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学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社会成员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保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理应承担起家国情怀培育的责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高中思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54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门课程属于中学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前面两节课时,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化的含义及作用”“对中华传统的理解”。这节课时则是对上述内容的应用,并从纵深的视角,对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这一课程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这门课程还可以为我们从一个侧面去认识外国的文明做好准备,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位置,以此来增强我们的文化信心,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因此,这门课程也是大单元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
(二)学生情况的研究
高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他们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更易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情境中融入学习,并能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去。但是,目前诸多学生仍然处在感性认知的状态,他们目前的知识素养还没有到达可以被认可的程度,无法主动承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的教学实践,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提高他们的文化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与北京冬季奥运会上出现的“中国特色”的比较研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内涵与价值,并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家国意识”,提升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和共产党的感情。
2.以杭州亚运开幕为案例,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目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及其重大价值。
2.教学难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基于家国情怀教育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本单元包括两课内容,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六课由两框组成,分别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新课讲授环节
教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及所获得的成就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事实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哪些特征?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教师小结: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历史悠久。
教师发问:我们从哪些渠道认识到我国历史的久远?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能从历史书籍和文献上认识中华的历史。
教师发问:中国的历史是怎样的?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让同学们在自学后,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科技、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各领域产生深刻的认识和认识。
教师发问: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因为什么呢?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导,一起去看有关的录像,一起去感悟,一起去总结:得出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包容精神,那就是“求同存异”。
教师发问:请你根据本节的内容,想一想,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学生讨论得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教师发问: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含义是什么?你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解释一下吗?同学们以分组的方式交换意见,并派出自己的代表来演讲。教师小结: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已经养成了以爱国为中心,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是中国人的灵魂,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各方面都有表现。
教师提出问题: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具体表现为什么?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与发扬民族精神。
教师发问:我国的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我们该怎么做?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以增强民族文化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中華民族之魂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下要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要充分利用好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代所需进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三)巩固提高环节
通过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容性”三个词语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联性。教师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备高度的包容性。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环节
学生总结: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文明的特征,并进一步理解认识了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提高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能够自觉学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课后作业布置: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为题,撰写10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精选家国情怀培育内容
1.挖掘乡土文化中的教育素材
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团结与进取的真实动力。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乡土文化都属于无可取代的宝贵财富,它包括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木名树等许多内容。乡土文化是具有地域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是为人民所认可的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感的教育,能够突出学生所处的区域环境的代表性、资源内容的亲切感、资源主题的多元化等特点,更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之心。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当地的或其他地域的历史人物,来进行教学的佐证。岳飞治军治家所秉持的清廉严格与身先士卒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的表现,又如诸葛亮一门满门忠烈,即使季汉政权已危在旦夕,也不惜一门三世尽皆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仅是《后出师表》的谏言,更是诸葛家的家风,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生动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现实联系,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学习爱国思想。
2.巧妙运用时政资源
时政资源是一种在中学政治课中,具备时效性、现实性和丰富性特征的动态课程资源。时政资源对补充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高效联系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在此背景下,要想让学生有一颗爱国的心,就要求教师巧妙利用当前的社会事件,把社会事件中所包含的爱国元素与我们的思想政治課程相融合,以此实现对家国情怀、爱国思想的培养落实。3.运用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者是一个理论性的说法,而是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巧妙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影响与吸引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更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信心,为他们的家国情怀提供文化底气、精神力量。
(二)创新家国情怀培养方法
1.运用议题式教育方法
议题式教育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在遵循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作为主要目标,以课本中有关的家国情感知识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利用问题链将教学内容连在一起,以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融洽、民主、公平的教育氛围中,体验情境,进行深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表达。在采用议题式教育方式时,要防止出现下列错误:首先,注重“议题”与“问题”之间的区别,问题的回答是比较确定的,其回答也是有限的,而议题则是具备开放性和思索性的思辨议题,在其中并没有明确答案,只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即可;其次,议题的设置要紧紧抓住教学主题,抓住教学主题所要传递的主要理念,但又不能对问题进行笼统讨论,最后要回到政治教材,回到家国情感培养的目标,将议题与教材相联系;最后,议题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议题的设置要接近高中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的累积为基础。
2.运用案例探究方法
案例探究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以情景重现或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一起进行讨论探索的一种教育方法。与其他科目的理论性比较起来,在高中的政治课程当中,由于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调,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大,因此也就很难让他们对课程进行有效了解和把握。如果想要让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得到增强,就可以将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案例有机融合起来,并与有关的家国情感的典型案件进行融合,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分析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进行有效转换,形成家国情感。要使用好案例学习法,必须掌握如下一些要点:首先,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典型性,案例必须来自实际,并且要符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感的目的,并且要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其次,教师要指导同学们从注重知识到注重情感,从事例中发掘出家国情怀的价值,以及正确的家国理念,确保同学们能够接受事例中传递出来的家国情怀的内涵。
3.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故意创造或引进一个具体、形象、鲜活的情景,具有培养情操、提示启发的功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情绪,达到更深层的情绪内化。在使用情景教育法时要注意如下一些基本问题:首先,要遵守现实的原理,只有在现实的环境中,才会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讨,只有这样,学生们的情感才会被调动起来。第二,要遵守实效的原理,即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不能“作秀”地表现出活跃的教室气氛,而要切实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第三,应坚持启发式的理念,创设的情景和问题要能够引发同学们的质疑和思索。对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注重对历史情景的再还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以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案例,设置历史情境,通过多媒体的音频,重塑屈原在当时环境下所受的排挤、质疑,并通过学生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亲身扮演,在多媒体立体影像的加持下,感受屈原愤恨投江的屈辱、不甘以及对楚国灭亡的无限惋惜,更生动立体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以身殉国的悲壮之举。
(三)拓展培养家国情感的途径
1.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丰富实践活动
教育不能局限在书本和教室里,而是要引导学生到更多的地方去验证。要想把家国情感渗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就要求教师要跟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起来,不断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开展家国情感的教育,将家国情感的教育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进行的一种辅助,它对传统课堂的缺陷进行了很好的弥补,提供了一种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更加有意思的教育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2.加大家校合力
家庭气氛、养育方式、家风家训等因素对孩子家国情感的养成具有潜在而又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中,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使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最大化体现,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发力,为孩子家国情感的培养创造一个“家校协同”的氛围,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协同性。要加大家校协作的力度,营造出一个家国情感的学习氛围,就必须要家校两管齐下,良性互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子女的第一教师,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言行举动,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家国观并构建良好的家风,对子女的家国情感培养产生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此外,还可以营造出一种传统节日的气氛感,进行多种形式的传统节日家庭活动,以此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深入人心的基础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家国情怀培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在课程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育内容发掘、培育方法创新、培育渠道优化,实现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的培养。
参考文献:
王学军《高中政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甘肃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2] 刁任《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品味经典》2020年第10期。
[3]周信安,王树培,宫亚洲等《浅谈思政课教学改革下高中政治课的实施路径》,《才智》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