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倾听,助力幼儿“自然生长”

2023-08-19 08:41朱雪艳
好家长 2023年8期
关键词:铲子砖头沙子

文 朱雪艳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静下心来去聆听,带着问题去思考,依托幼儿表征,以“一对一倾听”为媒介,走进幼儿的世界,感受幼儿的感受,发现幼儿的发现,助力幼儿“自然生长”。

一、看见——读懂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

通常来说,“看”就是“观察”,“看”需要用到我们的眼睛,但是“看”并不等于“看到”。

(一)看见幼儿的游戏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个游戏时,我们会发现所看到的游戏表象也是不同的。一天,明明和4 名同伴一起来到沙水区。明明一进入沙坑,就拿起铲子用力挖起来。他一边挖一边说:“我今天要挖一条神奇的河。”欢欢在一旁好奇地问:“怎么神奇啊?”明明笑了笑说:“你一看就知道了。”说完,他又用力地挖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条细细长长、弯弯曲曲的小河初见雏形。乐乐跑过来对明明说:“你一个人挖,太慢了。我和你一起挖。”没等明明回复,乐乐就迫不及待地挖了一铲子。乐乐由于用力过猛,一铲子下去,将“河岸”挖塌了。看着坍塌的“河岸”,乐乐有点不知所措。明明看着乐乐站着没动,又对着周围的同伴大声喊道:“你们都不要过来,我自己挖小河。乐乐,你去造城堡吧,这里不需要你。”接着,他又拿着铲子指着坍塌的“河岸”说:“我自己修复坍塌的地方。”乐乐看着被自己弄坏的“河岸”,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当大家都觉得乐乐要离开的时候,乐乐再次挥起铲子。但是,“河岸”坍塌得更快了。乐乐立即放下铲子,连忙用手盖住下落的沙子,想固定住“河岸”,可是没有成功。“我想修好它,我不是故意的。”乐乐说道。明明看见了,大声叫道:“都怪你,让你走你不走,现在坏得更多了。”其他同伴听到后都聚拢过来。哎呀!欢欢不知是被谁绊了一跤,一下子摔进“小河”中,致使“河岸”彻底坍塌,“小河”也被“填平”了。

(二)寻找解决的办法

明明挖出的“神奇的河”激发了同伴的好奇心。乐乐在帮忙时不小心破坏了“河岸”。在修复过程中,“河岸”坍塌得越来越快,吸引了更多同伴的注意力。在推搡的过程中,欢欢被绊了一跤,“河岸”彻底坍塌,“小河”被填平。明明气急败坏地说道:“怎么办?都坏了,赔我。”欢欢一骨碌爬了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沙子,一边小声地说道:“赔就赔,我最喜欢挖河了。”乐乐也跟着说:“我也来,保证这次弄好。”大家分段重新开始挖,三人小心翼翼,可“河岸”的沙子还在不断掉落。欢欢说:“这里的沙子太松了,一直掉。我们在河岸上放上砖头吧,这样就能保护住沙子了。”大家纷纷将砖头压在“河岸”上。果然,有了“砖头”的河岸更加牢固了。大家共同努力,挖好了“小河”。明明回到教室,将游戏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趣玩”本上。

在观察中,教师采取“等一等”的方式,给幼儿反复试错、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亲身体验中,幼儿找到了解决“河岸”坍塌问题的方法。

二、听见——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

(一)倾听幼儿想法,蓄力经验生长

倾听是一门艺术,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才能走进幼儿的世界,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教师翻看明明的“趣玩”本,指着长长的波浪线问:“这是你挖的小河吗?”明明点了点头。“波浪线上的一条条小短线是什么?”教师又问。明明回答道:“这是欢欢踩坏的小河。”看着教师指着画面上的小点,明明继续说着。原来,为了解决沙池用水难的问题,明明计划挖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水引进沙池里。一开始,他挖得很顺利。可是,没过多久,“小河”因为同伴的“帮助”坍塌了,明明对此非常生气。图画上小人脑袋旁边的小点就代表生气时候冒出来的火花。接着,教师又问:“最后成功了,你开心吗?”明明指着画面上的圆点说:“不开心!这上面的圆点代表砖头。我明天还想继续挖河,再挖深一点、挖长一点、挖宽一点。可是,砖头太少了,我怕不够用。”

通过倾听幼儿的讲述,教师发现,幼儿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千差万别。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在倾听中理解幼儿,形成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二)发现幼儿兴趣,抓住教育契机

兴趣是一种心理或情绪状态。对幼儿来说,兴趣大多源于他们所置身的环境、事物或活动的本身。在倾听明明介绍自己沙水区挖河的游戏表征过程中,教师发现,明明对挖河兴趣浓厚。但是,明明对这次挖的“小河”并不满意,打算下一次挖一条更深、更宽、更长的“河”,以便引入更多的水,帮助更多的人。由于沙子松软,在挖河的过程中,“河岸”容易坍塌,使用砖块压住沙子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但是,砖块不够用,怎么办?教师通过倾听发现,幼儿有较强的数概念,能运用统计的方式记录这一次用砖的准确数量。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后,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就是课程生长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声音,在倾听交流中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发现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活动。

三、洞见——助力幼儿持续探究的保障

(一)洞察游戏体验,满足真实需要

洞察是指透彻观察,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在一对一倾听过程中,教师了解到由于对这次“挖河”并不满意,幼儿制定了后续“挖河”计划,同时分析了实施后续计划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得知明明提出的问题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帮忙出主意。

“砖头不够,可以去建构区拿长方形清水积木。”“我们野战营里有沙袋。”“沙袋太大了,小河岸会被压垮的。”“可以拿纸试试,纸也是长长的、宽宽的。”“纸碰到水,会烂掉的。”……幼儿激烈地讨论着,谁也不服谁。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他们试图寻找出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在分享中得到共生。同时,教师在洞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深度拓展幼儿的经验。

(二)提供探究支架,助力“自然生长”

支架是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一个支撑,是为幼儿的需要而预设的,会随着幼儿需求变化而变化。

面对同伴的支招,到底选择哪种方法呢?明明想了想,决定都试一试。幼儿将积木、沙袋、木棍、树枝等材料运到沙水池边,开始了“保护河岸”的行动。明明第一个选用了和砖头类似的清水积木,获得成功。接着,欢欢选择了小树枝,乐乐选择了小沙袋,超超选择了小石头……都以失败告终。花花将白纸轻轻地铺在河岸上后,再用水将白纸打湿。随着水分被白纸吸收,沙子好像被粘住了。获得成功后,花花开心地笑着。通过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花花的办法最管用,效果最好。

基于幼儿表征的一对一倾听并不是以知识的获得为导向,而是更关注幼儿在自然状态下亲身体验、实际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探索过程。一对一倾听有助于教师用专业的力量把握教育契机,从中找到有效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探究路径。

猜你喜欢
铲子砖头沙子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嘴前长铲子的象
捡砖头思维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颠倒歌
七把铲子
魔逗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