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质疑能力

2023-08-20 13:06:05孙小花
学苑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能力

孙小花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第二小学,安徽 蚌埠 233000)

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延续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正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之一——质疑能力培育亦较为欠缺,制约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为此,广大农村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自主观察学习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多方位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为其数学学习奠定起坚实的基础。

一、质疑能力概念分析

(一)质疑

“质疑”即是怀疑的意思。我们经常用“疑”这个字来形容一个人有疑必问的性格,就是因为他有了疑心,才会有追问的习惯。在古代我们也有质疑和无质疑之分,古人认为:怀疑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人前进路上的一些弯路;而无质疑却像一把刀,是对人前进道路上的一些障碍所进行的“斩首”。因此在历史上,对于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疑问而又能够得到正确解答的人都被称为质疑。

所以人们常常用“疑心生暗鬼”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多疑、不放心。当然,这里只是指对一些事情不够自信,也不够放心,而并非说疑心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怀疑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

在我们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时都可以使用“疑”这个字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因为“疑”都是从心而出的意思。

(二)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是指个体对事实真相的认识,以及对证据真伪的判断,质疑的对象包括事实与证据,而不局限于知识与经验。人在社会中生存、工作、学习,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质疑能力。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质疑能力的话,那么就很难有创新精神。只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去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产生创新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没有怀疑能力的话,那么他就很难与外界保持一致并且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质疑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也在逐渐形成。因此,在课堂上,要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勇于质疑,勇于创新,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应该充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提供恰当的问题情境。要重视引发认知冲突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与分析,让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有争议性问题应给予充分地关注和指导。

如“克和千克”的教学,教师可以把日常使用的钱币、苹果、词典、花生米等列举出来,通过触摸、称重等方式感受到重量,讲解克、公斤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命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称重来测量不同的物品,并按照其份量的大小进行分类,再利用“克、千克”这个数字来描述克和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考虑“1 千克的盐是否会轻于1 千克的花生?”由此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上的矛盾,使他们对问题的品质提出质疑。教师通过解释“1千克=1000 克”,让学生认识到1 千克与1000 克的分量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认识上的矛盾。

(二)设置提问环节,营造积极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提问环节是营造积极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出来,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引导思维活动和组织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良好心态,营造积极活跃地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展示日历表,让学生在看日历表的过程中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一个月只有三十天对吗,根据教师提问。一些学生会在不同的月里份中发觉时间的差别,继而引起质疑,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向同学们讲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年中的月份天数,从而使同学对年、月、日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同学们主动地就闰年与平年法则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

(三)解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合理质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逐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授“运算定律”时老师要围绕著加法原理,来分析距离问题,透过举例,举例单车游,再以数来解释加的含义与应用,让学生建立数学的概念。与此同时,要提出关于计算法则的误判,也就是随机地变换数位,并指导学生进行解析与提问。例如按照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a+b)+c=a+(b+c)”来复习概念,以便让学生明白,当三个数字相加时,先算前两数或后两数之和结果不变的道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清楚自己的问题起点,正确表达自己对以上错误判断的意见,从而产生一种很好的质疑意识,进而为日后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四)设置探究式问题,使学生善于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数学的基本性质,并在教学中和课余时间里注意问题的设定,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实际操作,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在进行探索性问题时,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开始,首先要设计难度比较低的数学问题,然后逐步加大问题的困难程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式后,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并通过对除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除法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不断地发问,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怀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疑问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归纳得出正确的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质疑能力。

教师:请同学们回答45÷9 等于多少?

(因为不能用乘法口诀来回答问题,所以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口算一下70÷5、80÷8、42÷3。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将70 与80进行拆分,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42÷3 依据4 个10 除以3 的方法存在余数,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

生:按照教师之前的方法,我将40 拆分成4 个10 除以3,发现根本除不开,我应该怎样快速计算呢?

师:刚刚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进一步讨论,将42 拆分成什么数字,方便我们进行整除呢?

生:可以将42 拆分成2 个21 除以3,答案为14。

师:这名同学想到的方法十分可行!

在教学案例中,教师注重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克服运算难题。

(五)支持与鼓励质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把它用于无限的教育事业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他们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材内容本身、更要重视引导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如“三角形中边长的关系”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个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但由于这是一个重点知识,不是难点也不是关键所在。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而又细致地讲解和分析,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内在驱动学生质疑动机萌发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全盘掌控着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之教学方式多以“灌输式”为主,致使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学习亦呈被动之态,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为突出。很多学生被动接收着教师讲述的知识,机械做题,对所学知识的质疑尝试非常少见,且普遍缺乏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素质教育所务求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遭到忽视,致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偏低。为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完整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够提振其学习兴趣的情境,对其质疑实践予以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让学生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促使质疑能力成为其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程的学习为例,为了深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点单位1 的理解,教师事先要求学生们准备好长方形纸张,课中则让学生们拿出来,折出纸张的,折好之后则让同学们开始比较各自纸张的大小。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各自所折的纸张有什么特点吗?”此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小组折的都是,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啊?”教师对这位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了表扬,随即让学生们展开纸张,再予以比较,并得出结论:由于每个同学准备的纸张展开后的大小不相同,即单位1 不同,所以它们的亦不相同。如此,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在共同探讨后得出的结论,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自身所吸收掌握。

(七)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深化学生质疑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心智尚未成熟的特殊时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往往较大,纯粹理论讲述的方式会让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倍感艰难,逐步丧失学习兴趣。再者,仅仅只是理论数学知识的讲授,对于理解不到位的学生而言,根本就无法提出对应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质疑,从而也就无法调动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地编排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程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实现直观理解到抽象掌握的转变,并于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深化其数学学习的质疑意识。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让学生们在课前已准备一定数量的火柴棒,并引导学生们进行三角形的摆放。这一阶段,教师并未直接向学生们阐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而是希望学生们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经过多次摆放尝试后,教师提问,“大家摆出三角形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有学生回答,“为什么我有的三角形能够摆出来,有的却存在空隙?”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观察已摆放出的三角形与未摆放出的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此时,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是不是需要两条边的和能够大于第三条边才可以摆放出三角形呢?”教师则适时给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充分锻炼,质疑意识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这样不仅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孩子对学习的信心。我们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三角形,不扭腰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