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123”工程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2023-08-19 18:22毕晓琳
少先队活动 2023年8期
关键词:李沧区中队工委

毕晓琳

青岛市李沧区少工委抓住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在巩固原有街道、社区少先队组织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破壁垒、抓创新、聚合力,积极探索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新模式。

一、双向发力破壁垒.推进全社会共建共育

李沧区少工委尝试把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作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创新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打破“玻璃门”。

首先,跳出固有思维,向内打破,试点先行。共青团覆盖、联系、服务的“两新”组织眾多,其中多家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营利公益组织引起了区少工委的关注。这些公益组织党建、圃建体系完善,常年开展志愿服务,在多个社区有固定活动阵地和稳定的人员队伍,具备建立校外少先队缀织的优势条件。区少工委主动对接,多次现场调研,确立了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首批特聘思政课教师之一林风谦所在的“快乐沙爱心帮扶巾心”作为首个试点,建立校外步先队组织。

其次,激发参与热情,向外延伸,社会协同。2022年10月10日,全市首个校外少先队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快乐沙大队成立仪式在李沧区延川路社区举行。依托分布在12个社区的红领巾阅读吧,同时成立了12个社区中队.2000余名少先队员成了校外少先队组织的新成员。校外建队试点工作能够顺利在小区建设巾占一席之地,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得益于社区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依靠,团委和教育局做好后方保障以及政策上的专业指导。校外少先队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社会协同,共同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典范城”主题活动,以孩子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区、社区影响社会的方式,很好地助力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

二、三方点单抓创新,强化全员化共享共赢

李沧区少工委始终以队员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队员为根本,积极畅通和完善各方需求的表达渠道,搭好“连心桥”。

一是畅通“队员点单”信息渠道。建立校内外实践育人沟通平台,打通社区人员、社区中队辅导员、学校大队辅导员、队员和家长的沟通屏障。队员可通过平台“线上微信群”报名预约居住小区的快乐沙中队,也可选择报名参加中队微信群发布的少先队活动,填写“活动需求单”。社区中队借助自身公益力量,既能满足队员“活动心愿”量身定制活动,也能将最受欢迎的活动常态化开展。如在旭东社区中队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队员们被83岁王爷爷的革命战斗经历所打动,在将爷爷的今昔生活进行对比后,无不感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活动结束家长和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活动应队员强烈要求,在第二周扩大范围又开展了一次。活动好不好,组织行不行,队员来评价。李沧区不定期进行线上闷卷调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帮助校外少先队组织改善提升。

二是完善“组织点单”落实机制。李沧区少工委构建“四主导、一约束、多领域”组织机制,指导社区少先队组织有效达到“形式多样、参与积极、常态坚持”要求。“四主导”是主导制订社区少先队组织教育整体规划,主导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导制订并建立组织和管理方式,主导组织运营的监督和评估;“一约束”是确保活动公益性、广泛性、规范性开展;“多领域”是指壮大工作队伍,将政治性作为首要标准,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原有“快乐沙”辅导员队伍基础上随时补充吸纳“领读妈妈”、“故事爸爸”、社区退休教授、程序员、医生、社工等不同职业的优秀人员,组织培训,选聘合适人员担任社区中队辅导员,依托他们的自身专长,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是创新“区域点单”联动模式。2017年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就已经成立市级首家“学校+社区”组合模式的南山社区步工委,截至目前,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必建原则,以点带面,全区127个社区中已有三分之二成立少工委。在常态化开展活动基础上,区少工委推广了‘学校+社区+基地”联动模式。例如,在南山社区,学校中队可申请社区专场服务,社区辅导员也开始走进校园参加学校活动。同时,由少工委牵头,联合民政、文旅、文明办等部门,陆续挂牌成立了一批市、区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绘制了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队员可根据预约到各社区、各基地进行实践打卡,实现了基地和社区的有效互动。

三、四级“做菜”聚合力,探索全链条共商共治

李沧区少工委构建“共青团+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校外少先队组织”的四级联动工作链条,强化协同配合,优化流程再造,当好“掌勺人”。

一是校外少先队组织积极作为,做好“前菜”功夫。目前,参与试点的快乐沙大队,场地固定、人员充足。各社区建立专人负责制,安排了团支书全职负责所辖社区的少先队工作,两名专职人员进行阵地管理和活动策划,聘请校内大队辅导员担任指导顾问,有效补充了现有社区少工委工作力量。在此基础上,“快乐沙”作为校外少先队组织整合社区资源,依托自身公益组织性质,长期、较好地保障多频次活动开展。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等设计的四大板块12大基本项,并以红领巾研学和志愿服务为特色元素的“活动库”,完全满足队员多元发展需求,初步实现了社区中队“自组织、自运行、自循环”。在社区搭建成长平台,用队员这一个身份同时登上学校和社区“两个舞台”绽放光彩,为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做好“前菜”功夫。

二是街道、社区发力,做足“主菜”。打造放学后“少先队活动空间”,街道、社区是主力,结合特点发挥工作职能,可让队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参与社区管理,让社区少先队建设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相结合。如在春和社区,红领巾“睦邻花园”得到居民一致称赞。原来楼道里经常有居民杂乱堆放的花草,居委会多次劝阻无效。后来快乐大队组织开展了“我给社区美化献一计”活动,社区队员出马,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摁响门铃先敬一个队礼,主动介绍来意劝说居民;队员们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将花草搬到社区荒废空地,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支持下建了一个小花园。“主菜”发力,香满家园。

三是部门协同,做精“配菜”。围绕党政中心,顺应社会发展,迎合队员需求,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推动离不开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配合。例如,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出资为每个社区阵地配备少先队标志标识、队报队刊和各种书籍,统筹安排辅导员分批次参与区级辅导员线上、线下专业培训,积极引导队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活动。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这盘菜更“美”了。

四是共青团兜底,做齐“硬菜”。共青团发挥效能,持续做好少先队校外工作地与其他部门的联建共育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兜底、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协同治理模式。专项单列少先队工作经费,组建校外辅导员联盟,购买培训等专业服务,提供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的多项支撑保障,让队旗在社区深处飘扬,为队员提供“稳稳的幸福、妥妥的实惠”。

猜你喜欢
李沧区中队工委
中共梧州城工委
我热爱的中队
青岛开放大学李沧老年教育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青岛市李沧区老年大学召开优秀教师表彰会
我爱我的中队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重返童年—青岛李沧区老年大学校歌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