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2023-08-20 09:58:22安亚红
关键词:古文内容传统

安亚红

摘 要: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因此,在新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小学是学生接受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需要重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在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的关键。因此,要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07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很多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就需要重视发挥自身的作用,结合学科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积极探索各种渗透方式,在促进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也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语文学科自身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同时,还需要重视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将其与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融合传统文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进行结合,也可以发挥其实际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也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学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相对而言较弱。所以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正确的表达方式还不能进行充分掌握,因此,这也使得小学时期的语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重视融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有着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1.教师对于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贯彻落实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目的。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片面,因此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弱,并且存在兼任多种学科的问题,这也导致语文教学的实际质量难以得到提升,长期如此,教师不仅难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同时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我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严重,虽然在当前的发展中也提出了创新理念,重视教学改革,但是传统教学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使得为学生提供的课堂内容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具体需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但是因为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之中,难以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時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不好的印象,虽然部分学校也开始重视到传统文化教学,并且结合语文课堂组织相应的活动,但是因为不具备合理的实施方案,取得的效果也不够明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引入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体现在方方面面上,其中,语言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能够有所体现。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和融合,还需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对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发掘,并且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特别是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在课本中也积极推出与其相关的内容,结合单元素材进行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从课本角度出发,对其中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

例如,在《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因为我国传统节日很多,并且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和历史,其中很多内容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将其中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素材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近距离对传统文化进行感受,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课本是知识的基础和载体,因此,更需要重视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和渗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语文课堂,并且加深课堂体验,这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

2.开展古文教学,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中,古文也是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古文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重视古文教学,并且通过带领学生在对古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美感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价值,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古文的乐趣,产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意识到学生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古诗文内容进行了解,了解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以及思乡心切的心理,在对古诗情感进行理解的时候,升华情感也非常重要,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文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将优美的古诗词提供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能够实现对这些古代诗歌的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也需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分析时,可以感知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在小学古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习古文知识,同时也需要采用这种方式,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对古文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行理解,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途径。

3.重视作文训练,发挥文化价值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要重视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提升,所以,在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作文训练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感知到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所占据的地位。这也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古诗文阅读以及写作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文主要是以古诗为主,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影响下,对学过的古文内容进行回忆,开展课堂练笔作文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并且要结合古文学习进行。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单元主题设置相应的练笔内容,以此为主题,让学生根据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作文练习。

4.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真实展示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在写作训练中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使用,同时也要将其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行有效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活动进行合理设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展示,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设计这种活动能够达到多种目的,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与春节相关的资料,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布置,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或者是结束之后,利用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与春节相关的内容,并且进行课堂分享。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逐一分享,分享的内容可以与传统文化相关,也可以与语文内容相关,但是不去限制具体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结合重要的节日分享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能够形成有效的配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能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分享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有着重要的有效。

5.创新作业形式,拓展渗透途径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必须要重视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这也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这一方式也是拓展渗透途径的关键方式。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并且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将与其相关的作业进行合理设置,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能够鼓励学生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自主收集,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剪纸文化,剪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使用的刀法和工艺多种多样,能够制作的剪纸类型较多,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布置相应的剪纸作业,这也是一种作业创新,同时让学生能够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从作业角度进行创新,能够确保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中有许多与重要节日相关的文章,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特点,选择与其相关的文学知识让学生进行阅览,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或者开展主题班会。对自己获得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能实现从多方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6.创新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传承意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渗透和融合,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组织具有丰富内容的实践活动,对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且也可以结合多种方式搜集与其相关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端午节组织学生一起包粽子,然后在活动的过程中,阐述端午节的来源,在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惯。在教学时,教师也需要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家长形成密切配合,提出课外实践建议,并且将其与课内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并且组织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有重要作用,进而保障传统文化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能够进行传播和弘扬。

总之,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瑰宝,也是当前需要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借助学科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学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上官云珠《我国近10年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量化分析》,《汉字文化》2022年第20期。

[2] 孙丽敏、冷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37期。

[3] 唐仁、张冰艳《以根育人 以文化人——寻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0期。

[4] 李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及对策》,《科技资讯》2020年第4期。

[5] 张韶闻《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融合开发路径探索——以大象出版社〈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为例》,《中国编辑》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古文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称象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