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习近平总书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要深入推动实施人才强国,加速数字化人才建设,着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加强数字人才资源的流动聚集。
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定义,尚未查询到明确标准的解释,但依照不同的机构,有着不同的说法。麦肯锡提出数字化转型四大关键角色:数字化高管、内部顾问、转译员、数字化车间主任;中智咨询的观点是数字化人才分为六种:数字营销、数字战略管理、先进制造、产品研发、深度分析、数字化运营等;清华互联网研究中心《中国数字人才现状与趋势研究》中将数字化人才定义为拥有ICT专业技能补充技能的就业人群;BCG在《数字化人才解码》报告中通过判断是否拥有数据挖掘、编程与网络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字营销、数字设计、敏捷工作方式、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能12项数字技能来甄别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人才多定义为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在此基础上,本文所定义的数字化人才从点线点划分:数字化技能人才、数字化技能团队、数字化全能人才,探索从引进人才开始,到培养复合化数字人才结束,全方位构建数字化人才队伍。
柳州市现有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工业文化产业、螺蛳粉文化产业等,还依托文化产业建立了多个文化产业创意园,受地域特色影响,柳州市文化支柱产业为文化旅游产业,截至2022年8月,柳州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3家,位列全区第二,共有15个国家4A景区和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0个。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柳州市的优势产业,依托现有资源开发了“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等旅游模式,为更好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服务文化企业,柳州市于2019年4月成立了柳州市文化产业协会,该协会是经柳州市委宣传部批准、柳州市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致力于将柳州的文化资源与产业整合,打造一个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协作战略型平台,搭建会员企业与政企之间共享共建服务网络,推动柳州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走出去”,做好政企之间联系的桥梁。运营“春花秋水奇石”城市节庆品牌,坚持文化惠民,丰富市民生活,彰显柳州特色,宣传城市形象,加强开放合作,带动产业发展,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两次荣获“中国十佳品牌节庆”大奖。搭建文化产业平台,建设运营“柳州市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和“23°文创园”,打造“新文化、新传媒、新生活”特色文创产业基地;开发“最柳州、最地域、最民族”的城市伴手礼,打造“这凯有礼”城市新名片。柳州市文旅产业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联合文化产业协会开发建设融水苗族自治县“四点一线”旅游扶贫项目,打造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运营“柳州市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工业厂房文化升级改造示范区、柳州工业文化创意及工业旅游的新名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互相促进。2020年,柳空文创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柳州空气压缩机厂成为广西首批国家工业遗产。
螺蛳粉起源于柳州,一直以来是柳州的大众美食。2008年,柳州螺蛳粉技艺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数据显示,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1亿元,同比增长19.75%。“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已跻身中国地理标志100强榜单,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2022年上半年,螺蛳粉销售出口百批次,货值3337万元,出口28个国家和地区。为实现产业效益,柳州市政府出台了《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柳州螺蛳粉标准体系、检测和管理体系、保护和运用体系,推动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获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融合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螺蛳粉产业化进程。
螺蛳粉文化的爆火加大了市场需求,柳州市商务局针对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开展“六大行动”,从强品牌、实体店、创基地、促营销、广出口、搭平台六个方面全面助推螺蛳粉文化产业的发展。
柳州市现有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园12个,均在不同程度的助推民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其中772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柳州首家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772文化产业园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包含三个园区,分别为“772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柳州市工艺美术品制造产业园”“广西版权和软件开发服务产业园”,以及“中国-东盟移动游戏出海基地”“柳州好物文化传播带货基地”两个基地,还有“柳东大学城文化体验街区”。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3家,同时园区配有广西第一支民营文化产业创投基金,基金总额达5亿元,并引入12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入资金10多亿元,打造成为国内新锐的文创产业和游戏动漫产业聚集区、广西最大的新营销传播聚集区、广西最大的网红直播聚集区。螺蛳粉产业园于2016年投入建设,至今已拥有30多家企业,日产袋装螺蛳粉230万袋,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国内外游客2万多人入园观光。柳州螺蛳粉可视化参观通道、良好的就餐环境,成为一条热门的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线路。
柳州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团体42个,国家级传承人5人,区级项目代表传承人119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1人。柳州人才网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网站发布的职位需求人数较上年减少13505人,降幅为34.50%。其中,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为制造业,需求数为7142人;其次为房地产业,需求数为3554人;需求排名第三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需求数为3527人。
2022年度,第一、二、三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基本涵盖所有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柳州市产业需求人数统计
柳州市2019年人才总量达到90.12万,其中党政人才1.68人,技能人才45.4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0万人,管理人才1.85 万人,社会工作人才1.2万人。其中,研究生及副高以上1.02万人,占人才总量的1.21%,博士学位436人,占人才总量的0.05%,高层次人才多分布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行业。
文化产业所需数字化人才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技术人才,要构建文化数字化全产业链,需要将文化产业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当前,柳州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以下问题:
根据教育部2021年颁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我国院校排名前四位的专业大类分别为:财经贸易类、电子与信息类、装备制造类、文化艺术类,虽然文艺术类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排名靠前,但受毕业生数量和专业方向影响,数字化人才数量所占比重较小,文化相关专业和数字化相关专业所占比重不足,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产业上游、中游、下游进行人才引进和储备。文化产业发展的上游为文化传承人或文化领域相关人员,主要负责产业前期对文化的发掘提炼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柳州现有文化产业相关传承人青黄不接,且行业整体老龄化,新生代力量尚未融入,传承方式也多采用“师带徒”模式,观念保守,缺少数字化思维,造成文化产品无法量产,不能满足产业化的发展,此外,产业化的特点是规模化和标准化,是独特性和差别化。产业化通过低成本、批量生产取得最大效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对于技艺和基础要求较高,非专业人群学习技艺周期加长,致使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学习,造成文化储备人员流失。就人才内在发展动因方面来看,柳州本地高校数量少,科研相关设施不齐全,缺乏数字化研发平台,难以吸引数字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研发方面动力不足,数字化思维不足,造成高端人才无力可用的情况。
截至2020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正式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共有59所院校开设了文化相关专业,但就柳州市而言,本科院校仅有两所,如想跻身于本科文化专业之中,相对较难。虽然迄今为止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已设立文化研究生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毕业生人数达3000人,但就全国范围内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而言,基数较小。据统计,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近千万,各行业数字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文化传承人、文化专业人士、数字化人才缺乏造成了文化产业低能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简而言之是将现有文化产业化发展,其中包括文艺活动、音乐艺术创作、文学创作、工业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其主要活动是以生产、提供产品为基础,在满足人民对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延伸与创作,涉足的领域广泛,包括广告、传播、文化艺术、电影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文化产业主线分为三个方面,生产链(主要依靠文化技术型人才产出)、转换链(主要依靠部分数字化人才进行产品定位,)、销售链(主要依靠数字化宣传销售将产品变现)。各链条之间相互分离,数字化人才负责提供产品需求,技能型人才负责产出商品,而宣传销售人才负责找寻变现渠道。各自为政,在某些时候缺乏沟通就会导致一节链条断裂,最终影响产业化发展。就柳州现有文化技术人才而言,传承人结构偏向老龄化,对当下新鲜事物接受慢,进行对古老技艺的精细化探索,忽略消费需求,缺少对新技术的应用手段,从产业结构的根本上造成文化产出动能弱化,导致文化产业停滞不前。社会现有趋势导致数字化人才缺口变大,很多文化产业仅依靠自身进行销售宣传力度不够,受众群体缺乏,无法有效对当下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化分析,也是导致文化产业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引入数字化人才,打破传统的宣传销售模式,拓展新思路、开发新途径,让现有文化产业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现有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让各个行业联系日渐紧密,跨领域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大,数字化人才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关知识储备。
柳州现有文化涵盖文旅产业、工业文化产业、民族手工艺文化产业、螺蛳粉文化产业等,文旅产业依靠柳州现有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开发“文旅+”模式,但因各景区雷同性因素,使得文旅产业发展创新性遇到瓶颈,柳州将现有工业文化与文旅结合,让工业走出工厂,利用自身独特性,与螺蛳粉、汽车、机械等产业结合,助力柳州旅游业,开创研学、参观、文化体验等精品线路,将工厂建立于社会大众眼前,推动工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建立出广西唯一一条工业旅游产品体系,为柳州工业文化及各领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助力。此外,柳州工业文化尚未拥有较多的文创产出品,对文化内涵深入探索还存在一定差距。柳州螺蛳粉爆火后,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但其产品还只依附于可食用螺蛳粉的改良,未能开拓新的思路。文化产业基于文化的传播,以产出品为文化载体,要想外拓文化,就需要对载体进行不断完善。柳州手工艺技术多以单品为主无法量化生产,文化传承人缺乏新思维,工业文化产业产出品难以开发,螺蛳粉产业结构不全面,宣传销售渠道单一都造成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困难,无法有效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供求不平等,致使文化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开拓商业化途径。
把数字化链式思维引进文化产业发展之中,首先要转变思维,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产业,具有文化传播和文化变现作用,产业的发展需要数字化人才,要改变现有的单一化生产、宣传销售方式,加强各个链条之间的协同意识,对区域间产业发展的界限进行弱化,从而实现各个产业链集群培育的统筹协调。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平台,将同类的产业群进行数字化整合,促成产业集群构建。例如可将柳州扎染图案与工业文化产业、螺蛳粉产业融合,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打造专属于柳州的品牌文化,通过抖音、快手、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增加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建立数字化产业集群或民族文化资源库,将文化资源应用于相关行业。
其次,要增强文化产业优势,将重点放在对文化产业的保障上,在各类文化产业中凝聚协调各个环节群体,利用文化自身优势高效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完整性。将文化转型为文化产业,要在前期引进数字化渠道(如线上问卷调查、供求数据整合等)规划出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对文化种类进行划分,对产出的市场化产品进行预测,对消费群体和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建立链式思维,统筹规划全局,分析当代社会需求,整合本土资源,结合消费主体,设立产学研用对接合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共同销售的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市场机制,进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柳州应细化现有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数字化领域人才,完善服务体系,立足产业和人才相互性,助力柳州数字化城区建设。柳州市将人才细分为六大类,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共出台16项相关人才政策,建立人力资源产业园,将国内百强企业引进园区,助力人才后期招聘与服务。如此贴心的政策与服务无疑迎来了各领域人才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才引进以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其他领域引进人才较少,且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体量仍旧偏少,专业性的数字化人才也寥寥无几。据此,应对柳州人才现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对各个行业进行紧缺人才划分归纳,因地制宜因行业属性靶向引入人才,可对柳州现有文化产业进行行业性划分、领域划分,引入数字化领导人才、数字化分析人才、数字化技能人才等,按照不同的人才需求设立相应机制,确保将数字化人才高效能、高质量的引入。
4.3.1 引入数字化研发主体
柳州文化传承人青黄不接,文化技艺人才缺乏产品数字化意识,只能满足整条产业链的上游部分,不能及时开拓产品、引入新技术,导致产业化市场未能完全流通,文化效益也未完全发挥。对文化产业的属性进行合理分析,引入数字化研发主体,将现有新技术引进产品生产中,提高产品生产规模,采用数字技术开发文化产品宣传销售平台,依据平台进行文化传播、商品流通、信息收集反馈,引进数字化人才进行市场动态分析、大数据信息反馈,据此研发新技术,并提出新的数字化产业发展路径,完成商品创新,促进文化产品规模化产出。
4.3.2 引入数字化宣传营销人才
文化产业上游研发人才是产品研发主体,中游和下游就是宣传与营销人才,与常规的宣传和营销方式不同,数字化宣传营销人才需具备专业的数字化技术,为搭建宣传平台和数字营销方式提供技术型支持,助力产业化商品走向市场。政府在引进数字化人才的同时,应与其他数字化企业合作,通过绩效资源、晋升资源等对数字化岗位的强倾斜,增加数字化人才的归属感。并设立人才奖励,加大激励力度,对人才需求进行实时跟踪,在合理化范围内进行满足,开设人才专栏,对现有人才进行贡献度比评,设立相应奖项,吸引更多外来人才。
4.3.3 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
针对文化产业所引进数字化人才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柳州也可对内部人才进行引回,建立柳州人力资源平台,在平台中设立市内人才引回专栏,号召在外人才振兴家乡,并给予奖励。基于文化产业数字化人才的发展,可结合整体对数字化人才进行培养,联合政府、相关企业、文化传承人、高校等,以高校为载体,以政府为着力点,以文化传承人为师,对数字化人才进行整体培养,创建数字化文化传承基地,数字化人才和文化传承既是授教者,也是学习者,对每个链的各部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每个细分链条进一步建立能力等级。基于能力模型,壮大内训师队伍规模,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人对每一部分都有所掌握,壮大数字化队伍的同时发展文化传承人,最终培养出多支既有文化产业工艺,又有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传承人才队伍,为后续文化产业赋能。在高校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将文化理论和实践引入高校课堂,与数字技术、营销等专业性课程相结合,打造柳州文化品牌专业群,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数字化技术和营销管理人才,为本土文化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文化自信,扩大各类群体性传承主体。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乃是顺时之举,要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条思维,需将各部分主体置于同一纬度,引入外来优秀数字化强者,吸引内部优秀专业人才,以相关政策为支撑,搭建政校企三方联动平台,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人才发展,建设出数字化民族文化队伍,为现有文化产业赋能,进而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