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铁拳,御敌千里

2023-08-20 09:58杨学义
环球人物 2023年16期
关键词:杨军李锐轰炸机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官兵在轰—6K战机前列队。(余红春/摄)

轰—6K型轰炸机。

战鹰怒吼、惊雷叱咤,歼—20战机掠过苍穹的一刹那,天空似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八一建军节前夕,为期5天的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在大房山机场举办。运油—20、歼—20、歼—16等明星战机纷纷登场,“八一” “红鹰” “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喷出一道道绚丽彩烟。军迷慕名而来,参观区人头攒动,爆发经久不息的喝彩声。

航空展举办期间的7月27日,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人民空军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的英模部队代表来到航空展,回顾光辉战史。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飞行教官魏孝纲第一个发言,他所在的大队是人民空军首批组建、首支参战、首立战功的轰炸航空兵大队,曾在大和岛上空临空轰炸,开人民空军轰炸作战样式先河。

南海战巡、前出岛链、绕飞台岛……回忆完先辈的英雄战迹,魏孝纲又讲起新时代二大队延伸的航迹。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环球人物》记者走进英雄的二大队,就从魏孝纲这里开始。这位1992年入伍、有着30年飞行生涯的军人与记者在媒体中心畅谈,又领着记者到展区参观,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总有战机从头顶呼啸而过。阵阵嘶鸣声与魏孝纲等人的娓娓道来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浑然天成、铿锵硬朗的战歌。

2023年7月27日,魏孝纲在吉林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本刊記者 杨学义 / 摄)

“战神”远航,亮剑长空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与“战神”轰—6K紧紧连在一起。“团里改装轰—6K新机的时候,决定由我们大队承担率先改装任务,大家立下誓言,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改装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发布会上,魏孝纲向媒体说起峥嵘过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中国就开始生产轰—6轰炸机。但随着时代发展,推力小、耗油量大、机身弹舱容量小等短板愈发突显。“腿短、弹少、看不远、打不准”成了未来作战中可以预见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产空射型长剑—10等巡航导弹的发展,各方都期盼有一款能够运载和发射新型导弹的国产轰炸机。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场上,9架轰—6K远程轰炸机组成空中梯队首次亮相,惊艳世界。

不少二大队飞行员都有一本《轰炸机发展史》,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现在,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武器,轰炸机发展成为全球最有效也是最为可怕的武器之一。”改装后的轰—6K是我国自主改进设计的新型中远程轰炸机,是中国空军推进战略转型的装备,是空中作战行动的核心力量。有分析称,战略轰炸机将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一道,组成“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可见轰—6K“战神”美誉名不虚传。

二大队一开始就从战略层面理解自身使命。2014年6月,他们踏上改装之路。“为了摸透轰—6K性能边界,大队官兵坚持学习室、模拟机、飞行座舱‘三点一线,一本本技术资料被翻卷边了,上千个技术指标烂熟于心,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魏孝纲说,速度背后是持续拼搏,大家每天都苦练体能,晚上回到学习室还要挑灯夜读。改装首飞后3个月,二大队就担负起战备任务,不到7个月执行了南海战巡,不到10个月前出第一岛链。

在二大队空勤楼的浮雕文化墙上,镌刻着24个以“首”开头的词语 :首建新功、首装首夺、首用必胜……梳理新时代二大队航迹,有两个“首次”格外亮眼。

第一个“首次”是在2015年8月14日拂晓,时任大队长王建岭带领官兵向着朝霞飞去,执行首次出岛链任务。一小时后,当双机编队来到巴士海峡口,指挥所传来通报,两架外机正在逼近。话音刚落,外机就出现在我官兵视野。紧接着,外机开始“亮肚皮”,展示导弹,并随即形成攻击位,“相当于一个人拿着枪,子弹上膛随时就可以发射”。

“我是中国空军,正在开展飞行训练,请不要干扰我行动,否则,后果自负!”千钧一发之际,王建岭一边通过无线电向外机喊话,一边拿出相机拍照取证。面对层层阻挠,我方机组航向不变、高度不改,按时抵达目标空域,完成所有预定训练课目。

让人吃惊的是,受当时战场环境限制,出岛链后,编队空中预警、侦察等支援保障力量还接续不上。面临外机层层阻挠,编队表现出的是“千里走单骑”的英雄气概。最终,他们飞出第一岛链1000余公里,创造了当时飞行时间最长、远海距离最远等多项纪录。

另一个扣人心弦的“首次”发生在2018年5月,二大队首次夜间绕台。“大队执行空军夜间绕台任务的时候,时任大队长李锐带领战机展翅南海,面对对方紧逼干扰,任务机组不为所动,底气十足喊话驱离,保持既定航向飞行。拂晓绕台,震慑‘台独。”魏孝纲动情地回忆。

2018年初,上级决定派遣具有战略威慑力的轰炸机部队进行夜间绕岛飞行。按照任务计划,两架战机从巴士海峡前出,自南向北绕飞台岛,由于是夜间飞行,任务难度和风险都呈直线上升。经过周密准备,李锐带队出发。在进入任务区域后,指挥所传来通报 :前方有台军机正在逼近!很快,李锐就看到一架台军机抢占了攻击位置,另一架则抵近查证。台军机同样玩起“亮肚皮”的把戏,月光照在导弹上,折射出阴冷和诡异。李锐给机组成员吃了定心丸 :“在自己的领海上飞行,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家集中注意力!”但他事后回忆,当时台军机据他们最近只有几十米,随时有擦枪走火的危险。

李锐盯着雷达光点,看到两架伴飞的台军机不时做出准备转向的动作,企图逼迫我方一同转向。此时,远处突然出现一团乌云,战机开始因强气流剧烈颠簸。即便如此,两架台军机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随轰—6K一同朝乌云驶去。双方僵持不下,拼起了胆量和血气,又过了两分钟,乌云越来越近了,台军机看我方没有畏惧,便悻悻而去了。

李锐无路可退,驾驶战机继续向乌云深处冲去。刹那间,一道灿烂金光从云端钻出,射向轰—6K,天亮了!李锐驾机朝云缝冲去,顺利突围。接下来就是海阔天空,阳光普照下,宝岛格外壮美,海天之间美丽的海岸线和绵延的中央山脉一览无余。此时宝岛似乎也被刚刚经历生死险境的“战神”感动了,馈赠给他们一幅宛若“千里江山图”的旷世美景,抚慰每一位官兵勇敢的心灵。

通过无线电,李锐请僚机机长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至今这张照片仍然贴在李锐的床头。

官兵们都记得团政委秦建华的话 :“只有你的拳头实实在在伸到这个地方去,才能说了有分量。”维护利益要走出去,履行使命要飞出去。从一开始轰—6K“单枪匹马”执行任务,到如今远海远洋训练实现了常态化、体系化、实战化,轰炸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轰—6K绕飞台岛,远处台玉山山脉若隐若现。

“战神”轰—6K夜色中出击。(余红春/摄)

“过五关”大浪淘沙

与其他的飞行员相比,轰—6K机组的最显著特点是航程长、航时长。“上机前和下来后第一件事都是上厕所。”魏孝纲笑着说,每次飞行都长达6到7个小时,对体力考验巨大。

“一周有3到4天在飞行,一天有10个小时左右的训练强度。”二大队教导员周霄羽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飞行员还经常会遇到高温、潮湿和暴雨等天气,并在这种条件下锤炼实战水平。“我们也面临过很多特情,极端天气下的操作,往往要耗费双倍甚至更多体力。”周霄羽介绍,与人们平时乘坐的民航客机不同,战机要经常到极端环境中飞行,“民航追求的是云层之上的平稳,而战机为了避开敌雷达,往往要到山地等各种复杂环境中飞行,颠簸和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

周霄羽总结了从一名飞行学员到轰—6K飞行员需要经历的“五关”。第一是政治关,对党绝对忠诚。第二是体能关,“在飞机驾驶中,即便最基本的搬杆、蹬坐都需要很大力气,所以每位机组人员都要有一副好身板”。第三是技术关,要经过各项考核和差异训练。第四是能力关, “除了飞行技术,还要有技战术水平,以及眼界思维和修养”。第五是任务关,也可以说是胆气关,在执行重大任务之前,要时刻做好准备工作,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在关键时刻要有与强敌空中拼刺刀的勇气。经过第一关到第五关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

稳,是轰炸机飞行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要问过去30年,我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就是依然安全,这太难了!”在魏孝纲身上,很容易发现一种稳如泰山的气质,“操纵系统断电、着陆刹车失效、雷达烧掉,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这30年遇到的极端状况太多了。”记者追问多次,魏孝纲竟说不出一次印象最深的,“因为经历的太多了”。这从侧面说明,极端状况已成为老飞行员的家常便饭,稳如泰山、沉着冷静成了一种下意识。

“稳”字对武控师也很重要。一个轰炸机组有两名飞行员和一名武控师,“武控师要将各型常规炸弹和导弹全部研究透。最后武器要不要投,以什么方式投,怎样命中目标,这些决策都由我们来做。”二大队武控师杨军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轰炸机飞行过程中,武控师还要当好“舵手”,告知飞行员往哪里走。武控师有“战鹰神眼”之称,在操作炸弹和导弹时,往往只有最后几十秒的时间,其间要将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进行快速地精密计算。复杂操作之后,留给投弹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地面上10×10米的区域,在高空只是像蚂蚁一样大的小点,我们用光点锁定它的难度,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经过一大片向日葵林,要用弓箭准确地射向其中一朵向日葵的正中央。”這还不是全部的状况,杨军说,到指定空域投弹时往往会发现一朵云飘过来,或者风速等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投弹时机在两三秒间便稍纵即逝,无论面对什么极端情况,武控师都要冷静地在一瞬间准确投弹。

一发导弹定乾坤。

经过长期观察,周霄羽认为这种“稳”是几个方面决定的。第一是轰—6K的大国重器属性,“轰炸机是战略武器,不轻易示人,这给部队带来一种内敛、沉稳的气质”。第二是轰—6K的轰炸属性,“我们就是要百发百中。如果状态和情绪不稳,打不中就会非常被动,甚至会被敌方反击”。第三是大飞机部队的多成员属性,轰炸机上有3名机组成员,作为机长必须沉稳发出指令。很多情况下,身为空中轰炸力量的核心,轰炸机还要作为指挥机,向编队发出指令,这就需要沉着调动全局的能力。

“钢多气更足、骨更硬”

二大队的卓越表现,离不开光荣的传承。

1951年10月25日,中止63天的朝鲜停战谈判在板门店恢复。谈判桌前,双方目光聚焦在朝鲜西海岸的沿海岛屿。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相继粉碎了美军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重新回到谈判桌,美方代表团虽然放弃了此前奢谈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但依然不死心地提出要用中部战线的某些山头和朝鲜西海岸岛屿换取开城。

美方代表团所提到的西部海岛包括大和岛、小和岛等10余个岛屿。美军在这些岛屿上设置了大批情报基地,大量特务和情报人员盘踞在此。他们不断搜集我方军事情报,到朝鲜北部西海岸进行破坏,还为美军空中力量和舰艇指示目标,轰炸我后方的交通运输线,炮击志愿军阵地。

美国代表团在岛屿撤退问题上纠缠不休,对谈判造成极大影响。彭德怀司令员果断决定,对该西部海岛实施陆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空军航空兵某师二大队出手了。当时这支队伍组建还不到一年,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人均飞行不到20小时,每个人只拍了一张没有帽徽的2寸黑白照片,便慷慨出征。

当天下午,时任大队长、年仅25岁的韩明阳带领9架图—2轰炸机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编成品字队形向大和岛飞去。在距岛还有33公里的时候,韩明阳发现敌司令部,马上在无线电里呐喊 :“同志们,为志愿军争光,下定决心,冲!”随着一声令下,我轰炸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敌人防线,投弹命中率高达90%,炸死炸伤敌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多人,预定的轰炸目标全部被炸毁了。

面对参加过二战、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二大队首战便打出了全摧毁、零战损的辉煌战绩。“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们是钢少气多。70年后的今天,我们钢多气更足、骨更硬。”周霄羽说,无论何时,人民军队为国而战的精气神不能丢,面对空中强敌对峙的血性和胆气不能少。而“骨更硬”,就是要研究战法和训法,苦练基本功,在未来飞出国门与强手作战时,一招制敌。

周霄羽回忆,在一次海上实兵演习中,针对外军舰机挑衅,时任大队长李锐按上级指令迅即“训转战”,集群编队紧密协同、临机构势、提前占位,迫使对方转向。曾参加大和岛轰炸作战的一等功臣刘绍基得知消息后欣慰地说 :“咱们这支部队,还有当年的好样子,敢打必胜的雄风仍在!”

1951年11月6日,首次执行轰炸大和岛任务前,大队长韩明阳(左一)做战前动员。

战机飞行员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人。(余红春/摄)

足以告慰前辈的是,新时代“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战略转型,让二大队加快了向实战化迈进的步伐。

2021年,一次实弹战术演练在某海域打响,按照计划,飞行员李囿谕和武控师魏翔将进行A型导弹海上实弹打靶训练。由于已经多次进行过A型导弹发射任务,所以继续按常规打法,取得好成绩是很容易的。李囿谕和魏翔却提出要用新战法,摸一摸导弹的潜力,他们的理由是A型导弹在实战中可能被拦截,新战法能够提高导弹突防概率,有效缩短敌反应时间。不过仅就训练成绩来说,新战法受天气影响较大,留给机组搜索识别海面目标时间短、难度大,取得好成绩并不稳妥。李囿谕和魏翔顶住了压力,坚持采用新战法,尽管遇到意料之中的险境,依然圆满完成任务,并验证了A型导弹的能力,有效弥补了技战术运用中的短板。

一个相反的例证出现在此前的2018年,二大队被抽中参加上级考核。虽然在考核前进行了长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官兵们打出了满堂彩的好成绩,却受到上级部门的严肃批评。“脱离不做规避动作,也不释放干扰弹,当别人的防空火力是摆设吗?”一连串反问让二大队官兵开始反思,改用实战思维武装头脑。

杨军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起往事。作为领先改装的部队,又是往届空军“金飞镖”得主,二大队在2020年 “金飞镖”考核中却惨遭垫底。原来,尽管装备性能优越,但他们在航线规划上滞后了,传统的人工计算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于是武控师团队苦熬数月研发出高空投弹计算软件,不仅将投弹计算时间缩短了4/5,还让命中率提高近20%。他们憋足了劲儿,要在2021年“金飞镖”考核中将荣誉夺回来。

2021年考核中,意外还是发生了,二大队参加考核的前三架战机依次滑出后,杨军所在的第四架机载设备却出现突发故障警告。这样的故障概率极低,平时只有不到1/10000。“机务人员一刻不停地修复飞机,上空一直有战机飞过。噪音和震动都很大,至少有100分贝。”杨军说,这些都加剧了他们的烦躁和疲劳。等到战机终于修好,起飞时间已经过去了22分钟,追还是不追?

“金飞镖”考核流程非常周密,有的环节甚至精确到秒。面对如此突发特情,机组二话不说登机启航。由于平时已摸索出轰—6K的性能边界,所以在关键时刻他们敢于放手一搏,以最大速度追赶。杨军说,他从来没有感受到轰—6K震得这么厉害过,“所有人在里面说话都听不见,只能大声喊。”终于,机组以逼近飞机性能极限、逼近飞行员生理心理极限、逼近编队协同极限的速度高度,愣是在进入轰炸航路点前,与其他机组成功汇合。最终,凭借在靶区的精准投弹,参赛机组成功夺镖,拿下团体第一。

2023年7月28日,杨军在吉林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杨学义/摄)

那些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记者向杨军抛出一种假设 :“假如你们奋起直追后,依然垫底,会怎么想?”杨军说 :“那肯定会失落,但比没有起飞要好很多。至少我們有勇气去做,没有给组织丢人,没有失去军人的本色!”

“说实话,战机飞行员到地方飞民航,可能工资更高,待遇更好。”周霄羽坦诚地对记者说。“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扎根军营,面临各种突发极端情况呢?”这也是一开始就埋藏在记者内心的疑问。“原因有很多,比如国家的培养、大队的传承、战友的感情。”周霄羽话锋一转,“不过我最想说的是那些别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看到的风景。”

风景首先是祖国壮丽河山。在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中,魏孝纲向观众分享了执行任务时拍摄的几张绝美照 :南海战巡时拍摄的海上日出;高原训练时拍摄的巍巍昆仑;胜利返航时拍摄的壮美日落。战机飞行员能飞到别人飞不到的地方,看到的风景要壮观得多。杨军感慨 :“每次南海战巡,都会被那里的景色迷醉,太美了。这里每一片海,都值得用生命护卫。”

风景还凝结在那些岁月带来的经历中。“每一位飞行员的生涯,都会经历若干次空中对峙。不光自己会遇到,师父、战友、徒弟也会遇到,集体更会遇到。”周霄羽说,对峙越多,飞行员身上的使命感越强,他们会将这些经历复盘,分享经验,让这些自身体验成为中国空军和国家发展的一环,“慢慢地,这些就变成了他们的生命,每一个生死瞬间,都与战机同在”。

风景更在于一个个阶段所串联起来的日益强大的中国故事。魏孝纲细数着入伍30多年的感悟和见闻,“从银河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南海撞机,再到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做出的所谓南海仲裁、2022年佩洛西窜台……仔细想想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中国是怎样一路走来的。”让魏孝纲感慨万千的是,现在执行绕飞台岛任务时,对方的心态已经发生本质变化。

战机飞行员的三种“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魏孝纲说: “在一天时间里,我的视野就可以跨越南北、横贯东西,从西北大漠到辽阔海疆,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我和战友们保卫的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中国。虽然我的年龄在一点点增长,体能也有所下降,但航迹却不断延伸,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一直飞下去!”

猜你喜欢
杨军李锐轰炸机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B-1B轰炸机
ON A MULTI-DELAY LOTKA-VOLTERRA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FEEDBACK CONTROLS AND PREY DIFFUSION∗
李锐作品
图-95轰炸机
摄魂相机
摄魂相机
变味的AA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