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中央第八指导组辗转重庆各地,访农问企、座谈交流,将指导工作寓于帮助服务之中,真督实导、务求实效,推动重庆各级各领域将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两江潮涌,千帆竞发。在指导组的有力督导下,重庆市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奋力交出改革发展稳定高分报表。
同题共答 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蕴藏着古老的巴渝文化,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却也面临着发展挑战——危岩地质带来灾害风险;库区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农特产品有品牌声誉,但存在集约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在主题教育中,中央第八指导组与市委、市政府将“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设为联合调研课题,同题共答。
从万州区、云阳县到奉节县,从城镇、乡村到企业,中央第八指导组深入三峡库区各区县,实地调研、座谈交流。
调研座谈中,指导组组长骆惠宁向第一批参加主题教育的有关单位着重强调:“帮助和推动三峡库区解决一批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体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5月7日,奉节县竹园镇九龙村3组枫香坪50立方米的砂岩轰然垮塌,其下方8间房屋瞬间被掩埋。
“最初我们半信半疑,不愿撤离,逃过一劫才觉得他们真是‘神了。”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村民姜启顺感慨道。
早在灾害发生前多日,九龙村便出现危岩崩塌迹象。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地质队驻守工程师李思、夏刚了解情况后,在市地矿局地灾防治调研组指导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
“调研组的丰富经验和对片区的全面了解,让我们十分佩服。”5月5日,李思、夏刚结合各方情况与意见,发出灾害预警,13名群众得以提前撤离。
这次成功的预警,离不开市地矿局的深度调研。
在主题教育开展中,市地矿局组建了30个调研组,其中调研地灾防治的就有6个,5月上旬便有调研组深入奉节。
目前,全局已形成调研报告50份,其中地灾防治类11份。
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不只有市地矿局。
近日,全市480名地灾驻守工程师都收到了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出的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出要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地灾防治驻守地质工程师队伍,坚持在人民最需要的一线。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地灾智治数字场景,开发‘地灾智防App和小程序,形成灾害智管、风险智判、决策智辅、源头智控四大场景,实现灾害一屏掌控、人员物资一屏调度,构建灾害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称。
6月6日至7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围绕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推动库区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推进危岩地灾防治,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以更大力度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
在主题教育开展中,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突出科技兴农,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创新“品牌引领+标准支撑+直播带货+数据赋能”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大力發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依托“巴味渝珍”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建设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2023年1月至6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5.68亿元,同比增长15.1%,农产品电商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则瞄准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联合金融机构在云阳等11个区县开展“三农”信用试点,初步建成涉农信用信息专题数据库,为10.34万家农业企业、3.7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20.07万个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走出“三农”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
务实求效 稳住经济发展压舱石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6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中央第八指导组一行、重庆7位市领导,以及20多个市级部门负责人与13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促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思路举措。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报告企业和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碰到的困惑。我坚信市里面一定会为企业解决困难找到好办法。”作为受邀企业代表之一,重庆市巫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峰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会场。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场寻求帮助、建言献策的会,对于中央指导组、市领导及市级部门负责人来说,这是一场深度调研、解忧纾困的会,更是一场与企业相互交流、提振企业信心的会。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等来自汽车制造行业的代表在会上表示,“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财税政策上能多给予一些倾斜”。
面对这一问题,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的回应里有不少干货:“在9月底前,我们将出台新的政策,支持长安等汽车推动关键技术拓展。从今年开始,全市新增的机关用车、执勤用车等,将百分之百使用我们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今年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能源”话题被不少企业关注。
“今年夏天,只要不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工业企业用电就能得到保障。”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我市正在加快推进疆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入渝等电力通道建设,全力推动两江燃机、抽水蓄能等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为保障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用气需求,市经济信息委等相关部门还与中石化建立了定期协调机制,在推动页岩气生产上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本地留存使用。同时,同步推动上游企业与用气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保障广大经营主体用气需求。
企业家们讲肺腑之言,提意见建议;市级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诚恳回应。
“这场座谈会让大家听到了很多真话,了解到大量实情,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不少部门负责人表示。
会上,中央第八指导组负责人以及市领导均希望各部门就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尽快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系统规划,创新探索,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会后,各方纷纷行动起来。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印发了《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任务清单》,围绕市场准入等18个方面提出108项改革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力推进《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等政策落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三服务”等工作。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主动与参会的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杨联系,对接详谈时间,计划会同西部物流园公司赴企业现场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企业项目运营状况及具体用地需求,寻求用地解决路径。
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主动靠前的服务让不少企业家发出感叹:“我们的春天来了!”
典型引路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初夏清晨,嘉陵江畔的缙云山上树木葱绿、鸟鸣婉转,黛湖隐在林间,宛若一颗碧玉。
6月26日,中央第八指导组与我市就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开展了联合调研,第二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也相继召开。
在会上,中央第八指导组副组长黄宁生指出,指导组将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继续支持市委、市政府履行好主体责任,系统总结缙云山保护区综合整治中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这是对缙云山整治效果的认可,也是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指导组的指引下,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乃至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区同向发力,将“缙云山经验”提炼推广。
“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积极推进生态搬迁工作。
要彻底修复生态环境,原住居民搬迁问题是关键。
璧山区大路街道龙泉村护林员余光菊巡山时,拍下了几张老宅所在地的照片回来给儿子看。
龙泉村地处缙云山间,余光菊原來在半山腰上养了上百只山羊,为了给羊一个栖身之所,她在老屋边搭建了300平方米的石棉瓦简易羊棚。但如今的照片上,羊棚已经消失不见,只有桂花树、小叶榕舒展着枝叶,芦苇、茅草挤挤挨挨长满每一处土地空隙,有的已有一米多高。
当地村民搬迁下山后,为解决像余光菊这样无技能劳动力的生产生活问题,村里向她提供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这让她能经常回老家探访,并见证老屋旧址上草木日益葱茏、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的过程。
余光菊的经历并非个案。近年来,重庆创新生态搬迁,将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居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农户按照自愿原则,选择退地入城或异地迁建,同步实施搬迁区域内房屋拆除、覆土复绿、生态修复。
在主题教育期间,为进一步优化缙云山治理状况,重庆市林业局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协调优化调整《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全面评估优化调整缙云山包括其他四山的空间布局,指导属地完善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让“山与城”的对话更为紧密、和谐。
“山下做加法”提升业态,打响缙云山旅游品牌。
生态修复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补短板、提颜值,最终是为了强产业,让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缙云山下的金刚碑古镇,隐藏在青翠的山峦之间,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散文作家缪崇群、书法家谢无量、大学者孙伏园等都曾寓居于此,但随着嘉陵江水运的衰落,人员迁出,古镇渐被遗忘。
直到2018年,金刚碑古镇迎来改造。5年过去,曾经长满杂草的屋顶,已经被新的砖瓦取代,100多栋老房子已经完成修缮,原始的老树、木屋、石路被保留了下来,金刚碑古镇再度迎来了商户与游客,再现了过去的繁华面貌。
如今,金刚碑古镇以及新建成的北温泉公园,都已成为缙云山下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更丰富的业态正在缙云山下落地生根。
7月25日,重庆市北碚区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EOD项目发布社会投资人招标终止公告。
“项目分为9个子项,总投资约332.7亿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以“区域环境治理+文旅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为主题,围绕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打造“山水林共生、产城景融合、业游居相宜”的美好生活场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保护与发展并行,通过发展反哺保护。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今年已被纳入国家EOD模式试点,将为全重庆推进生态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而此模式也正在被“复制”推广。主题教育期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推动黔江区EOD模式开发项目、梁平区“国际湿地城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项目、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EOD模式开发项目逐步落地,三个项目招标限价均达50亿元。
有序衔接 纵向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第一批主题教育即将结束,能否确保前后衔接、有序推进,关系到此次主题教育推进的纵深实效。
在重庆期间,中央第八指导组多次强调“把两批次主题教育衔接好”。
为此,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细化梳理了5个方面统筹衔接举措,督促第一、第二批主题教育“无缝衔接”。
理论联学,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理论学习是主题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重庆市委员会从各级优秀青年典型、高校青年等人群中,遴选青年讲师组成“青年讲师团”队伍。其中,市级讲师110人,区县讲师1500余人。截至7月初,市级讲师团已开展132场宣讲,区县讲师团则已开展3200余场宣讲。
沙坪坝区、綦江区、忠县等地严格按照常态化学习要求,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集中领學、专题研学、分散自学等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多悟一层。
调研联抓,确保调查深入、研究到位。
“调研中,我们充分吸收江津、九龙坡等区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政府教育履职、教育行政部门履职、涉教部门工作等清单,为区县厘清教育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提供样板。”
主题教育期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改革集成攻坚行动专项调研小组在制定调研方案时,将两江新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纳入工作专班,开展联合调研,共同制定教育改革调查问卷、开展座谈访谈、组织为期一周的实地蹲点调研,重点调研党委、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等方面内容,推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改革。
发展联促,统筹资源共谋新篇。
6月6日,位于璧山区的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投用。启动仪式上,研究院4个成熟产业化生产项目签约落地璧山高新区,9家企业与研究院签约,4个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共同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研究院的正式投用,是重庆理工大学积极落实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相关要求的务实举措,也是重庆理工大学和璧山区2021年8月以来推进战略合作的阶段成果和校地企三方携手共建举措的结果。”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表示。目前,重庆理工大学已在璧山建成研发大楼及配套设施,聚集科研人员200多名,为璧山即将启动的主题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整改联动,上下协动力促整治有效。
汽车维修费用过高、不透明,维修方法不到位,导致多次重修。
这种情况或将迎来改变。
主题教育期间,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收纳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提出的“提高评价便利性、以行业自律自治应对三类维修企业小散弱”意见,推进汽车维修一件事(“渝快修”)系统建设。
“系统上线后,将倒逼维修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维修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称。
整改措施不止这一项,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还制定出台了《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标准》、实施服务评价制度等8项措施,将和区县共同遏制维修行业不诚信、不透明等“乱象”。
机制联建,让惠民举措有效覆盖。
“我和孩子出院时,孩子的医保卡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市民李洲在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顺利产下一子,当她得知有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服务,再也不用为孩子上户、参保等事情操心时,格外欣喜。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李洲登录重庆市政府App,仅用5分钟就填好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请表单。次日,她便收到了从沙坪坝区政务服务中心邮寄来的户口页、社保卡等材料。
据悉,“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服务是由市卫生健康委推进,多个部门、区县共同发力建立的新机制,目前已在全市范围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