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村:以文化人 “破屏出圈”

2023-08-20 07:26贺兴梅周莉
当代党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庄村扎染农家

贺兴梅 周莉

“游客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了解下庄天路各个景点的故事,还有自助语音讲解。”听着巫山县竹贤乡党委组织委员陈敏的介绍,绝壁凿路、山间风餐露宿……耳熟能详的“下庄故事”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被娓娓道来。

在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专题片放映室,一部《天路上的下庄人》被循环播放着,将下庄人在巍巍大山间凿出绝壁天路的一幕幕画面呈现在游客面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乡村文化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业态、文化体验,拓展文化场景、文化空间,借以数字化手段惠及更多群众。

走出闭塞迎春阳,数字化的东风吹遍绝壁天路下的下庄村,下庄文化、下庄精神、下庄故事,正依托数字技术“破屏出圈”。

文化教育“上云端”

土墙、青瓦、木窗,走近愚公讲堂旁的一幢老屋,推门而入,便是下庄村数字农家书屋。

数字农家书屋共藏书5000余册,涵盖党政法规、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环顾书屋四周,电脑、电子阅览屏、智能WIFI路由器等数字化设施一应俱全。

小而美的公共阅读新空间,让下庄村村民得以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闲暇之余,村民喜欢来到书屋查阅资料,柑橘种植大户刘恒保就是其中一位。

“打开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后,很快就能找到疏果修枝等方面的农技专业书籍,太方便了。”刘恒保说,遇上种植难题时,在农技相关的专业书籍中就能找到解决方法。

在下庄村,只要是上线数字农家书屋的书籍,村民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随时借阅,获取农业知识和农技指导更加方便快捷。

“我们会定期根据群众需求,补充更新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源,打造村民喜爱的‘文化粮仓。”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

借助各种数字化技术,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云端”让公共文化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庄村还以试点建设“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为契机,大力推广电子图书阅读,同步接入了数字农家书屋手机端、电脑端、IPTV电视端“三端合一”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并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量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融入实体农家书屋建设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科技知识、新闻资讯等进院坝、进农家。

数字农家书屋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数字化阅读需求,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人”提供了重要阵地,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发展活力。

非遗文化“新呈现”

下庄布谷植物染工作室里,袁孝鑫将扎结好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会儿,取出后放入盛有染料的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再根据需要反复浸染,最终得到一块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带花纹图案的布料,古朴淡雅,意趣天成。

“90后”返乡创业村民袁孝鑫有时会在抖音平台上直播分享扎染的制作过程,还会到村里的小学教孩子们制作扎染产品。

扎染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染色工艺,广泛分布在各地。在下庄村,染坊建于20世纪20年代,村民用一种被称作“蓝子”(靛蓝,俗称板蓝根)的植物制作而成的染料进行染色。那时的村民并不追求图案的美观,更多是刚需。每当家中有喜事时,村民就会用染好的蓝布缝制衣物。

“下庄染坊早已倒塌,很多人对这些历史已经不甚了解,我从村里的长辈口中了解到下庄染坊的历史。”袁孝鑫说。

无人傳承的民间技艺,最终只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消失。

带着对染布技艺的浓厚兴趣,袁孝鑫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回村创办了下庄布谷植物染工作室。2022年11月,巫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确定袁孝鑫为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庄扎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基于之前的互联网运营工作经验,袁孝鑫逐渐意识到,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看到、了解“下庄扎染”。

新技术的运用是大趋势,袁孝鑫表示:“我会尝试更多的数字手段,将扎染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传播开去,将这项技艺进一步传承弘扬。”

乡土文化“活起来”

站在堂屋中央,随着灯光慢慢熄灭,一个渝东北地区典型的木质四合院出现在墙面和地面上,亚亚戏、摆手舞等民俗活动“全景显示”在眼前……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下庄馆)中展示的一幕。

“这种‘全景显示主要采用裸眼3D技术,我们到现场实拍后将视频做成了这种效果。”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下庄馆)的技术负责人李自杰说,游客进入堂屋后,能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这些乡土文化。

古村落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何用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村落文化的魅力,是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要义。建设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化的呈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乡愁,留住古老的村落记忆。

2022年7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启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利用,在渝北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地建设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今年,我们还将在高新区、江津区打造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借此机会,下庄村将修复后的“望韶南轩”历史建筑打造成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下庄馆)。博物馆完整保留了古石门和清代宽面青砖砌筑的砖墙,门框横石两端还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鹿与蝙蝠、喜鹊等动物图案,主要将渝东北地区的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展示、传播、弘扬。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下庄馆)实现了完美融合。走过传统庭院,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既有依托3D、VR、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展示的村落文化、非遗文化,又有犁、耙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农耕工具承载的农耕文化,时空的限制被数字手段打破,虚实结合,融通古今,传统文化在眼前、脚下鲜活盛放。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提升场景交互功能,让游客和村民不仅能看,还能参与到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中,而且也会将其纳入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李自杰说,“数字赋能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弘扬咱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猜你喜欢
庄村扎染农家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关注盛会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农家笑
敢向绝壁要“天路”
——致敬当代愚公毛相林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春回农家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温暖送村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沈丘县南郭庄村扶贫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