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萍
摘 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和德育观念,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汲取文化知识,并在建立全面教学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明确、结构完善、资源整合等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15
在新时代德育中,初中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本文将着重介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积累,提升文学综合素养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可以将其中的语言知识融入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并促进学生将文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初中语文的实效性,为学生打造更具文学气息的教学活动。
2.落实文化兴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加语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能促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应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落实文化兴国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我国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推动教育改革的要求。
3.建构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形成健全人格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以启迪和引导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健全的人格。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完善的思想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反思自己的言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4.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增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思考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还可以深入探究其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和发展趋势,做出更加客观、深刻的分析和思考。同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坚定自己为国家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成為具有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仍然以应试为导向,学生的评价体系也主要以分数为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与考试无关的知识,其中就包括传统文化。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深,无法深入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学习
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传统文化蕴含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和启发,学生需要有一颗主动学习的心态。然而,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以分数为主,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无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学生对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授课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解背景和作者意图的故事性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了有效输出,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与目标。
2.学习传统习俗,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递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传统节日和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和意义的解析,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查找、了解和学习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强化其民族文化自信,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更能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文化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主要包括整合课程资源和渗透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在整合课程资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编写教材、设计课程、选取教学资源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比如,在讲解古文阅读时,可以选取古代诗词、散文等经典作品,通过分析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参观文化景点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在渗透文化精神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比如,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引用典故、古诗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文化精神。比如,在学习《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在讲解小说情节的同时,结合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等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时,我们可以介绍古代婚姻的习俗,让学生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
4.完善课程结构并突出文化价值
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应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结构、突出文化价值,以输出更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为此,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例如,将礼仪文化融入课程结构中,让学生对礼仪文化产生深刻的感悟,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或者在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俗文化,增加他们的乐趣和情感体验。
5.学校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决心,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个节日所蕴含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深入感悟英雄人物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增强文化底蕴,获得精神力量,培养爱国情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总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英雄人物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比如,清明节是我们缅怀逝者的日子,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无数先烈。这些先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如今盛世的缔造打下了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底蕴,感悟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先烈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进行献花祭奠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了解了节日文化的深层含义,能够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6.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作为终身学习的基本方式,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时代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各种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引导他们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在学习上有用,也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人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在教学《陋室铭》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德”。由于当前一些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从这篇名篇中寻找启示。《陋室铭》的主人公虽然居住环境简陋,却尊重自我、尊重他人。这一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去提高自己学习和做人的品质,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教学《陋室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不断培养自己的美好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同时,才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持久的内在满足。
7.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诗经》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最后,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美德。例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美德的温暖和力量,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总的说来,语文教育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使他们具备传统美德的观念和素养,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8.结合书法练习,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中,结合书法练习,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引入书法教学,让学生了解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书法,了解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和审美观念,如平衡、和谐、美感等。教师可以通过书法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让学生练习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书法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教师也可以组织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传统书法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传统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上述措施,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书法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和审美观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養,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用之才和有道德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 魏玉华《传承传统文化,链接古今——以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为例》,《品位经典》2021年第1期。
[2] 许玲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6期。
[3] 杨太明《浅谈“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7期。
[4] 魏葳《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文学教育》2021年第10期。
[5] 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2期。
[6] 孛建杰《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科技资讯》2020年第6期。
[7] 俞少琼《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5期。
[8] 闫永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才智》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