超过1000 人。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在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农村实行“三光政策”,妄图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1937 年到1945 年之间,直接死亡人口中,男性比例远远超过女性,男性死亡比例高达92%。[4](P215)
在受伤人口和失踪人口方面,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的受伤人数约为2925人,失踪人数约为3965 人,总计6690 人。在受伤人数统计中,女性人数为1536 人,男性人数为613 人,女性人数约为男性人数的2.5 倍。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其原因在于日军对中国女性进行了非人道强奸甚至是轮奸等强迫式性暴力犯罪,对中国女性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身心伤害。
(二)间接人口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的人口损失,除直接损失之外,还有间接损失的情况,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被俘捕、灾民、劳工。1938年至1945年间,被俘捕的人数较少,调查统计为11433 人。间接人口损失集中体现在非自然造成的灾民和强迫劳工减员。其中以劳工损失最为惨烈。
中日战争相持阶段期间,日本多方出击,扩大战线至太平洋,出现巨大的战争资源缺口。对于本土资源贫瘠的日本而言,不得不将视野转入中国煤炭丰富的地区。山西大同是著名的煤炭产区。日本占领山西大同后,疯狂地掠夺当地的煤炭资源。然而煤炭的产量与日本需求,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致使日本的战时经济出现矛盾与危机。1940 年,国际宣布对日本实行禁运,更加重了这一状况。为了挽救日本濒临崩溃的战时经济,日本要求占领的各大煤矿不择手段地实现增产。
为了实现增产的目标,日军首先采取提高机械化的方式,但遭到了失败。日军热衷于提高机械化率,掠夺大同千万吨甚至数千万吨的大煤矿,但是低估和无视了大同煤矿面临的社会条件。大同煤矿远离市场,尤其需要长距离运输,增加了增产的难度。最为典型的是机器的维修问题。通过长途运输进来的新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加上零件需求量大、运输困难、更换周期短、易损耗等问题,往往造成煤矿不得不停产。由于机器设备故障频发,为了提高产量,日军将采煤的方式转变为以人力为中心,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以人换煤”政策。
倘若以人力为中心,则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然而就大同本地而言,极度缺乏劳动力。据日本调查报告显示,大同煤矿每月劳动力缺口就有4000名。1940年1月到1941年3月之间,大同煤矿募集到劳工约2.5 万人,但流动数却高达约1.9 万人。劳动力实际人数严重低于所需人数。尤其在1943 年10 月时,出工率只有55%,退散率最高达到53%。由此表明,大同煤矿劳动力在招募数量和稳定性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煤矿。劳动力不足,亦成为大同煤矿增产的严重障碍。
“以人换煤”政策出台后,矿工已经完全被视为工具。大同煤矿的矿工都在高强度的生产一线,导致大批矿工逃亡。由于矿工短缺,日军及汉奸,不择手段地通过骗、抓、押、派四种方式,获得劳动力。首先是骗,从山西周围省份,即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以高薪为诱饵,将农民、闲散人员等骗到大同做矿工。其次是抓壮丁。日军在沦陷区内,随意抓捕青年,甚至连幼童都不放过,集中送至大同煤矿做工。再者是押,即将监狱、看守所和警察局里的战俘和犯人,押送到煤矿上做工。最后是摊派,即要求大同煤矿附近的村落,强行摊派,规定每村摊派20 至30 人左右。[5](P286)大同矿工在严密的监督下,每天下井劳作的时长约为12-16小时,身体遭受了严重的摧残。
日军在实行“以人换煤”的政策时,极度漠视矿工的生命安全,甚至为了保全机器设备,不惜牺牲矿工的性命。在发生矿难之后,日本侵略者往往要求,要率先保护机器,抢救人命不在首要的考虑之内。在此政策之下,矿工往往在患病和伤残之后,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人员伤亡。此外,日军为了削减支出,无视矿工性命,大幅降低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轻视甚至无视安全设备,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煤矿安全防护设施越发破旧,失去防护能力,导致矿难频发,矿工死亡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1941年,登记在册的人员有6934名,事故死亡869 名,死亡率为达12.5%;伤残2983 名,负伤率为58.1%。1942 年死亡1700 多人。”[6](P127)1941 年,白洞矿西坑存在坍塌的危险,日军强迫矿工劳作,结果缺乏支护设备,发生顶层塌陷,彼时下井的70余人全部遇难,尸首也无法收敛。[7](P35-36)1943 年,煤峪口矿井的掌子面顶由板存在塌落的可能性。但是日军用刺刀逼迫矿工下井,最终大顶塌下压死19人。[5](P250)
1935 年至1945 年,山西大同灾民损失人数为79359 人,劳工损失人数为8310 人,总计87669 人。在灾民人数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 倍。在劳工人数中,男女比例竟达到479:1。结合被俘捕的11433人,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间接人口损失为99102人。整体而言,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人口损失约为185539人。[4](P216)
(一)日本对大同地区的经济统制 山西大同地区具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日军意图将之当作侵华战争的战略物资供应地,因此,晋北、察哈尔南成为日本经济掠夺的主要区域。[8](P62)日军在侵占大同地区煤矿的8年内,共掠夺大同煤炭约1400万吨。为了达到大肆掠夺大同煤炭的目的,日军对大同煤矿实行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政策和破坏性、不可持续性的开采方法,严重地破坏了大同的煤炭资源。[11](P231-235)
日军与伪政府对占领区的经济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流通领域。日军成立名目繁多的组织,层层控制着商品贸易的各个环节,严禁自由贸易。通过对流通的管控,质量低劣、售价高昂的日本商品侵占了占领区的各个角落,实现了经济的垄断。日本侵略者一方面掠夺煤炭、粮食和棉布等军需物资,另一方面通过销售鸦片、发行伪币等方式,搜刮平民的财富。
日军为了维系战争,在沦陷区实行强制征粮的政策,大肆掠夺沦陷区的粮食,不断挤压口粮,使得民众处于饥饿的边缘,勉强维持生计。在农村,日军只允许农民留存每人3个月的口粮,其余全部被暴力征收。在其余的时间里,伪政府实行粮食配给制度,规定成青壮年每人每天仅供应16 两粮食,老人每人每天只供应12 两粮食,儿童每人每天供应4 两粮食。伪政府配给的粮食,完全低于正常人每天能量的需求,致使民众常处于饥饿状态。然而,伪政府的粮食配给常常无法兑现,严重伤害了沦陷区的身体健康。
日军无视中国人生命,即使在遭遇干旱,农业歉收,农民无法满足日常的粮食需要的情况下,依然派遣大批军警,挨家挨户抢夺民众的口粮,直接造成大面积饥荒,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在非干旱年份,沦陷区民众的纳粮负担也非常重,往往占当年粮食产量的40%以上。
据史料统计,1944 年,伪政府于左云县征收了粮食约3500 吨,而当年左云县粮食总产量约为7700 万吨,征收粮食占当年总产量45%。1943 年,伪政府于应县征收粮食1400 万吨,当年应县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600 万吨,占比达到40%。人均粮食剩余只有百余斤,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所需。[9](P1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政府甚至扩大了征粮规模,推行所谓的瓦斤粮,直接使得大范围的饥荒。[10](P77)日军为了加大武器供应,强制征收民间的铜铁物资,进行所谓的铜铁运动。民众迫于生命威胁,不得不把炊具、农业生产工具上交。寺庙中铁狮、铜佛像等均被日本侵略者掠走,破坏了诸多文物古迹。[11](P312)
大同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成为一个天然的贸易枢纽。[15]在日本占领之前,大同商人在批发贸易方面非常活跃,拥有相当大的资本优势和在市场上的关键地位。日本入侵后,疯狂掠夺当地商铺。据史料记载,日军攻占广灵后,将所有商店和摊位洗劫一空,几十家商铺被烧毁,全县234 家商铺被迫关闭。此种情况,在其他县也频频发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同沦陷后,只剩下850 家商店,其中包括大约100 家杂货店,65 家米面店,30 家皮革、油盐店,以及25 家旧物店。所有商铺的总资产仅有40万元。随着大同本地商铺的减少,大量日本商人涌入,累计开设了约300多家商店,有效地垄断了所有行业的市场。
除了烧杀抢掠和控制物资流通,日本人还在沦陷区从事倾销日货和掠夺民众银元。由于中国的工业落后于日本,许多商品无法在国内生产。与国货相比,日货相对实用,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因而广受欢迎。不幸的是,市场上很快就充斥着日本的假冒伪劣产品,民族工业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商业无以为继。[12](P534)
日据时期,大同的物价飙升了10 至20 倍。在城市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同时,农村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日本军队在农村掠夺农畜产品,而日本军队和伪警察则强迫农民以高价用棉花、破布和糖等换取粮食、毛皮和其他物资。1928 年,每100 斤小米可以换取0.47斤白布,但在1945年,只换取了0.22斤白布。[5](P943)因此,众多农民逃离了农村,导致大片土地被遗弃,即使留下来的人也没有积极性去种粮食。由此导致,在日据时期,农村的粮食产量锐减。以灵丘县为例,该县在1937 年的粮食产量大约为2 万吨,但在1940 年仅有1.3 万吨,即减少了33%。粮食生产的严重短缺直接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二)山西大同地区财产损失统计 纵观山西大同沦陷时期,日军实行了全方位的经济掠夺政策,给当地的工业、农业、商业、交通、邮政、金融、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据统计调查显示,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的社会财产损失为银元1563.2135 万元、法币4592.752184 亿元、蒙疆币5136.0203万元、边币677.7881亿元。
在工业方面,总损失为法币14488.453354 亿元、边币22.1221 亿元,其中工业损失为边币22.1221 亿元、法币2233.54 万元,矿业损失为法币14486.16 亿元;在农业方面,总损失为银元4.3 万元、边币585 万元,其中农业损失为银元2.8 万元、边币585 万元,林业损失为银元1.5 万元;在交通方面,总损失为银元6 450 元、法币76.1144 亿元,其中铁路破坏值为法币76.1144 亿元,公路毁坏为60 公里;在邮政方面,总损失为银元800 元、法币27.8844 亿元,其中电线毁坏1000 米;在商业方面,总损失为银元905 万元、边币655.5048 亿元;在财政方面,总损失为蒙疆币164.0203 万元;在金融方面,总损失为银元465.43 万元、蒙疆币500 万元;在文化方面,总损失为银元174.384万元、边币72万元、蒙疆币4472万元,其中图书损失为4476册,文物毁损值银元30.042万元,古迹毁损值为银元144.341 万元;在教育方面,总损失为银元13.3625 万元、边币955 万元、法币3000.3 万元;在公共事业方面,总损失为银元120元。[4](P218)
日军占领山西大同地区8 年,屠戮无辜群众10万余人,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同城内居民人口的总和。抗战期间,大同市各县区由于战争占城的人口伤亡、百姓外出逃难和疾病,全市人口锐减。人口的急剧较少,严重影响到工、农、商业的发展。再加上日军的肆意掠夺,给大同地区的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城市中的铺店,或被抢、被烧,长期不能正常营业;工厂、作坊被毁或者被封闭,无法正常生产。农村被日军洗劫,土地无人耕种。村庄被烧毁,牲畜被劫掠,粮食被抢夺。沦陷时期山西大同居民的财产,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大同地区居民财产损失为银元5.3 亿元、法币219 3.08亿元、边币458.11亿元。
在土地方面,耕地被毁损276431 亩,计银元82.3万元、法币2193.07 亿元、计边币2.16 亿元;在房屋方面,住宅被毁490.35 万座,计银元4.85 亿元、边币66.08 亿元、法币585000 元;在树木方面,被损毁20.12 万株,计银元39.78 万元、边币19.34 亿元;在禽畜方面,损失耕畜38 872 头,家畜禽221.50 万只,计银元291.09 万元;在粮食方面,损失890363 石,谷269341262 公斤,麻油12900 公斤,计银元29437545元;在服饰方面,损失303805 件,计银元292455 元、边币111182676 元;在生产工具方面,损失264748件,计银元5375785元、边币12.7亿元;在生活用品方面,损失438822件,计银元263413元、法币31824元、边币13.89 亿元;在其他方面中,损失水果403 521斤、银元22508 块、古董5 件、鸦片1150900 两、木料473 方,计银元5280205 元;此外,损失棺材52 口、羊皮2500张、铜铁6800斤,计边币61250万元。[4](P220)
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大同地区人口和财产损失巨大,经济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因战争因素,山西大同地区人口损失约为185539人,其中直接伤亡86437人,间接伤亡99102人。山西大同地区的经济损失为银元5.46 亿元、法币16785.83 亿元、边币1135.90 亿元、蒙疆币5136.02 万元。事实上,抗战期间大同的真实损失情况,定然大于上述统计结果。不可否认的是,山西大同地区的人口与财产损失情况,足以揭示日军的侵华暴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罪行的言行。然而,理清历史的真相,记录历史的灾难,不是为了延续旧时的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