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如何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2023-08-19 02:25杨林于延帧沈春蕾
开放导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

杨林 于延帧 沈春蕾

[摘要] 海洋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自贸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围绕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取得了不小成绩。然而,相对薄弱的海洋产业基础抑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所能发挥的倍增效应,制度创新尚未有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海洋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有力促进陆海产业联动发展。制度创新在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口岸功能完善以及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推进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   海洋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3)04-0087-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开放格局下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ZD100);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重点项目:“双碳”目标下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23Z03)。

[作者简介] 杨林,山东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于延帧,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沈春蕾,山东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在加快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指引下,海洋经济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在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中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源泉。海洋产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产业对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供给。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获得通过,明确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托山东优势海洋资源,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机制,将山东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区,为推进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目标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山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叠加各项政策优势,引导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航运物流、涉海高端服务业等特色海洋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23年1月,山东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强调聚焦创新型海洋经济活力区建设,继续深化海洋经济发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能为山东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哪些“势能”?如何以制度创新为主线、以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更多更高水平的可复制推广且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成为亟须深入研究的议题。

二、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及不足

(一)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山东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在战略定位中体现海洋强国战略的自贸试验区。自《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靠毗邻海洋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围绕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302.9亿元,同比增长7.6%,全省海洋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8.6%①。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制度创新主要集中于具备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的青岛片区和烟台片区,聚焦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航运交通服务、涉海金融服务等海洋特色产业,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速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1. 青岛片区

青岛片区立足青岛海洋资源禀赋,发挥海洋科研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搭建自贸综合性海洋设备和高端装备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以高水平公共服务赋能青岛片区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航运、贸易、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由便利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建成东北亚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国际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探索新型贸易方式,率先发起跨境易货贸易联盟,加速构建大宗商品贸易生态;在全国率先推出“核实可视、信用赋能”出口退稅政策,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开展蓝色信贷投放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海洋经济;率先建立了简便、高效、可行的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认定新机制,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前置认定新模式和新方法;率先建立国内功能区海洋经济统计核算制度,“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2023年6月,青岛片区正式发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引领全球自贸试验区“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2022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总量稳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占全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8%和5.3%②。

2. 烟台片区

烟台片区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深化日韩合作、区关港铁联动、优势产业开放发展,高标准打造“自贸海洋”蓝色标识,在经略海洋上创新突破。一是优化海洋生物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支持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率先推出“政企社科”四方联动增值放流新模式,首创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并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二是构建多方联动的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出台山东首部地级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整治率达到100%,排污许可全流程监管等8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生态环境部52项全国推广案例③。三是积极探索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制度体系。成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颁证机制和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开发全国首个“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网箱渔养殖波高指数险”“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和“海产品综合指数保险”,形成从海洋种业到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海洋生态的海洋金融保险全链条生态圈。四是探索海洋种业发展新路径。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联动海南自贸港崖州湾科技城,构建“南繁北育”水产苗种产业走廊。五是培育海工装备产业新业态。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新路径”,由单个确权完成了向批次颁证的升级。目前,海洋牧场平台已确权颁证37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海洋牧场“一证一险”信贷模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2亿元、风险保障7.7亿元①。

(二)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足

1. 相对薄弱的海洋产业基础,抑制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所能发挥的倍增效应

一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山东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传统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较大,存在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能耗高等问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山东自贸试验区规模大、品牌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参与度不足,涉海产业、涉海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 制度创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效果不明显

创新能力是带动地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创新能力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成效不显著。一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成果未落地、欠转化问题仍较为突出。二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领域的人才结构以基础性学科为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复合型管理人才欠缺,高尖端科技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不足,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或产业集群尚未出现。另外,山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能力亟须提升。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山东青岛金融改革创新得分为74.67分,在所有排名城市中位列第20名。虽然较2020—2021年度增长10.04分,但是与上海(浦东)(88.32分)、广东前海(86.87分)等仍有较大差距②。山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社会融资模式单一,金融监管和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导致省内金融市场体系单一,难以有效为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3. 直接针对海洋产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较少

目前,山东海洋产业大多仍是传统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和空间利用型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如水质恶化、海岸线退缩、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制约了山东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尽管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可以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较少直接聚焦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4. 制度创新尚未有力促进陆海产业联动发展

为实现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需要统筹开发陆海资源、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建立统一的陆海开发空间格局。山东自贸试验区陆海统筹发展机制不健全,各地区、产业间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在联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主体、路径、模式方面的探索不够,仍然存在产业同质、重复建设问题,抑制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开放的经济体制的形成。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尚未实现陆海经济的优势互补,也未形成共享互促、融合共生的陆海产业统筹、耦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海洋空间与海洋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的海洋产业为核心,通过创新协调、开放合作、要素优化、产业集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自贸试验区需要更好发挥制度创新在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加快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口岸功能完善、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养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制度创新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加速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是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附加值更高,同时能耗更低、污染更少,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產品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破除海洋产业发展在制度层面的堵点,通过生态、科技、金融、投资、航运、贸易、人力资源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打破要素流动的壁垒与桎梏,促进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高端要素向具有优势的海洋企业和海洋产业集聚,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变。针对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但也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形成“国企或社会资本投资、政产学研联动、专利技术收益回报”的联合攻关模式,引导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改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环境;对于传统海洋产业,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理念创新、产业链条延伸、新技术引入,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化提升。此外,以产业链、产品链为载体打造海洋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供应链的全球整合、价值链向高端提升,提高海洋产业体系的聚集度与融合性,促进海洋产业由传统资源开发和加工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2. 制度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持续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贸试验区通过创新涉海科技研发机制,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亟须突破的技术短板,鼓励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加强科技创新的协同,构建海洋科技产学研全链条发展,引导海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技平台等涉海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有效促进绿色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同时,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吸引全球海洋高端人才,提高海洋科技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海洋创新资源集聚态势,促进海洋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协同创新,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制度创新优化海洋产业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贸易活动、纳税、执行合约,以及退出过程中所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外部经营环境的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风险,是影响企业进入、退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落地与人才入驻海洋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良性循环,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升政务效能、缩减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构建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同时基于海洋经济产业特色,立足海洋发展实际,通过制度创新强化政策引领与执法监管,推行先进海事服务模式,改善海洋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投资、创新、创业和经营环境,助力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碳排放权等新型交易模式的健康发展,加强产权保护,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市场主体进入海洋领域的堵点和障碍,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进入海洋领域,从而有效提升海洋产业活力。

4. 制度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工装备制造、涉海材料制造与海洋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造升级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洋化工与海洋工程建筑等传统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从低技术迈向高技术、从中低端迈向高端、从低附加值迈向高附加值,实现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海洋传统产业的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叠加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制度创新能够通过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高项目风险质量控制水平、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和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加快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此外,通过吸引外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海投资、加大政府补助等制度创新,可以破解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海洋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 制度创新完善口岸功能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其口岸功能包括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物流、金融等多个方面,对于吸引外资企业进入海洋产业领域,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海洋产业国际化發展水平有重要意义。制度创新为促进自贸试验区口岸功能完善提供保障。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化口岸服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构建口岸便捷化和数据化服务体系,突破传统口岸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不足与瓶颈,切实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强化自贸试验区的口岸功能,为海洋产业发展、相关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6. 制度创新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

合理保护、利用与开发海洋资源是应对和缓解陆地资源瓶颈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成为制约海洋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机制,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定、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为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

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海洋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制度创新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自贸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继续破除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和贸易方式,围绕产业升级推出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海洋三次产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练好“内功”。自贸试验区应紧跟海洋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各片区海洋产业的现实特点,系统规划海洋产业协同创新的关键环节。二是系统谋划海陆产业梯度转移的实现路径,用好“家底”。以制度创新增强海洋产业的集群能力、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出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税制改革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培育优势海洋产业。三是以制度创新推动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产业耦合和对外开放,借好“外力”。在比较沿海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耦合相关性的基础上,针对优势产业,在海陆之间形成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海洋经济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以制度创新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的生态链

自贸试验区应面向创新前沿,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人才、团队、成果转化以及投融资问题,完善海洋产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金融+人才支撑+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链。一是以科技兴海为导向,全面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力度,发展以新型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推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完善企业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监督与管理。二是加快培养海洋专业人才,以海洋创新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的人才体系,不仅需要面向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海洋高精尖人才,也要有技术娴熟的职业技能人才。建立高质量涉海类职业院校、高水平人才培训基地,对高素质人才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快推进海外创新中心落地,鼓励内外资涉海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创中心,深化人才与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转移等领域合作成果,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四是鼓励金融开放创新,加强投融资改革。设立专门的海洋产业投融资平台,增强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度。提升区域金融业发展能级,深入推进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等创新业务。灵活运用股权众筹、项目融资、绿色债券等,为海洋产业企业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融资选择。同时,还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的创新,构建风险预警数据库和模型,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自贸试验区金融市场秩序。

(三)以制度创新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

自贸试验区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是健全海洋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自贸试验区应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系统开展海洋生态本底调查,将分散的数据按统一标准接入陆海自然资源数据库,掌握海洋资源数量、分布、权属、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基于此构建多层级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分区,实行常态化监测和精细化管理。二是严守海洋生态红线,落实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管辖海域、辐射极地和深海重点关注区的业务化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清理各片区非法占用生态红线区域内的围填海项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监管执法,强化对海岸带的巡查和保护,提高海洋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是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引入境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海洋生物养殖、水产捕捞和海洋资源勘探效率。四是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海洋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同时,还应着重建立健全海洋蓝色碳汇等新型资源的交易和监管机制,搭建海洋蓝色碳汇市场交易平台,以促进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海洋力量。

(四)以制度创新推进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

陆海统筹视角下的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强调以海带陆、以陆壮海,通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引导陆海产业双向耦合。将陆海统筹由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进一步深化到港城产海融合发展、叠加到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陆海产业集群,形成陆海内外联动、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行陆海资源联动管理,聚焦陆海衔接重点区域,科学把握陆海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变化趋势,同步建立陆海污染一体化防治机制、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河湾联动、海陆共治”的良好局面。系统谋划海陆空间良性互动,坚持错位发展,构建各片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明确海岸带开发定位,突出临海及海洋产业发展重点,立足自贸试验区港城产海融合,不断拓展陆海融合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 戴桂林,林春宇.对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思考[J].太平洋学报,2021,29(1):71-80.

[2] 宋建军.以制度创新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8):4-8+35.

[3] 孙世芳.推进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N].经济日报,2021-12-13.

[4] 王铭利,陆峰,蔡幸,等.中国沿海省域海洋经济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管理评论,2022,34(7):71-80.

[5] 杨林.海陆统筹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31.

How ca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Industry

—Taking Shandong as an Example

Yang Lin1,2, Yu Yanzhen2, Shen Chunlei3

(1. Institute of Free Trade Zone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2.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 Shandong University; 3. School of Business,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Shandong 264209)

Abstract: The ocea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ital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strategic loca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relies on its location advantages to develop marin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continu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round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However, the relatively weak marine industrial base inhibits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has not yet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low-carb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industr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sea industrie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rin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project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ort functions,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marine industr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hain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 the efficient use and protec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sea, and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industry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pilot free trade zones.

Key words: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Marine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3-07-10  责任编辑:赖芳颖)

① 数据来源:光明网,https://news.gmw.cn/2023-04/28/content_36529672.htm。

② 青岛“逐梦深蓝”的全球视野,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23-07/04/content_23462633.htm。

③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打响“自贸海洋”特色品牌,http://qdtb.mofcom.gov.cn/article/zonghsw/202303/20230303395129.shtml。

①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以制度创新服务经略海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180996150749178&wfr=spider&for=pc。

② 數据来源:腾讯网,https://https://new.qq.com/rain/a/20220722A0BLLP00?no-redirect=1。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我国航运政策创新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政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