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英
摘 要: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能够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其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为此,本文着重针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培养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05
小学作为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质、实施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既可以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够为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创造良好条件。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将考试成绩的提升视为重点,很少会对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渗透进行深入思考,这也是小学生人文素养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民族特色、历史性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一些传统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更少了。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人文素养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
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中不仅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包含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促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为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良好品格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全面增强的基础上,爱国情怀也能够得到全面激发,引导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中,自己应贡献哪些力量。
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如自立自强、忠孝仁义、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以及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让小学生对传统美德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为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带来积极影响,培养学生从小就形成积极向上且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思想行为,以及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若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一定能夠为其良好品格的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另外,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也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中华民族丰富、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在全面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为民族自信心的全面提升,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发展创造条件。尤其是国学、中国风音乐的兴起,以及融入了中国风的服饰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后,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也越来越多,能够从不同层面激发大家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来看,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逐渐重视起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整合,但是在实际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需要教师联系实际不断优化。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多语文教师还是将文章内容的讲解视为重点,文章主旨虽然和传统文化的理念相符,但教师一般只是简单总结,并没有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对相关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扩展,进而使得学生只是单纯了解了文章内容,未产生深刻理解,难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还有一点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一直都处于比较沉闷的状态,若再碰到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如,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古诗词等,整体教学效果大多都不太理想。此外,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以往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都可以实现,但一些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功能、作用理解还不够充分,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快速集中,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带来一定制约,还需要教师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创新应用探索。
四、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1.全面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优秀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为人文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需求,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当中选择一些更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章或是作品,为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更丰富适合的素材。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将其中适合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为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以蒙学读物为例,其中就具有很多能够给小学生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内容,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得到合理规范。如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为例,在课堂上引入这几句话的时候,可以引导大家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作出深刻反思,父母呼唤自己的时候,自己是否及时应答了,答应父母要去做的事情是否及时完成了,以及父母在教育自己的时候,自己是否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了。同时,通过带领大家学习蒙学经典,学生也可以正确认识到,不论何时何地,再小的东西自己都不可以私藏,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糖果,若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自己都不可以将其带走,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从小就做到诚实守信,绝不私藏他人财物。还有“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通过将其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要和谐相处,一直相亲相爱。这些都是适合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既可以为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作出进一步规范,也能够为良好习惯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其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又如《草船借箭》,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片段,其中蕴含的特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也是极为丰富的,非常值得小学生去学习积累。为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入感知,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晓地理、知人心作出充分体会,以此来对草船借箭能够成功的原因进行总结,让大家在学习、讨论中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深入感受,且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更多的古典名著,为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2.增加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经典名篇著作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是不可忽视的。但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经典名篇等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这也是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时,一些小学生难以产生深入体会与情感共鸣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多带领大家学习经典名篇和唐诗宋词,通过合理增加阅读量来使得学生的认知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增加古诗词的积累,也可以为小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待小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积累有所增加后,可以鼓励大家再学习复杂程度更高的古诗词,帮助大家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竞赛来合理增加学生阅读量,激发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积累上的热情,为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调动情感因素培养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情感共鸣的激发。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通过情感因素的合理调动来引导广大小学生从心灵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体会。通过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从情感层面入手,在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架起情感桥梁,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素养有充分体会。为此,在实际授课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从不同层面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以情动人来引导更多小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比如,教师可以将清明、元旦等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让大家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时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可以为大家介绍重阳节,或者是在讲解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时,可以先将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或其中一些典故介绍给大家,在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后,教师可以从节日中蕴含的情感入手,让大家分析、体会节日背后人们的情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如,在元旦的时候,家人们因为能够团聚在一起而十分的开心,在清明节的时候,因为思念已故的亲人所以有一些忧伤等。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有深入体会,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能够为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4.优化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适合、灵活的教学情境的有力支持。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僅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更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更顺利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不能忽视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通过对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的有机整合与充分利用来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可以得到不断丰富,让大家可以在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语文课堂中学习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从不同层面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体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紧紧围绕授课内容来设计更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大家在真实情境中产生不同的教学体验,促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累更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高效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创造条件,让大家在真实情境中受到更好的熏陶,强化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比如,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播放《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电影,让大家将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找出来,同时思考这一电影为何会得到大家的喜爱。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也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大家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传统文化,为之后的学习成长带来影响。
5.精心设计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
首先,开展民族文化演讲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者是每周两天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内容要着重围绕民族传统文化来选择,可以向大家介绍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或者是诗词歌赋、名人故事等。教师可以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演讲活动,不同时间段介绍不同的内容,难度也要循序渐进提升。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全面激发,也能够让大家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锻炼演讲能力。
其次,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使得本土文化可以得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并非是哪个地区的专属,要引导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这一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本地的名人故事、诗词,以及酒文化、饮食文化,还有节日习俗、家乡的方言与名胜古迹等方面作出进一步了解。让大家在活动准备、调查与整理资料、填写报告等环节中对本土文化有更全面的把握。另外,还可以组织大家,围绕“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来开展宣传活动,让大家在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中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又或者是以小组形式,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或者是自己家的社区去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引导更多人通过不同路径来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主动地加入本土文化的继承、弘扬当中。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既可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为之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教师为了从整体上增强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应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为小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应给予深层次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何丽《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课程》2022年第1期。
[2] 朱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1期。
[3] 高雅洁《渗透人文元素 提升人文修养——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路径探析》,《新智慧》2020年第27期。
[4] 安萍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0期。
[5] 孙秀丽《读经诵典 提高人文素养——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微》,《科普童话》2019年第34期。
[6] 张敏《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