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

2023-08-20 21:40史文丽陈慧敏马丙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规培病区医学院

史文丽 陈慧敏 马丙祥

(1.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40 人,涵盖4 个培养方向,分别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肾脏病研究(以紫癜、肾脏病等为主),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疾病研究(以小儿呼吸疾病为主),中医药防治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以小儿康复、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精神心理为主),中医药防治小儿感染性疾病研究(以儿童消化及感染性疾病为主)。在培养过程中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制度实行及多年学生培养的实践下,我们发现以往的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1],儿科医学院病种的变化使该问题的解决更为急迫。正因为此,儿科学科逐渐改进培养模式,现将探索过程介绍如下,望能帮助国内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学部基本概况

儿科医学部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河南省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拥有全国中医儿科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及国家科研三级实验室。2018 年儿科学科实现中医儿科本科专业招生,拥有本科到博士后,科学及临床学位全覆盖的中医儿科培养体系,有博导7 人、硕导24 人,故每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量大,而同时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培养好。

儿科医学院涵盖呼吸、消化与感染、肾病、风湿与免疫、新生儿与重症、脑病、神经与遗传代谢内分泌、外科、一日病房9 个病区,并下设不同专业组。专业分化细,病房患者量大,所面临的问题是儿科内部轮转周期长,亚专业专业性强,新病种多,西医基础需扎实,最重要的是建立疾病诊疗的中西医思维。因此,基于本部的基本概况,学科一直在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培养研究生。

2 既往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首先,根据《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及《河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并按照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培养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完成整个培训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可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其次,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并通过研究生课程考核,通过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总会审核通过者可获得中医硕士学位证书。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即在校期间获得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实现四证合一,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2]。

在课程设置方面,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课(学位)(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公共课(必修)(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与方法、名师大讲堂、研究生社会实践、硕博论坛)、专业课(学位)(儿科常见病中西医进展)和专业基础课(学位)(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应用)4 部分组成。其中专业课由学科秘书安排儿科学科导师组成员进行理论课教学,以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或案例研讨形式实现,上课时间为晚上,1~2 周1 次。其余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完成,上课时间为研究生入学后2 个月,专业基础课以统一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主。

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要求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分为2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2 个月的通科能力训练,其中儿科医学院内轮转时间为6 个月,内、外、妇及其他科室轮转时间为16 个月;第二阶段为9 个月的专科能力训练,在此阶段完成毕业课题的撰写。

3 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四证合一作为衡量临床能力的方法沿用至今,并无改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基础课增加“中医儿科名家学术思想传承”,由学科导师讲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中医基础薄弱,且本科阶段缺乏实践,多理解片面,且对中医儿科了解甚少。

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未来走向主要为临床医生或科研岗位,90%以上学生更倾向于前者,但总体上需要针对不同基础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因材施教[3]。随着目前国家对临床医生科研素养要求的提升,亟待解决如何提高科研水平的问题,将此问题解决端口前移至研究生阶段是一条可取之路。儿科医学院较大的患者量及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完全可以满足2 类硕士研究生的课题需求,但如何培养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进行了以下思考,部分经研究生院及医院同意已执行。

3.1 科学学位大学对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其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能力,但提升临床能力同样重要,并且该方向学生在读期间同样需要考取医师资格证、规培医师证,那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3.1.1 听取大量的相关讲座是前提多听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建立科研思路,尽快进入角色。除医院提供的相关学习机会外,儿科医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教授进行科研思路、前沿的实验方法、规范的临床设计、标书撰写等方面的相关讲座,约1 次/月,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

3.1.2 尽早动手是保证高年级学生帮带低年级学生,有助于研究能力的快速提升,也利于课题的顺利进行。除实践外,各导师以课题组为基础,分享最新文献,落实研究方法,并讨论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约1次/月。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查阅文献、阅读英文文献及动手能力。

3.1.3 积极跟师门诊很多中医院校的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被剥夺了上临床的机会,这有悖于医学生培养的初衷,建议由该方向学生主要门诊跟诊导师。导师门诊一般为3~4 次/周,1 次为半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基础研究和病房轮转,并在跟师过程中完成临床病例的搜集,以弥补临床的不足。

3.2 专业学位儿科医学院病区分化细,专业性强,部分病种比如遗传代谢病在本科教材中并未纳入,故学生在轮转过程中压力较大,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呢?

3.2.1 病区完善单病种诊疗方案硕士研究生进入轮转时,临床思维尚未建立,局限于教材内容,学生尽快掌握单病种诊治的方法是阅读诊疗方案,此方法同样适用全科规培医师及专科规培医师。基于此,儿科医学院针对每个病区的主要病种均完成了诊疗方案的撰写(包括中医及西医),如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支气管肺炎、新生儿黄疸、脑性瘫痪、癫痫、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腹泻、矮身材、性早熟、甲基丙二酸尿症、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3.2.2 病区专业培训鉴于病种专业性强,为了能使研究生尽快进入临床,每个病区安排科室小讲课,以知识点为内容安排课程表,由儿科医学部医师轮流承担,晨交班结束后进行20 min,每日1次。同时每周1次的规培讲课由每个病区分别进行,对单病种进行系统学习,面向所有规培医生。基于此,学生对常见病及多发病已基本掌握,对于疑难病证的了解主要通过每个病区每周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2 周1 次的医学院业务学习来实现。强化中医临床能力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专业人才[4]。

3.2.3 加强主人翁意识很多硕士研究生管理患者的能力非常强,积极性也很高,对科室的贡献率不容小觑,因此很多教师及学生提出来让学生独立管理患者及值班的想法。一方面主人翁的态度可以真正快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儿科医学部职工的时间以解决疑难病证。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及严格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同时对学生工作的激励政策可以提升其自信及职业成就感。由于部分病种如脑性瘫痪、遗传代谢病的专业性太强,此方式并未在整个医学院实行,但已经实行病区反应较好。

3.2.4 增加儿科内部轮转时间规培制度在全国推广后,儿科医学部也在极力推进硕士研究生轮转,但实行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其他科室轮转,学生对导师经验、儿科医学院的了解非常少,最重要的是并没有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毕业后不能承担住院医师职责。学科讨论后认为儿科医学部已具备内、外、妇、儿相关专业,故安排大部分时间完成儿科内部轮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后将第一阶段临床实践儿科医学院内轮转时间改为16个月,内、外、妇及其他科室的轮转时间为6 个月(可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关科室),因培养效果较好,故沿用至今。

中医儿科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以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等[5],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同样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基于规培制度的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到实际就是培养能够运用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学部在原有培养模式基础上,在医学院的配合和帮助下进行了以上探索,学生在思维能力、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能力方面提高较快。但如何实现学生管理患者全覆盖、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完善激励政策是下一步需要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规培病区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为规培提供政策保障
规培:在突破中走过2014
该重视规培的“均等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