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宇平
干好“一号工程”大家谈
编者按: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今年以来,重庆市委老干部局推出“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献良策”活动,并于6月上旬组织省级老同志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川渝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发挥省级老同志“头雁”作用,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特邀请部分省级老同志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言献策,以期能为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献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示范、当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两地正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近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我们到四川考察调研,深感习近平总书记为川渝擘画的宏伟蓝图正一步一个脚印变为美好现实。
2020年1月,成渝地區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一体化融合发展3年多来,两地齐唱“双城记”,下好“川渝一盘棋”,摒弃同质化竞争,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与制度藩篱,各领域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强产业协作互补、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2023年,重庆、四川将联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248个,远超2021年的67个和2022年的160个,其中一季度已累计开工225个。
“双城”一体 交通先行
3年多来,川渝间新增高速公路省际通道项目建设8个,目前在建和通车的高速公路通道项目达20个。成渝、渝遂、渝蓉、合川至潼南至安岳4个“双核”直连高速公路通道项目全部建成。作为连接成渝“双城”的第四条铁路的成渝中线高铁正在建设,该线路距离两地最短且时速高达350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刷新两地的时空距离,实现成渝之间常态化50分钟通勤时间。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区形成联结点——向东,经长江黄金水道可直接出海;向西,中欧班列(成渝)可从成渝直达中亚、欧洲各国;向南,以川渝为重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依托“重庆市民通”“天府通”等App,实现了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一卡通”“一码通”,川渝两地300余个汽车客运站、370余条线路实现联网互售。
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
川渝正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同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近日正式运行,将培育50个物种的新品种,为高产优质和高附加值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并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四川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日前正式投入试运营,可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测试服务、工艺设计等公共服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川渝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难题。如今,科创元素正加速向西部科学城聚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正呈全面开花之势。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川渝“双向奔赴”,加快共建重点实验室。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庆正实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强规划统筹,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人文气息,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成都坚决履行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自觉担负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天府绿道体系“绿脉”,锦城公园“绿环”,锦江公园“绿轴”,兴隆湖、东安湖“绿境”……让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作者系重庆市政府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