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艺术的悲剧

2023-08-20 03:20程梦雷王颖
歌剧 2023年7期
关键词:巴兹王尔德亨利

程梦雷 王颖

由大麦Mailive 和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联合出品的音乐剧《道林· 格雷的画像》于2023 年3 月3 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受到广泛关注,并于4 月中旬在北京保利剧院继续上演。该剧根据王尔德的同名小说改编,原版为韩国制作。中文版《道林·格雷的画像》保留了韩版音乐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创作。韩版的舞台和服装更偏向现代,中文版则致力于重现小说描绘的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舞台采用了手绘与电脑绘画和传统布景方式,并结合多媒体投影,搭建了富有层次感的舞台。

艺术与生活的矛盾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家之一,反对左拉的自然主义风格,认为艺术需要想象力。他在《谎言的衰朽》中提到,“至于生活,她是破坏艺术的溶剂,是糟蹋她家园的敌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充满了华丽的场景描写,并展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冲突。道林· 格雷对西比尔燃起的爱火,源于其表演魅力。他爱上的并非美貌的西比尔本人,而是其扮演的莎士比亚戏剧角色朱丽叶。剧中道林提及未婚妻时甚至脱口而出罗密欧的台词,“朱丽叶,朱丽叶你就是太阳”。两人热恋时合唱的《奔赴爱河》一曲还融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最著名的“阳台诉衷情”场景,西比尔扮演朱丽叶,道林明显代入了罗密欧的身份和角色。与其说他是与西比尔坠入爱河,不如说他是通过这段恋情沉浸于艺术世界。一旦西比尔演技浮夸,他便指责对方破坏了他对艺术的想象,将她无情抛弃。《可恨的朱丽叶》一曲從观众视角批评了西比尔演出时糟糕的嗓音和动作。这首歌的台词和曲风非常现代,与整部剧偏向轻歌剧的音乐风格并不一致。西比尔爱上了道林这个具体的人,选择了生活而非舞台艺术,反而激起道林的怒火并惨遭抛弃。西比尔绝望自尽,象征了生活对艺术的殉难。书中道林抛弃未婚妻后发现画像出现残忍笑容,心生悔意,本想次日与其重归于好,不料西比尔已经自杀身亡。他惊慌失措,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剧中道林得知西比尔死讯后仍然和亨利出去看戏,显得冷漠无情,难以令人信服。

道林与西比尔的关系无形之中呼应了道格拉斯勋爵与王尔德现实中的来往。据说道格拉斯本人非常喜欢这本小说。有人甚至认为他是道林· 格雷的原型。但王尔德在结识道格拉斯之前就已经出版了小说。道格拉斯也曾为王尔德著名艺术家的地位所吸引。据《自深深处》的记载,道格拉斯“感到骄傲,这很自然,自己会是这么一位大艺术家的亲密朋友”。后来道格拉斯也由于王尔德无法保持艺术家的魅力对其态度冷漠,王尔德在描写道林残忍对待西比尔之际,仿佛预言了自己的未来。《自深深处》亦描述了道格拉斯的冷酷和任性,“你像尊偶像,没了底座就没意思了。下次你要是病了我马上走开”。

音乐剧将书中西比尔的兄弟詹姆斯改为妹妹夏罗并让其出演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这一处“戏中戏”的设计非常巧妙。王尔德创作戏剧《莎乐美》实际晚于《道林· 格雷的画像》,剧情亦惊世骇俗。莎乐美公主由于追求圣徒约翰遭拒而愤恨不已,不惜为继父希律王跳起风情万种的“七层面纱舞”, 以换取约翰的头颅。希律王用尽方法也无法改变莎乐美的固执想法,只好兑现承诺。莎乐美狂热亲吻约翰的头颅,希律王大为震惊,最终下令处死莎乐美。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兼有少女的天真和魔鬼的残忍,亦是一个复杂的悲剧角色,与道林有相似之处。一身纯白西装的美少年道林· 格雷发誓以灵魂交换青春时,依然散发着那种浑然天成的美与纯真的气质,并不知晓誓言的代价将引他走向不归路。冥冥之中誓言应验,道林纵情声色,从此堕落。某种意义上,莎乐美和道林· 格雷都预示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生活实验的悲剧结局。

夏罗与西比尔性格对比鲜明。西比尔饰演朱丽叶时身穿白色戏服,象征其纯洁天性,而夏罗的红色戏服暗喻其复仇决心。戏中戏《莎乐美》的配乐也渲染了阴暗诡秘的氛围。猩红光线照射之下,夏罗扮演的莎乐美公主犹如一朵盛放的恶之花,吸引了道林的目光。旁人甚至从道林眼中捕捉到爱情的火花。道林再次追逐心中完美的艺术形象,与夏罗在假面舞会上翩翩起舞。这一改编制造了悬念,提升了观众的期待,但夏罗的复仇潦草收场,刚亮出匕首便被道林推下楼身亡,让人质疑此处改编的意义。夏罗的出场似乎只是为了烘托姐妹情深并再度推动道林追求“艺术之美”。道林在这场戏之后演唱的《另一个我》,前半段歌词极为密集,语词与音乐旋律的妥帖度欠佳。部分台词略显突兀,其中提到的“善意”和“忏悔”无迹可寻,缺乏铺垫。书中提到道林出于伪善的目的,放过了一个无辜的姑娘,以为这一“善举”可以减轻画像上邪恶的痕迹, 但事与愿违,画像非但没有改观,反而出现了“狡黠” 的神情。若是观众没有看过小说,或忘记了书中这一细节,很难理解此处的歌词译配。

艺术的道德悖论

王尔德在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的序言中声称:“书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书只有写得好或不好的。”他认为艺术高于生活,并一直在评论文章中质疑艺术的道德属性。书中画家巴兹尔、亨利勋爵与道林三个人物之间存在戏剧张力,他们互相渗透,每个人都折射了王尔德心灵的一部分,都是他的“镜像人物”(mirror image)。世人认为王尔德是诱骗道林堕入深渊的亨利勋爵,但王尔德自认为是画家巴兹尔,并在道林· 格雷身上投射了自己的理想。小说仿佛预演了王尔德的人生。王尔德想要冲破道德束缚去追求艺术,极力在生活中模仿艺术,然而就连他本人也无法调和艺术与道德的矛盾。他成名时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品位精致,衣着考究,引领时尚,践行了自己奉行的唯美主义。后来由于同性恋行为被判“有伤风化罪”入狱,从天堂坠入尘埃,写出沉痛反思的长信《自深深处》。

音乐剧通过亨利和巴兹尔对道林的影响来塑造其性格。巴兹尔想将道林引向善良,亨利则将其引向堕落。这种人物关系设计不由让人想起同样改编自韩版的音乐剧《摇滚浮士德》,其中代表邪恶的X-Black 和代表善良的X-White 亦对浮士德的灵魂展开争夺。亨利将道林视为有趣的实验对象,而巴兹尔只为道林真正的幸福着想。相比小说,剧中巴兹尔与道林· 格雷的感情更为深厚。人物之间的情感羁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舞台叙事的不足。巴兹尔将初遇时天性纯良的道林视为艺术灵感的来源,在《怦然而来的夏》中盛赞其青春美貌和圣洁灵魂。一旦意识到自己无法与亨利的影响抗衡,又以一曲《悄然离去的夏》黯然退场。他以画像记载道林之美, 以永恒艺术与时间抗衡。书中道林向巴兹尔揭示丑陋画像的真面目时,道林感到“一股困兽般的疯狂情绪涌来,他恨这个坐在桌旁的人,比他一生中恨任何事都要强烈”。他杀死巴兹尔后想尽方法掩盖罪行,毫无悔意。剧中巴兹尔得知真相后万念俱灰, 指责道林灵魂丑陋,打算离开他。他珍惜的是道林失去的美丽灵魂而非外壳。但道林不愿被巴兹尔抛弃,宁可夺去他的性命,以死亡签下一个永不分离的契约。这种极端行为折射出道林对昔日朋友和纯真岁月的最后一丝留恋,他显然将巴兹尔看作自己纯洁灵魂的一部分。巴兹尔死后,道林也随之凋谢, 徒留一具美丽的空壳。

无论是原著小说里还是音乐剧里,都是亨利勋爵的影响占了上风。书中亨利的台词闪烁着王尔德式的智慧和诙谐:“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它屈服。抵制它,你的灵魂就会因为得不到它所渴望的那些被禁止的东西而生病。”剧中亨利沿用了类似风格的台词,如“婚姻最大的魅力就是把相互欺骗变成夫妻生活的必备迹象”,“天性被压抑才是真正的毁灭”。亨利并非纯粹的邪恶化身,其享乐主义带有一种19 世纪末的颓废色彩。他身上有王尔德试图以纵情生活抗拒维多利亚时代虚伪道德的影子。王尔德清楚自己阶层的恶习,他在《自深深处》中提到:“我以为虚荣是一种给年轻人佩戴的雅致的花朵……在我自己的性格中,在我自己的阶层里, 并不见勤俭节约的美德。”当时上流阶层享乐之风盛行,亨利也是其中一员。剧中亨利也一直以彬彬有礼的绅士派头指点道林。《纵情享乐》和《恶之花》亦重现了颓废而绚丽的舞台场景。最后亨利得知真相并指责道林· 格雷是失败之作,弃他而去。这一改编的合理与否仍然有待商榷。书中亨利自始至终没有改变道德观。他犹如道林的享乐主义导师,并不反感道林的堕落行径,甚至在一旁推波助澜。剧中道林杀死巴兹尔后已心生求死之意,亨利忽然现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道林并将其抛弃,看似进一步推动其自毁,但极为牵强,并不符合亨利的性格,而且缺少剧情铺垫。2009 年电影版《道林·格雷的画像》安排道林爱上了亨利纯洁的女儿艾米莉。亨利出于父爱,不愿让女儿落入魔鬼之手,主动揭露了道林· 格雷丑陋灵魂的真相,如此他对道林的批判至少具备合理动机。

道林· 格雷追求永不褪色的青春,画像代他承受罪孽并折射出他丑陋灵魂的真面目。音乐剧亦保留了道林· 格雷与画像之间的张力,如道林和“画像道林”之间的双人舞,他们时而隔着画框,时而隔着黑色纱幕,兼有眼神和舞蹈的互动,表明道林与其内心的交流或对抗。《青春永驻》和《另一个我》的唱段也前后呼应。张泽饰演的道林坐在钢琴旁演唱《青春永驻》之时,声音轻柔,旋律优美,“多希望我是画中人,拥有你不变的天真,带走那沧桑的眼神,你替我留存岁月的伤痕”。导演周可在访谈中提到,张泽本身气质较为细腻而柔软,将道林那种天真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到了下半场的《另一个我》,时间跨度20 年,道林已身陷深渊,却又向往光明,“多希望我是畫中人,多希望救赎我灵魂,给我那纯净的眼神,给你这永不愈合的伤痕。” 演员在演绎这一段时,在相似旋律中融入了复杂的心绪,起伏的音调表现了他堕入黑暗后的狂乱。叶麒圣饰演的道林凸显了其黑化和堕落的一面。他在上半场最后一曲《违背自然》中提到“祈求上帝, 能把我饶恕”的字眼,在“摘下面具,别道貌岸然” 后情绪彻底爆发,肆无忌惮地展现甘愿沉沦的疯狂心境。同一时间舞台上亨利和巴兹尔的重唱则象征着道林内心的良善与邪恶力量之间的拉扯。女演员的拉丁文和声带有一种宗教凝视的意味。书中道林· 格雷的道德悖论在于,他要纵情享乐,又无法完全摆脱良心拷问,只能走向毁灭。道林想要毁掉画像获得安宁,挥刀刺向画像,却倒地身亡。剧版改为道林躺在浴缸中引火自焚,恰好契合上半场结束曲《违背自然》中的预言,“地狱烈火,吞噬这一切,那就让我灰飞烟灭”。即便上天许给道林不变的美貌,即便他在世人面前醉生梦死,剧中道林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良心的拷问,其内心深处仍然保留了一丝对昔日纯真灵魂的渴求。至此道林· 格雷追求的永恒青春也以悲剧告终。艺术与道德的交锋中还是后者占了上风。剧中道林的几首独唱感情充沛,表演也堪称精彩,但这些闪光点不足以弥补整体叙事的破碎化。就前后剧情衔接而言,剧中对道林的堕落过程的呈现仍然缺少舞台语汇的清晰表现和支撑。

王尔德笔下的这个故事跨越一百多年,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林· 格雷对永恒青春的追求亦呼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容貌焦虑,其悲剧结局也警示观众艺术不能完全脱离生活与道德。

(作者单位:程梦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硕士; 王颖,上海建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巴兹王尔德亨利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找找看
为自己
为自己
谢里夫弟弟或不当总理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今天不起眼的努力,成就明天的了不起
办公室里“沉默是金”
“透明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