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连接’与‘间隔’”升格示例

2023-08-20 22:15韩延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零距离升格论据

韩延明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正式开启了“人与人连接”“资源与资源连接”的新社交模式,“连接互通”已成为协作共赢的绝佳之道。然而我们同时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为设置的“隔离带”,如酒店包房的间隔、野生动物园自驾专道与猛兽区的间隔、旅游景点对游客入园时间的间隔等。

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想?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材料列举了两种生活现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资源与资源”之间的“连接”以及人为设置的各种“隔离带”。身处大数据时代,生活中的“连接”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有必要,因为世界已成地球村,万物互联,彼此相关,没有任何一个个体、任何一个团体、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彼此之间都是福祸相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连接互通”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世界安宁的意义日益显著。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活中的“连接”现象也不例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因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显得异常密切,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个人隐私被窥视,安全界限被打破,国家机密被泄露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人们几乎成了毫无遮掩的“透明人”。长此以往,无疑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可掉以轻心。正因为如此,生活中很多人不得不设置了种种“隔离带”,促使人与人之间时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毋庸置疑,“连接”与“隔离”,都有它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都表现出人类的生存智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过犹不及。如何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福人类,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可而止。

乍一看,“连接”与“隔离”是相互对立的,实则不然。“连接”是必要的,但近距离或零距离“连接”可能会带来很多风险,此时就必须适当加以“隔离”;“隔离”也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绝对化、一刀切,否则势必影响交流和共融,影响互利和提高,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人类的进步。所以,“连接”与“隔离”只有和谐共存、相互制约或补充,才能确保人与人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始终处在一个和谐、健康的运转轨道。审题立意时要尽量体现思辨色彩,从“连接与间隔”的辩证关系入手,力争切合题意,譬如:连接固然可贵,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不可或缺;合理设置安全屏障,拒绝近距离无节制的接触等。如果从材料所列的某一种现象的角度确定立意,也是符合题意的,如“连接便于互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距离产生美”等。

【原文呈现】

零距离连接者戒

西安市育才中学高三(6)班刘佳怡

生活中,人们总是努力创设各种“连接”:在与朋友的连接中,我们学会了交流沟通;在与老师的连接中,我们习得了文化知识。但也有人总是把“间隔”挂在嘴边,时刻在意自己的隐私,与他人保持绝对的“安全”距离。“连接”与“间隔”孰是孰非?这值得思考。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空前发达,人们的交流早已突破时空限制。互联网、交通网构建成巨大的连接圈,人们通过与他人的连接交流,在拓宽眼界、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社交的满足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回顾中国发展史,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一艘艘航船送出的是精美的瓷器和丝绸,一个个脚印带回的是文明和思想的碰撞。翻看中國外交史,和平交流、友好交往一直是不变的主旋律。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应积极与他人和世界沟通,在连接中共谋发展之道。

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连接”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建立健康、有效的连接。《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通过吹捧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虚伪连接;有的人将利益作为建立人际关系、与他人连接的第一准则,带着功利心与他人沟通,让自己成为被利益包围的孤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积极地、有选择性地与他人建立连接。

身处信息时代,便捷的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更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间隔。“连接”无疑弊端多多,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在读取他人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被他人收集信息。正如那句歌词所言:“透明的雨,滴在透明的伞上,遮盖着我那早已透明的心。”在大数据面前,每个人都是透明的,信息安全时时困扰着我们。零距离连接,无疑会加大安全风险。瑞士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产生美。”因此,我们在与外界连接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无疑是明智之举。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如同寒冷中的刺猬抱团取暖,需要保持一个既让双方感到温暖又不至于扎伤对方的距离。

只有保持适度的间隔,我们才能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病文诊断】

本文审题立意符合题意,结构层次清晰,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它暴露出大多数高考作文存在的通病,而且“发病率”很高,主要表现在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第一,论点不够鲜明。写作议论文,必须首先树立靶子,做到有的放矢、观点明确,但本文开篇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致使后文的论证针对性不强,中心不明确。第二,论据使用不当。论据作为论理的依据,必须与中心论题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令人心悦诚服。然而,本文有些论据显然欠妥,或论据不足,削弱了论证力度。如第二段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论证“连接”的重要性,属于典型的论题与论据错位,因为它阐述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再如引用“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虽然切题,但明显有些单薄,内容不够充实,说服力不强。第三,论证分析暴露瑕疵。其主要表现,一是结构不完整,没能做到呼应标题,首尾照应,重申强化论点;二是有的段落因为没有中心句,论证分析给人以无的放矢之感,同时也造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断链”;三是有些论证逻辑不严密,说法过于绝对,如第四段“‘连接无疑弊端多多,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扩大了范围,留下思维漏洞。

文中存在的瑕疵,恰恰是议论文“三要素”方面的问题,是真正的要害性问题,也是制约文章得分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修正完善,从内容与形式上提高文章的品位,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分值。

【升格策略】

升格的最佳策略自然是对症施治,逐条完善。首先,针对“论点不够鲜明”的问题,根据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宜在文章第一段引述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观照标题,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务必旗帜鲜明,切中材料题旨,为全文确立“总纲”。其次,针对“论据使用不当”的问题,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相关论据进行适当的更换或补充,如紧紧围绕“连接”这一中心,筛选与论题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替换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言论;再如,在“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这一事实论据后,增补若干与之内涵相同的事例,可以兼顾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经典史实,突出典型性和代表性,彼此之间形成面例。这样,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大大增强说服力,可谓一石二鸟。再次,针对“论证分析暴露瑕疵”的问题,应在第二段开头添加一个段首句,领起整段内容;可在文章结尾增补相关内容,与开篇遥相呼应,优化论证结构,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对那些逻辑不够严密的语句,要进行恰当的修改,做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凸显论证的缜密性和严谨性。

【升格示例】

零距离连接者戒

西安市育才中学高三(6)班刘佳怡

生活中,人们总是努力创设各种“连接”:在与朋友的连接中,我们学会了交流沟通;在与老师的连接中,我们学会了文化知识。但也有人总是把“间隔”挂在嘴边,时刻在意自己的隐私,与他人保持绝对的“安全”距离。“连接”与“间隔”孰是孰非?这值得思考。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在与外界不断连接的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度的间隔。

连接是交流沟通的开始,对于个人、群体和国家都至关重要。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空前发达,人们的交流早已突破时空限制。互联网、交通网构建成巨大的连接圈,人们通过与他人的连接交流,在拓宽眼界、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社交的满足感。英国诗人约翰·邓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回顾中国发展史,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从玄奘西行到鉴真东渡,从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一艘艘航船送出的是精美的瓷器和丝绸,一个个脚印带回的是文明和思想的碰撞。翻看中国外交史,和平交流、友好交往一直是不变的主旋律。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积极与他人和世界沟通,在连接中共谋发展之道。

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连接”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建立健康、有效的连接。《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通过吹捧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虚伪连接;有的人将利益作为建立人际关系、与他人连接的第一准则,带着功利性与他人沟通,让自己成为被利益包围的孤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积极地、有选择性地与他人建立连接。

身处信息时代,便捷的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更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间隔,过于密切甚至零距离的连接无疑存在众多弊端。我们在读取他人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被他人收集信息。正如那句歌词所言:“透明的雨,滴在透明的伞上,遮盖着我那早已透明的心。”在大数据面前,每个人都是透明的,信息安全时时困扰着我们。零距离连接,无疑会加大安全风险。瑞士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产生美。”因此,我们在与外界连接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无疑是明智之举。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如同寒冷中的刺猬抱团取暖,需要保持一个既让双方感到温暖又不至于扎伤对方的距离。

只有保持适度的间隔,我们才能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因此,我大声呼吁:零距离连接者戒!

【升格点评】

原文经过精心修改,得到极大提升:一是论点鲜明,切合题意。在首段末尾亮明观点,提纲挈领,逻辑严密,引人注目。二是论据典型,契合题旨。通过对论据的微调,如适当调换名人名言,使论据与论点精准对接,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增补重大史实素材,对原文进行“扩容”,使之与原例巧妙组合,形成铺排之势,既丰富了内容,又增添了文采,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三是完善结构,逻辑缜密。第二段添加段首句,统领下文,无缝连接;末段引用标题作结,首尾呼应,重申观点,掷地有声;对个别语句进行修改,凸显逻辑的严密性,论证更加令人信服。一言以蔽之,修改后的这篇议论文要素齐全,文体特征明显,成功升格为符合高考作文要求的严谨规范的标杆之作。

【升格启示】

从多年来考场作文考情分析看,绝大多数考生写作高考作文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议论文体。他们误以为,议论文写作有套路可循,胜算较大。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考生连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都知之甚少,考场作文暴露的问题自然很多,本篇中的病文就是典型代表。通过以上升格示例,考生务必明白,写作议论文,必须保证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全。论点要切合题意,旗帜鲜明,健康向上,最好居于首段醒目的位置,便于读者准确快速地捕捉信息、明确题旨。论据要与论点高度吻合,能有力地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并存,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兼顧,以全面性、典型性、代表性增强论证的力度和信度。论证分析务求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充分体现思辨色彩,谨防走极端,说过头话。同时,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引言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力求行文多变,显示自己娴熟的论证技巧,争取更多的加分项。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零距离升格论据
零距离与远距离
和党旗零距离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观察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